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以二十大精神為指引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三萬多字的報告,每細讀一遍,我們的感悟和體會更深一層?!叭娼ㄔO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边@是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標。
黨的二十大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赴陜西延安和河南安陽考察,關心老百姓的生活,關注農業農村發展,關注鄉村振興,為鄉村振興工作進一步指明了方向,為在新的趕考路上書寫“三農”新答卷提出了新思路,是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指路明燈。
作為基層鄉村振興部門工作的同志,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延安和河南安陽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聚集“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扎實有序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讓廣大農民生活越來越紅火,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要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全面振興鄉村的核心,通過延伸產業鏈、完善供應鏈、重塑價值鏈、打通利益鏈,賦能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現代化轉型升級,促進鄉村實現多業繁榮,強化科技創新支撐保障。加快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提高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益,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洪湖著重抓住水產品這個重點產業不放松,大做特做強做水產品文章,讓農民靠水吃水,靠水致富。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要進一步強化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堅持內育、外引并舉,構建鄉村本土人才、引進人才、專業人才共同服務鄉村振興的工作格局。加大鄉土實用人才培養力度,加大返鄉入鄉人才引進力度,加大專業人才統籌使用力度。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高站位謀劃人才工作,高標準推進“鄉村引才育才聚才行動”,推動形成各類人才競相投身鄉村振興建設發展的生動局面。在實施鄉村人才振興中,一方面,要堅定不移貫徹黨管人才原則,把人才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健全“一把手”抓重大人才工程、重要人才政策、重點人才引進等機制,壓實“一把手”抓“第一資源”責任。完善黨管人才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在統籌聯動、督促落實、激勵擔當等方面積極探索。另一方面,要在地方黨委、政府和各部門、各職能單位形成人才第一的共識,不能搞“兩張皮”,或嘴上說的與實際做的兩不符。要下好人才“一盤棋”,構建黨委(黨組)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鄉村人才工作格局。注重能人引領和借助“外腦”“外力”持續拉動,充分發揮優秀村黨組織書記、第一書記、農村致富帶頭人、能人大戶引領作用,集聚人才和資源要素,更好地帶動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靈魂。文化振興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文化具有特殊的巨大力量,能塑造人的精神世界,能形成相互聯結的精神紐帶,還能在共同的文化活動中消解困頓,賦予生活以意義、價值和快樂。鄉村振興關鍵是要提振、激發農民的信心和力量。只有加強鄉村文化的振興,才能幫助農民樹立發展信心、振奮精神、生發激情,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才能幫助農民提高思想道德水準和科學文化等各方面素質,改變落后思想觀念,主動摒棄陳規陋習,從而在提高廣大農民文化科技素質的同時,不斷推進鄉村物質財富的增加和鄉村的整體進步。文化振興是鄉村社會穩定的基石。我國鄉村文化形成了一整套價值、情感、知識和趣味文化系統,總結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道法自然”的生活方式,以及對生命本體的參悟智慧。正是這種追求和諧穩定安詳從容的農耕文明土壤,才孕育出深厚博大的農耕文化,夯實了我國農業社會穩定的基石,使中國鄉村穩定安寧,使中華民族文化的根和脈得以延續伸展。因此,要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要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傳承發展提升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繼續開展移風易俗行動,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生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支撐。牢固樹立“兩山”理論,踐行生態振興戰略,以優環境、壯產業、興旅游為著力點,有效推動綠色生態向綠色經濟轉變,讓生態振興成為了鄉村發展新引擎。一是以建設宜居環境為主抓手,推動鄉村面貌煥然一新。通過危房改造拆除及廁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的全面實施,徹底改善群眾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二是以創建旅游名市名鎮名村為主載體,推動鄉村旅游穩步發展。通過大力實施林長制“五綠”行動和河湖長制“五清”舉措,使洪湖全面綠色發展。三是以發展綠色產業為突破口,推動鄉村經濟提質增效。利用自然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綠色食品、產品,依托產業支撐,借勢發力,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加大鄉村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持續推進鄉村生態修復治理,建設健康穩定田園生態系統,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以此全方位建設和美宜居的新鄉村。
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保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組織振興是根本和保障,要把組織活力轉化為鄉村振興的動力,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推動黨建資源向鄉村聚集,確保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農村黨組織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心骨”,是農村各個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要以大抓基層鮮明導向為鄉村振興筑牢基礎。以黨建述職評議、鄉村振興“擂臺比武”、“強村帶弱村”等方式,結合“三鄉工程”、壯大村集體經濟等,有針對性地開展基層黨員干部大培訓大練兵活動,對村黨組織書記進行適時進行“補課充電”,不斷推動形成領導有力,功能完善、運轉有序的組織體系,夯實推進鄉村振興的組織基礎。
鄉村振興戰略是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黨的二十大把鄉村振興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為我們做好新時代新征程中的“三農”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有力遵循。讓我們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高質發展貢獻力量。(作者系湖北省洪湖市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
