李立亮:村外匯入的“新鮮血液”
鍋場村位于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區南部山區,賽武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距離城區32公里,平均海拔922米,屬典型的高海拔山區。全村現有兩個村民小組,52戶197人,房屋44間,村上年輕人基本都在外務工,留守在村的基本都是老年人,人口較少、耕地少、產業少成為限制它發展的關鍵。2021年村“兩委”換屆前,3名村“兩委”干部平均年齡51歲,整體年齡結構偏大,服務群眾能力有限,工作創新意識不強,村黨支部也因此被列為“軟弱渙散黨組織”。
孟林虎:當好基層一線的“奮進者”“奉獻者”
駐村干部作為推進鄉村振興事業的“領路人”,肩負著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的時代重任。
李廣輝:壩上農牧區 美麗白彥堡
我叫李廣輝,是河北省公安廳派駐張家口市尚義縣大青溝鎮白彥堡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后,河北省公安廳繼續幫扶白彥堡村,我帶領的工作隊從2021年5月起,接過脫貧攻堅的接力棒,邁上幫扶白彥堡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新征程。
劉巖:新顏村換新顏
我叫劉巖,是黑龍江省水利廳派駐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新顏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我帶領的工作隊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叫“789”組合。從2021年6月懷揣使命踏進駐地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和新顏村的村民融合在了一起。
李彤輝:用心用情駐村 腳踏實地做事
我叫李彤輝,是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派駐河南省洛陽市嵩縣九皋鎮石場村第一書記。2021年10月11日,我來到石場村開始駐村工作。一年多來,我團結村“兩委”班子建強村級黨組織、完善村莊基礎設施,圍繞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助力石場村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王貴權:我和我的紅橋村
我叫王貴權,是安徽省文化投資運營有限責任公司員工。2021年6月,作為安徽省第八批選派干部,我來到合肥市長豐縣義井鎮紅橋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一年多的時間,我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切實感受到了紅橋村的每一處細微變化,也在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的過程中收獲了與村民之間的深厚感情。
張學民:務實重干 真情付出 愛心促幫扶碩果累累
2022年5月,經單位委派,張學民從??h先進制造業開發區到浚州東榆柳村擔任幫扶工作隊隊長。從踏入浚州街道東榆柳村起,他就給自己定下了目標:“要干,就必須腳踏實地多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這樣才能不負組織,不負群眾,不負初心?!?/p>
二級巡視員駐鄉那些事兒
江巡視在和我多方交流后決定發起支部連線活動,讓市、縣級黨組織對接鶴峰鄉黨委下屬8個村(社區),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給與大力幫助,提升我鄉基層黨組織戰斗力。
一個選派第一書記的鄉村振興夢
安徽省紀委駐阜陽市臨泉縣迎仙鎮南張營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湯蔚介紹道。接著湯蔚談到了他一年來取得的成績和今后幾年的宏偉藍圖。
艾笑貽:帶領振聯村民再出發
海南省文昌市振聯村是個美麗的僑鄉,是整村脫貧之后國家首批命名表彰的森林鄉村,村子是文昌與??诘慕尤赖?,交通網絡優越便捷。近一年來,駐村第一書記艾笑貽團結幫扶隊員和村黨支部一班人,帶領振聯村民再出發的現代產業經濟變化明顯,村組調研沿途一派欣欣向榮,村容村貌整潔有序,村中民眾干勁十足,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馬海英:接續“夫妻檔”,做群眾的“知心人”
駐村期間,馬海英用雙腳丈量村里的每一寸土地,經常深入脫貧戶家中,與群眾溝通交流,宣傳政策,掌握每一戶基本情況。在一輪輪走訪入戶中,馬海英成為了明水河村的“俺村人”,更成為了老百姓的“知心人”。
湖北建始:一身塵土兩腳泥 澆灌村莊幸?;?/p> 2022-10-11
國慶小長假上班第一天,湖北省建始縣花坪鎮周唐村,云霧飄蕩,細雨紛飛,久旱雨水如甘露,駐村工作隊到田間地頭指導村民開展冬季備耕,了解村民生產生活情況。
吳承坤:“包戶制”解群眾訴求
如今,甘肅省臨夏州康樂縣何家溝村已煥然一新,青山綠樹映入眼簾,水泥村路盤于山間,書聲瑯瑯躍自校園,菌菇產業行在途中……曾經,何家溝是“三區三州”的深度貧困村,全村700多口人靠種小麥、玉米、土豆、蠶豆等農作物生活,人均年收入2000多元。
?陳力:雙平臺“帶貨” 農產品賣火
2020年3月,剛剛駐村的陳力就憋著一股勁兒,要為群眾干點實事,“前兩任駐村第一書記干得很優秀,俺也得做出點成績?!标惲φf,在經過近兩周的走訪中,陳力發現村民種植的農產品大多放在家里晾曬,銷售是個難題,為打通銷售“關卡”,電商平臺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說了算,定了干。陳力瞄準了單位的“善融商務平臺”,在與村“兩委”商議后,他二話沒說回單位進行了接洽?!捌脚_是現成的,可是要求所有貨品必須有資質?!边@個信息讓滿腔熱血的陳力撲了空,村里的農產品怎樣能有個“身份”?
為人民幸福而來 為鄉村振興而戰
在麻溪鋪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攜手村支“兩委”,積極與困難作頑強斗爭,竭力開發這片貧瘠土地,如今累累碩果盈枝頭
黃定金:侗寨“情”歌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以下簡稱三江縣)洋溪鄉紅巖村,是一個以侗族為主體,苗、壯、瑤等多個少數民族聚居的村?,F在,這里已成為我的第二故鄉。
李剛:在鄉村振興路上扎實前行
我叫李剛,是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的一名干部。2021 年 5 月 19 日,公司選派我到安徽省利辛縣馬店孜鎮孫劉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以來,在馬店鎮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在相關業務部門的指導下,我認真履職盡責,主動擔當作為,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為孫劉村的鄉村振興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賀小林:通向幸福的腳印
2017年5月,我被派到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才豐鄉洲湖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開展駐村幫扶工作,2017年12月,我開始兼任第一書記。駐村期間,我和村干部積極落實各項幫扶政策,幫助洲湖村理思路、謀發展、爭項目,爭取幫扶資金1000余萬元,傾力幫扶村民過上了幸福生活。下面,我分享幾個脫貧戶的故事。
王鋒:拍攝鄉村 讓美景出圈
2020年4月,受云南省麗江市文化和旅游局委派,我開始了駐村工作。雖然我也在農村生活過,但駐村工作卻是從零開始一點一點摸索的。兩年里,我完成了從“脫貧攻堅隊員”到“鄉村振興隊員”的轉變。兩年里,汗水、感動、歡笑交織,像一幀幀畫面,匯入如火如荼的鄉村振興畫卷中。
湖北省工行駐檀木灣村工作隊:書寫“脫貧完成時” 到“振興進行時”
湖北省工行駐檀木灣村工作隊駐村后,把群眾當親人,把村里當家里,實行七天七夜工作制度,全年在村至少300天以上,歷經七年磨礪
覃玉紅:中國好人抖一抖? 山貨賣了九十九萬九
李海云:返鄉創業 真情回報家鄉
肖思思:百名孩子的“媽媽”
曾伏生:捐資助學點亮文化振興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