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印江:探索鄉村振興領域建設項目“以工代賑”新模式
2022年以來,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探索鄉村振興領域建設項目“以工代賑”實施新模式,在項目實施中積極探索農村產業發展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勞務報酬發放+就業技能培訓+公益性崗位開發”賑濟模式
安徽利辛馬店孜鎮:鄉村建設讓群眾更有獲得感
走進安徽省利辛縣馬店孜鎮,一條條鄉村道路寬闊平坦,一排排別致小樓整齊排列,濕地公園、產業廠房、文化廣場、農家書屋……村頭巷尾滿是歡聲笑語,處處都是群眾幸福的笑臉,祥和的氛圍洋溢著群眾滿滿的獲得感。
湖北遠安九龍村:建設美麗鄉村 創造美好生活
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茅坪場鎮九龍村堅持“做好規劃、護好生態、營造好鄉風”,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如今,村居院落干凈整潔,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都說:“生活環境大變樣,日子越過越舒心!”
貴州省安龍縣梨樹村:“四小園”破解千村一面 美麗村居增顏值
貴州省安龍縣篤山鎮梨樹村村民王付金家的庭院就是一個小花園。這里有花架和涼亭,平時是休息區,一到旅游季,這里還是農特產品售賣區。在王付金看來,他家這處由鐵皮彩鋼棚改造的小花園不僅美化了自家庭院,還為家里開辟了一處經營小生意的場所。在梨樹村,類似這樣的改造并不少見,王付金家的小花園,正是當地實施鄉村建設過程中的探索成果之一。
廣西田林福祥村:村美人富鄉風新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林縣利周瑤族鄉福祥村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睘榘l展建設目標,村子環境一天比一天美,村民一天比一天富,幸福感、滿意度穩步提升。
內蒙古興安盟:景村融合 風景好光景更好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盟、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近年來,興安盟在推進鄉村建設過程中,緊緊依托本地生態資源優勢,按照“景村融合”的理念,把鄉村建設與鄉村旅游發展同規劃、同部署、同推進,推動鄉村發展與生態資源開發同頻共振、協調發展,2022年全盟實施打造了35個“景村融合一體化”示范村,其中有20個村被自治區推薦為國家鄉村振興示范村,3個鎮整體被自治區推薦為國家鄉村振興示范鎮。
重慶酉陽縣何家巖村:探索建設和美鄉村新路徑
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是全國160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之一。2021年起,酉陽縣委、縣政府在花田鄉何家巖村建設“重慶酉陽共富鄉村”核心示范試點,何家巖村以“自己的發展自己干,自己的資源自己賺”為發展理念,實現了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有機統一,使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新路子。
貴州雷山縣:數字鄉村激活振興新引擎
雷山縣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的群山之中,縣域內有保存完好的苗族傳統民居,有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的梯田……如今,依托物聯網、
堅持景村融合發展 奏響“新三變”振興曲
江西省萍鄉市武功山地處吳楚,鎮鎖湘贛,自古與廬山、衡山并稱為“江南三大名山”,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萍鄉武功山風景名勝區面積230.3平方公里,管轄萬龍山鄉和麻田鎮,有23個村和2個居委會,常住人口2.98萬人,其中脫貧人口1059戶3416人,有6個“十三五”脫貧村,3個“十四五”省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該區以景村融合為抓手,以打造全域旅游發展特色區為引領,深入推進鄉村建設“新三變”,不斷將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好、拓展好,實現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2021年,景區脫貧戶人均純收入15522元,與2020年相比
黑龍江同江:“四好農村路”鋪就北疆民族地區振興路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地處松花江與黑龍江交匯處南岸,是我國人口較少民族-赫哲族的發祥地和主要聚居區,赫哲族人口1500人,占全國赫哲族總人數的1/3,主要居住在街津口、八岔兩個赫哲族鄉(兩鄉各轄1個赫哲族村),是赫哲族傳統文化保留、積淀和傳承最完整的地區,是民俗、口岸等多元文化匯聚融合的邊境旅游城市。先后被評為“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區”、“黑龍江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市”等榮譽稱號。2022年被評為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
內蒙古巴彥淖爾 :“三管齊下”走深走實特色鄉村善治之路
巴彥淖爾市以“抓統籌協調、抓示范帶動、抓模式創新”三管齊下高效能推進鄉村治理,扎實推動頂層設計和基層實踐良性互動、有機結合,以巴彥淖爾特色鄉村善治之路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河南山城區:挖掘紅色資源 賦能鄉村振興
山城區結合國家、省及鶴壁市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提升區域旅游設施建設水平,建成山城區紅色石林旅游綜合開發項目,通過以點帶面,推動全域旅游,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河南??h:鄉村建設促提升 富美??h譜新篇
在鶴壁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h堅持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災后恢復重建為統領,扎實開展鄉村建設行動,不斷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能力,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農村治理有力有效,美麗鄉村綻放新的活力。
甘肅臨夏:扎實推進鄉村建設 打造生態宜居美麗家園
?近年來,甘肅省臨夏市以全省“5155”鄉村建設示范行動為主抓手,以農村“五改”為重點,堅持點上和面上結合,戶內和戶外結合,基礎和產業結合,建設和治理結合,扎實穩妥推進鄉村建設,加速打造彰顯魅力花都·公園城市的臨夏美麗宜居新農村。
河南淇縣:聚焦農村綜合改革 持續推動鄉村振興
近年來,河南省鶴壁市淇縣財政局充分履行財政職能,堅持將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持續圍繞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這一任務,立足全局,科學規劃,強化資金管理,持續穩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各項工作。
河南山城區:以清廉文化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河南省鶴壁市山城區以清廉文化建設為引領,全面推廣幸福美麗村莊建設工作,提升鄉村振興文化軟實力,積極開展村莊整治,推動改水、改廁、改路、改房等民生工程,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和公共設施建設力度,完成了門樓、旅游公廁、村莊道路、亮化、綠化、美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善,形成了“以清為美、以廉為榮”的鄉村振興文化氛圍。
山西安澤:深耕沃野 逐夢前行 力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山西省安澤縣堅決貫徹省、市決策部署,把鄉村振興示范創建作為全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擺在關鍵位置、納入重點工程,聚力推進、保質提速,力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山西鄉寧:以示范創建為引領 全力推進鄉村建設
?鄉村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山西省鄉寧縣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決策部署,在鞏固脫貧成果的基礎上,把示范村創建作為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堅持謀劃全域、規劃引領、示范帶動,進一步提升鄉村宜居宜業水平,精心描繪鄉村振興的鄉寧畫卷。
貴州雷山:抓實傳統村落保護 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貴州省雷山縣堅持以傳統村落高質量發展計劃為引領,以做實傳統村落保護提升為抓手,通過締造基礎戰線、守護基礎底線、構筑基礎防線“三舉措”,有效穩固傳統村落保護基礎,助力鄉村振興。
推進“廁所革命” 助力鄉村振興
蕭縣龍城鎮持續深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有序推進衛生廁所的安裝,不斷提高群眾的生活質量,助力鄉村振興。
河北巨鹿縣:打造“巨好辦”服務平臺 構建鄉村治理新格局
甘肅省慶城縣翟家河鄉:鄉間“紅蜜蜂” 服務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