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縣北城街道:41名黨支部書記成了小區居民的主心骨
2022年12月,夏津縣北城街道舜泉名邸小區23號樓一位業主張先生求助稱“自己正在居家隔離,腳部受傷,急需消炎藥等物資”。接到求助后,舜泉名邸小區黨支部書記夏洪春第一時間聯系社區醫生,親自將藥品和消毒物資送到了業主家中,張先生在群里連連點贊。
像這樣的支部書記,北城街道共有41名。今年以來,北城街道黨工委聚焦打通社區治理“最后一公里”,開展“支部建在小區上”專項行動,按照“四有一化”的標準在41個商住小區、家屬院、三無小區建立黨支部并全部配齊了支部書記?!霸谛^黨支部書記人選上,我們充分發揮老干部作用,從退休老支書、老教師和民警中推選,真正將黨性強、有擔當、負責任、真干事的黨員干部推選出來,另外,我們通過街道黨政班子成員幫包小區,社區工作者一對一負責,摸清了小區黨員基本情況,目前轄區內41個居民小區(網格)全部推選出了支部書記?!苯值傈h工委副書記馬建平說。
發揮支部引領作用 提升社區治理能力
通過建小區黨支部,消除了社區黨委和居民之間的空白地帶,健全了“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三級組織體系,真正實現了黨的組織全覆蓋。在小區治理中,以黨支部為引領,實現小區黨組織對紅色管家、紅色業委會、紅色物業的組織領導,構建起“1+3+N”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金都社區天意小區建于2002年,小區臟亂差、垃圾亂扔、車輛亂停亂放等現象嚴重,屬于典型的“三無”小區。楊在永同志被推選為小區黨支部書記后,迅速組建起一支10人的“疫情防控先鋒隊”,24小時輪流在小區門口值班,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政策要求,保障居民健康安全。小區內居住的老人較多,買菜購藥成了大多數居民的難題,楊在永每日挨家挨戶統計居民需求,統一采購,親自配送,真正解決了居民的難事,他帶領黨員先鋒隊帶頭清理垃圾,勸導居民遵守公共秩序,共同打造小區和諧氛圍,先后解決停車位27個,安裝樓宇標志等10余項群眾急難愁問題,群眾每次見到楊在永,都親切稱呼一聲“楊書記”,小區治理實現有亂到治的華麗轉變,氛圍更和諧了。
有事找支部、大家的事情“商量辦”
陽光社區蔚藍郡小區書記石傳斌先后10余次接到業主反映樓頂漏水的問題,多名業主稱“自去年夏季以來便開始漏雨,有的居民夜不能寐,用盆子、水桶接著雨水,有的居民家中滲出的雨水浸泡的電線,隨時都有發生事故的危險”,石傳斌親自到業主家中了解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為了盡快解決群眾訴求,他先后3次組織召開由物業公司、業主、律師等人員參加的“圓桌協商會”,坐下來一塊商議解決辦法,最終確定使用維修基金對漏雨房屋進行修繕,并制定了詳細的解決方案。石傳斌說:“這些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事,解決不好很容易引起信訪,我們堅持民主協商,讓大家坐下來共同商討解決辦法,最終達成一致,將矛盾化解在小區,保證問題不上交”。
北城街道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擦亮“商量辦”品牌,推動治理由“干部說了算”向“大家商量辦”轉變,今年來,針對居民遇到的操心事、揪心事、煩心事,已舉辦現場商量、馬扎議事會、線上商量等各類商量活動74場次,820余人參加,121項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問題得到解決。
雙賦工程”解民憂 “志愿服務”暖民心
北城街道大力實施“社區賦能、書記賦權”工程,全力整合社區各方資源力量,推動重心下移、資源下沉、保障下傾,破解社區“疑難雜癥”,全面提升社區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全面推廣“一個樓道一名黨員”,以群眾推選、樓棟評選、小區篩選的方式,選聘1011名熱心腸、善溝通的“紅色管家”,通過社區任命、統一培訓、頒發聘書等方式強化“政治激勵”,引導“紅色管家”參與小區治理服務。在疫情防控期間,積極發揮紅色管家、志愿者的“前哨”作用,組建了136支“暖心志愿服務小分隊”,針對居民用藥就醫、生活物資等需求主動上門開展服務,真正將服務觸角延伸到居民家門口,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057件。
“下一步,北城街道黨工委將以推動小區黨支部實體化運行為載體,完善上下貫通、統籌有力的黨組織體系,堅持社區民主協商議事,擦亮“商量辦”黨建品牌,進一步提高社區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北城街道黨工委書記遲大金說。
夏津縣北城街道:41名黨支部書記成了小區居民的主心骨
