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永平:“四小機制”領新風 美麗宜居入畫來
鄉村振興新征程,生態宜居先行動。云南省大理州永平縣通過“四小機制”聚勢賦能,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看得見摸得著享用著:全國文明村、全國文明家庭、國家森林鄉村、中華孝親敬老之星從無到有,云南省美麗縣城、文明城市、園林縣城、生態文明縣從有到優,云南省生態文明鄉鎮、文明村、美麗村莊、森林鄉村和大理州美麗村莊、生態村、最美家庭、綠色最美家庭從少到多。美麗宜居鄉村正成為鄉村振興最亮的底色!
“小十星”點亮“五美庭院”。“家家干凈,戶戶清潔”是美麗宜居的基礎性工作?;A不牢,地動山搖。永平縣深入開展家潔院綠行動扮靚家園。全國文明家庭段學娟家庭、云南省文明家庭馬勛家庭、大理州最美家庭張品良家庭、大理州綠色最美家庭孫桂芝家庭、中華孝親敬老之星馬秉文,等等,一個個響亮的名字引領全縣18.56萬干部群眾向美向善。一是“五美庭院+十星創建”塑形。以家庭為單位,以院落美、居室美、廚廁美、綠化美、和諧美為目標,開展室內衛生星、廚房衛生星、庭院衛生星、廁所衛生星、屋外衛生星、個人衛生星、農具規范星、物品規范星、庭院綠化星、垃圾處理星創建活動,激發群眾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二是“逐戶評定+動態掛星”塑性。村黨總支書記領頭帶隊,每月一檢查、一評比、一公開、一表彰、一整改,公證開展“十星”評比活動,實時給予“增星”“減星”,形成以“星”為榮,創“星”爭“星”的良好氛圍。三是“正向激勵+反向約束”塑心。建立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的激勵機制,針對八星及以上的家庭,給予掃帚、撮箕、毛巾、肥皂、“十星文明戶”流動紅旗激勵,對評星結果不足八星的,有針對性地給予幫助、教育,力爭評上更多的“星”,形成先進帶動后進、群眾影響群眾的互動氛圍。截至今年10月,全縣對41965戶農戶開展星級評定,其中八星級12827戶、九星級10777戶、十星級5407戶。
“小協商”照亮“美麗鄉村”。圍繞“建什么樣的鄉村?誰來建?為誰建?怎么建?”四個核心問題,探索總結出“書記院壩(樓宇)協商會”做法,讓硬件硬起來,軟件強起來。成功創建全國文明村1個、省級生態文明鄉鎮7個、省級文明單位10個、省級文明村6個、省級美麗村莊3個、省級森林鄉村3個、州級美麗村莊7個、州級生態村69個。一是“四級書記”下沉一線,做足美麗“功夫課”。縣、鄉鎮、村、組四級黨組織書記,把會場搬到農家院壩,采取“大伙團團坐、群眾說心聲、代表提建議、部門做回應”的方式,把政策講清,把道理講透,把心氣理順,讓群眾真正明白美麗鄉村建設事關自己切身利益,是自己的“家務事”,自己是主角,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濃厚氛圍。二是“五美目標”領航引向,唱好美麗“進行曲”。把強民富產業美、生態宜居環境美、整潔舒適庭院美、鄉風文明人文美、幸福和諧生活美擺上干事日程,當好工作落實小能手,準確掌握群眾有什么、缺什么、要干什么,弄清楚群眾關心什么、需要什么、期盼什么,賦予美麗鄉村發展之美文明之美,從源頭上賦予群眾前行力量。三是“六大攻堅”齊頭并進,彈好美麗“協奏曲”。扛起“實”字大旗,堅持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凝聚群眾,打響村莊規劃提升、農村垃圾治理、改水改廁、生活污水處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和長效管護機制完善攻堅戰,以督促改,改出好環境,改出群眾對政策的擁護、對干部的信任。
“小網格”光亮“美麗縣城”。把縣城視為一個“大網格”,劃格而治,用“微網格”筑起“美麗縣城”堅強底座?!皣倚l生縣城”創建通過省級專家技術評估,榮獲省級美麗縣城、省級文明城市等。一是一網統管,全域覆蓋。將縣城區劃分為新華、龍坡、曲硐、龍坡四大片區58個網格責任區,整合縣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力量,建立由書記、縣長擔任總網格長的三級網格化管理體系,形成“一網統管、全域覆蓋”的網格化工作格局。二是基層吹哨,部門報到。設立專業網格員,實行環衛管理人員管段、屬地人員管塊、城管人員管片包保責任制,通過下級聯動上級,網格員“指揮”干部,實現上下貫通、一管到底。三是抓常抓長,見實見效。把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融入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立足“清”,執行落實好衛生打掃、垃圾清運、全天保潔、門前三包等長效機制,讓制度成為“鋼牙利齒”,徹底治理“臟亂差”;著力“變”,強化教育、宣傳和引導,努力提升村民素質;聚焦“美”,注重鄉風文明與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同向發力,鞏固成果,提升品質。