楊凱:以二十大精神為指引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時間:2023-01-13 15:52:32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網
作者:楊凱
三萬多字的報告,每細讀一遍,我們的感悟和體會更深一層?!叭娼ㄔO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边@是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標。
黨的二十大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赴陜西延安和河南安陽考察,關心老百姓的生活,關注農業農村發展,關注鄉村振興,為鄉村振興工作進一步指明了方向,為在新的趕考路上書寫“三農”新答卷提出了新思路,是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指路明燈。
作為基層鄉村振興部門工作的同志,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延安和河南安陽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聚集“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扎實有序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讓廣大農民生活越來越紅火,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要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全面振興鄉村的核心,通過延伸產業鏈、完善供應鏈、重塑價值鏈、打通利益鏈,賦能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現代化轉型升級,促進鄉村實現多業繁榮,強化科技創新支撐保障。加快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提高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益,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洪湖著重抓住水產品這個重點產業不放松,大做特做強做水產品文章,讓農民靠水吃水,靠水致富。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要進一步強化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堅持內育、外引并舉,構建鄉村本土人才、引進人才、專業人才共同服務鄉村振興的工作格局。加大鄉土實用人才培養力度,加大返鄉入鄉人才引進力度,加大專業人才統籌使用力度。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高站位謀劃人才工作,高標準推進“鄉村引才育才聚才行動”,推動形成各類人才競相投身鄉村振興建設發展的生動局面。在實施鄉村人才振興中,一方面,要堅定不移貫徹黨管人才原則,把人才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健全“一把手”抓重大人才工程、重要人才政策、重點人才引進等機制,壓實“一把手”抓“第一資源”責任。完善黨管人才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在統籌聯動、督促落實、激勵擔當等方面積極探索。另一方面,要在地方黨委、政府和各部門、各職能單位形成人才第一的共識,不能搞“兩張皮”,或嘴上說的與實際做的兩不符。要下好人才“一盤棋”,構建黨委(黨組)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鄉村人才工作格局。注重能人引領和借助“外腦”“外力”持續拉動,充分發揮優秀村黨組織書記、第一書記、農村致富帶頭人、能人大戶引領作用,集聚人才和資源要素,更好地帶動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靈魂。文化振興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文化具有特殊的巨大力量,能塑造人的精神世界,能形成相互聯結的精神紐帶,還能在共同的文化活動中消解困頓,賦予生活以意義、價值和快樂。鄉村振興關鍵是要提振、激發農民的信心和力量。只有加強鄉村文化的振興,才能幫助農民樹立發展信心、振奮精神、生發激情,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才能幫助農民提高思想道德水準和科學文化等各方面素質,改變落后思想觀念,主動摒棄陳規陋習,從而在提高廣大農民文化科技素質的同時,不斷推進鄉村物質財富的增加和鄉村的整體進步。文化振興是鄉村社會穩定的基石。我國鄉村文化形成了一整套價值、情感、知識和趣味文化系統,總結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道法自然”的生活方式,以及對生命本體的參悟智慧。正是這種追求和諧穩定安詳從容的農耕文明土壤,才孕育出深厚博大的農耕文化,夯實了我國農業社會穩定的基石,使中國鄉村穩定安寧,使中華民族文化的根和脈得以延續伸展。因此,要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要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傳承發展提升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繼續開展移風易俗行動,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生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支撐。牢固樹立“兩山”理論,踐行生態振興戰略,以優環境、壯產業、興旅游為著力點,有效推動綠色生態向綠色經濟轉變,讓生態振興成為了鄉村發展新引擎。一是以建設宜居環境為主抓手,推動鄉村面貌煥然一新。通過危房改造拆除及廁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的全面實施,徹底改善群眾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二是以創建旅游名市名鎮名村為主載體,推動鄉村旅游穩步發展。通過大力實施林長制“五綠”行動和河湖長制“五清”舉措,使洪湖全面綠色發展。三是以發展綠色產業為突破口,推動鄉村經濟提質增效。利用自然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綠色食品、產品,依托產業支撐,借勢發力,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加大鄉村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持續推進鄉村生態修復治理,建設健康穩定田園生態系統,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以此全方位建設和美宜居的新鄉村。
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保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組織振興是根本和保障,要把組織活力轉化為鄉村振興的動力,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推動黨建資源向鄉村聚集,確保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農村黨組織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心骨”,是農村各個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要以大抓基層鮮明導向為鄉村振興筑牢基礎。以黨建述職評議、鄉村振興“擂臺比武”、“強村帶弱村”等方式,結合“三鄉工程”、壯大村集體經濟等,有針對性地開展基層黨員干部大培訓大練兵活動,對村黨組織書記進行適時進行“補課充電”,不斷推動形成領導有力,功能完善、運轉有序的組織體系,夯實推進鄉村振興的組織基礎。
鄉村振興戰略是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黨的二十大把鄉村振興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為我們做好新時代新征程中的“三農”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有力遵循。讓我們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高質發展貢獻力量。(作者系湖北省洪湖市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
責任編輯: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