時間:2023-02-01 14:50:50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網
作者:
2022年12月,夏津縣北城街道舜泉名邸小區23號樓一位業主張先生求助稱“自己正在居家隔離,腳部受傷,急需消炎藥等物資”。接到求助后,舜泉名邸小區黨支部書記夏洪春第一時間聯系社區醫生,親自將藥品和消毒物資送到了業主家中,張先生在群里連連點贊。
像這樣的支部書記,北城街道共有41名。今年以來,北城街道黨工委聚焦打通社區治理“最后一公里”,開展“支部建在小區上”專項行動,按照“四有一化”的標準在41個商住小區、家屬院、三無小區建立黨支部并全部配齊了支部書記?!霸谛^黨支部書記人選上,我們充分發揮老干部作用,從退休老支書、老教師和民警中推選,真正將黨性強、有擔當、負責任、真干事的黨員干部推選出來,另外,我們通過街道黨政班子成員幫包小區,社區工作者一對一負責,摸清了小區黨員基本情況,目前轄區內41個居民小區(網格)全部推選出了支部書記?!苯值傈h工委副書記馬建平說。
發揮支部引領作用 提升社區治理能力
通過建小區黨支部,消除了社區黨委和居民之間的空白地帶,健全了“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三級組織體系,真正實現了黨的組織全覆蓋。在小區治理中,以黨支部為引領,實現小區黨組織對紅色管家、紅色業委會、紅色物業的組織領導,構建起“1+3+N”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金都社區天意小區建于2002年,小區臟亂差、垃圾亂扔、車輛亂停亂放等現象嚴重,屬于典型的“三無”小區。楊在永同志被推選為小區黨支部書記后,迅速組建起一支10人的“疫情防控先鋒隊”,24小時輪流在小區門口值班,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政策要求,保障居民健康安全。小區內居住的老人較多,買菜購藥成了大多數居民的難題,楊在永每日挨家挨戶統計居民需求,統一采購,親自配送,真正解決了居民的難事,他帶領黨員先鋒隊帶頭清理垃圾,勸導居民遵守公共秩序,共同打造小區和諧氛圍,先后解決停車位27個,安裝樓宇標志等10余項群眾急難愁問題,群眾每次見到楊在永,都親切稱呼一聲“楊書記”,小區治理實現有亂到治的華麗轉變,氛圍更和諧了。
有事找支部、大家的事情“商量辦”
陽光社區蔚藍郡小區書記石傳斌先后10余次接到業主反映樓頂漏水的問題,多名業主稱“自去年夏季以來便開始漏雨,有的居民夜不能寐,用盆子、水桶接著雨水,有的居民家中滲出的雨水浸泡的電線,隨時都有發生事故的危險”,石傳斌親自到業主家中了解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為了盡快解決群眾訴求,他先后3次組織召開由物業公司、業主、律師等人員參加的“圓桌協商會”,坐下來一塊商議解決辦法,最終確定使用維修基金對漏雨房屋進行修繕,并制定了詳細的解決方案。石傳斌說:“這些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事,解決不好很容易引起信訪,我們堅持民主協商,讓大家坐下來共同商討解決辦法,最終達成一致,將矛盾化解在小區,保證問題不上交”。
北城街道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擦亮“商量辦”品牌,推動治理由“干部說了算”向“大家商量辦”轉變,今年來,針對居民遇到的操心事、揪心事、煩心事,已舉辦現場商量、馬扎議事會、線上商量等各類商量活動74場次,820余人參加,121項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問題得到解決。
雙賦工程”解民憂 “志愿服務”暖民心
北城街道大力實施“社區賦能、書記賦權”工程,全力整合社區各方資源力量,推動重心下移、資源下沉、保障下傾,破解社區“疑難雜癥”,全面提升社區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全面推廣“一個樓道一名黨員”,以群眾推選、樓棟評選、小區篩選的方式,選聘1011名熱心腸、善溝通的“紅色管家”,通過社區任命、統一培訓、頒發聘書等方式強化“政治激勵”,引導“紅色管家”參與小區治理服務。在疫情防控期間,積極發揮紅色管家、志愿者的“前哨”作用,組建了136支“暖心志愿服務小分隊”,針對居民用藥就醫、生活物資等需求主動上門開展服務,真正將服務觸角延伸到居民家門口,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057件。
“下一步,北城街道黨工委將以推動小區黨支部實體化運行為載體,完善上下貫通、統籌有力的黨組織體系,堅持社區民主協商議事,擦亮“商量辦”黨建品牌,進一步提高社區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北城街道黨工委書記遲大金說。
責任編輯:張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