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權:我和我的紅橋村
我叫王貴權,是安徽省文化投資運營有限責任公司員工。2021年6月,作為安徽省第八批選派干部,我來到合肥市長豐縣義井鎮紅橋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一年多的時間,我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切實感受到了紅橋村的每一處細微變化,也在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的過程中收獲了與村民之間的深厚感情。
李海云:返鄉創業 真情回報家鄉
在沅陵縣“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的大潮中,在外打拼多年的沅陵人李海云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在太安社區安置區成立了沅陵縣德云服飾有限公司,為安置區的群眾創造就業機會。
張學民:務實重干 真情付出 愛心促幫扶碩果累累
2022年5月,經單位委派,張學民從??h先進制造業開發區到浚州東榆柳村擔任幫扶工作隊隊長。從踏入浚州街道東榆柳村起,他就給自己定下了目標:“要干,就必須腳踏實地多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這樣才能不負組織,不負群眾,不負初心?!?/p>
全心付出 做好村民的“醫”靠
春節期間,鎮村醫務人員堅守崗位,針對出現身體不適的村民對癥治療,指導用藥,全力保障群眾的就醫用藥需求。
肖思思:百名孩子的“媽媽”
27歲的她,已經是金山店朝陽村200余名兒童的“媽媽”,從入戶家訪、主題活動、個案幫扶等都有她的身影,她已成為朝陽村兒童生活中的知情人、學習上的引路人、成長中的保護人。
周其書:以高水平履職融入高質量發展
當選人大代表后,我就和群眾有了兩重關系:一是農業企業的發展,必須與群眾抱團;二是作為縣人大代表,要與群眾保持密切聯系。
歐國生:種出“莓”好生活
在農村致富帶頭人培訓中,新隆鎮政府安排他先后幾次外出培訓和草莓、葡萄基地考察,帶回了種植先進經驗,加上網查資料、找原因,一棵一棵分株試驗,一遍一遍調試溫度濕度。在他的精心伺弄下,所有苗子起死回生。
二級巡視員駐鄉那些事兒
江巡視在和我多方交流后決定發起支部連線活動,讓市、縣級黨組織對接鶴峰鄉黨委下屬8個村(社區),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給與大力幫助,提升我鄉基層黨組織戰斗力。
一個選派第一書記的鄉村振興夢
安徽省紀委駐阜陽市臨泉縣迎仙鎮南張營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湯蔚介紹道。接著湯蔚談到了他一年來取得的成績和今后幾年的宏偉藍圖。
艾笑貽:帶領振聯村民再出發
海南省文昌市振聯村是個美麗的僑鄉,是整村脫貧之后國家首批命名表彰的森林鄉村,村子是文昌與??诘慕尤赖?,交通網絡優越便捷。近一年來,駐村第一書記艾笑貽團結幫扶隊員和村黨支部一班人,帶領振聯村民再出發的現代產業經濟變化明顯,村組調研沿途一派欣欣向榮,村容村貌整潔有序,村中民眾干勁十足,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執青春之筆,書寫鄉村振興新華章
符代芳:她在大巴山中建“銀行”
這一片綿延壯闊的厚樸林,是符代芳帶領村民歷經20年嘔心瀝血的杰作,也是全村父老鄉親的生計所系、希望所在。經過20年的苦心經營,六河村的厚樸種植面積已經達到3萬多畝,成為遠近聞名的“綠色銀行”。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加快建設鄉村振興樣板區——專訪馬鞍山市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 陶有祥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馬鞍山市鄉村振興系統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就下一步馬鞍山市如何結合黨的二十大精神扎實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上臺階、鄉村全面振興見實效,馬鞍山廣播電視臺記者專訪了馬鞍山市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陶有祥。
謝偉:新茶人“謝先生”
?初冬的雪還沒落下,后山的林子里已經下起一場彩色的“雪”,褪下葉子的樹木,只剩下光溜溜的枝丫。茶樹依然是蒼翠的,為山鄉冬景增添了勃勃生機。謝偉的茶廠正在抓緊施工,要趕在明年的春茶季節投入生產?!爸x先生的茶”五個鍍金大字從舊廠房門頭卸下后,小心地保管起來,等新廠建起后再掛上去。
向天順:湘西漢子 “一人”帶動全村富
深秋的午后,湖南省吉首市馬季頸坳鎮隘口村支部書記向天順,站在湘西三縣臨界村里的萬畝茶園中,眼前滿山滿眼的茶園和特色民俗民宿融為一體。他摘下一片新葉說:“今年天旱,三個多月沒下雨了。政府補貼一點,茶農自籌一點,從十多里外的地方雇車拉水灌溉茶園。每車400元,職能灌溉五分地,成本增加不少,村民今年的收成怕是要減產了。以前僅靠這片葉子,就可以讓村里人均增收上萬元?!?/p>
張雪泥:赤誠詮釋初心 實干踐行使命
2021年之前,申河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來源單一,嚴重依賴光伏和大棚出租,缺乏內生動力,全年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34.1萬元。2022年,張雪泥帶領村“兩委”以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為抓手,通過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智慧農業,走出了一條適合本村實際的發展路子,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突破80萬元,其本人被評為全縣“優秀村干部”。
美麗鄉村行 丈量振興路 中國葡萄之鄉平度大澤山鎮開展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徒步調研活動
中國·大澤山跨域品牌的建設目標,是打造在全國具有頂層示范作用的綠色葡萄經濟、踐行兩山理論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為此,培養干部善用人才是內功,引進智庫高專是外功。內外兼修,實現資源高效統籌和深度優化,是鄉村振興的根本出路。
曾伏生:捐資助學點亮文化振興燈
30年來,他從一條扁擔挑貨滿街叫賣,創辦胖子超市發展到集餐飲住宿娛樂于一身的商業綜合體狀元廣場,他曾被評為“全國光彩之星”“全國先進個體工商戶”。他經商致富后,不忘社會責任,熱心公益,樂于扶貧濟困,資教助學,回報社會。20年來,他從資助一名失學兒童起到捐資500多萬元,累計資助了近300名寒門學子,助力鄉村振興,文化振興。
邢婭:以二十大精神為指引 堅定逐夢向未來
十年來,我的祖國、我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是祖國蓬勃發展的親歷者也是家鄉十年非凡巨變的見證者。
馬海英:接續“夫妻檔”,做群眾的“知心人”
駐村期間,馬海英用雙腳丈量村里的每一寸土地,經常深入脫貧戶家中,與群眾溝通交流,宣傳政策,掌握每一戶基本情況。在一輪輪走訪入戶中,馬海英成為了明水河村的“俺村人”,更成為了老百姓的“知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