“小美景”提亮“綠美永平”。立足“兩山環繞、一河七脈、四庫鑲嵌”的地理優勢,科學有序推進綠美城鎮、綠美社區、綠美鄉村、綠美交通、綠美河湖、綠美校園、綠美園區、綠美景區提升行動,建成公園綠地22個、街頭小游園、口袋公園4個,成功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榮獲云南省第九批“省級園林縣城”,有48個單位(小區)命名為“省級園林單位(小區)”。一是規劃先行,“三多三少”展特質留鄉愁。結合干部規劃家鄉行動,合理劃分村莊類型,優先編制實用性村莊規劃,遵照“多一點就地取材、少一點花錢購買,多一點鄉土氣息、少一點水泥味道,多一點文明新風、少一點陳規陋習”,分類分區域增加綠化量,保護好村落周邊的山、水、田、林、園、塘等自然資源。二是循序漸進,“四旁五園”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充分利用溝渠旁、道路旁、住宅旁、村莊旁,建設小果園、小菜園、小竹園、小花園、苗圃園,大力提升綠化質量,用心用情推動人居環境由“一處綠”向“處處綠”、由“一時美”向“時時美”“處處美”轉變。三是長效管護,“十個好”守住青山綠水花開四季。出臺組織建設好、特色產業好、環境整治好、集體經濟好、鄉風文明好、群眾參與好、隙地利用好、文化賦能好、網格管理好、長效機制好工作機制,保駕護航“綠美城鄉”,讓護綠愛美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確保美麗鄉村容顏不老,村民長久受益。
(作者單位:云南省永平縣鄉村振興局)
云南永平:“四小機制”領新風 美麗宜居入畫來
時間:2023-01-12 14:22:00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網
作者:楊福軍 郭永昌
鄉村振興新征程,生態宜居先行動。云南省大理州永平縣通過“四小機制”聚勢賦能,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看得見摸得著享用著:全國文明村、全國文明家庭、國家森林鄉村、中華孝親敬老之星從無到有,云南省美麗縣城、文明城市、園林縣城、生態文明縣從有到優,云南省生態文明鄉鎮、文明村、美麗村莊、森林鄉村和大理州美麗村莊、生態村、最美家庭、綠色最美家庭從少到多。美麗宜居鄉村正成為鄉村振興最亮的底色!
“小十星”點亮“五美庭院”。“家家干凈,戶戶清潔”是美麗宜居的基礎性工作?;A不牢,地動山搖。永平縣深入開展家潔院綠行動扮靚家園。全國文明家庭段學娟家庭、云南省文明家庭馬勛家庭、大理州最美家庭張品良家庭、大理州綠色最美家庭孫桂芝家庭、中華孝親敬老之星馬秉文,等等,一個個響亮的名字引領全縣18.56萬干部群眾向美向善。一是“五美庭院+十星創建”塑形。以家庭為單位,以院落美、居室美、廚廁美、綠化美、和諧美為目標,開展室內衛生星、廚房衛生星、庭院衛生星、廁所衛生星、屋外衛生星、個人衛生星、農具規范星、物品規范星、庭院綠化星、垃圾處理星創建活動,激發群眾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二是“逐戶評定+動態掛星”塑性。村黨總支書記領頭帶隊,每月一檢查、一評比、一公開、一表彰、一整改,公證開展“十星”評比活動,實時給予“增星”“減星”,形成以“星”為榮,創“星”爭“星”的良好氛圍。三是“正向激勵+反向約束”塑心。建立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的激勵機制,針對八星及以上的家庭,給予掃帚、撮箕、毛巾、肥皂、“十星文明戶”流動紅旗激勵,對評星結果不足八星的,有針對性地給予幫助、教育,力爭評上更多的“星”,形成先進帶動后進、群眾影響群眾的互動氛圍。截至今年10月,全縣對41965戶農戶開展星級評定,其中八星級12827戶、九星級10777戶、十星級5407戶。
“小協商”照亮“美麗鄉村”。圍繞“建什么樣的鄉村?誰來建?為誰建?怎么建?”四個核心問題,探索總結出“書記院壩(樓宇)協商會”做法,讓硬件硬起來,軟件強起來。成功創建全國文明村1個、省級生態文明鄉鎮7個、省級文明單位10個、省級文明村6個、省級美麗村莊3個、省級森林鄉村3個、州級美麗村莊7個、州級生態村69個。一是“四級書記”下沉一線,做足美麗“功夫課”。縣、鄉鎮、村、組四級黨組織書記,把會場搬到農家院壩,采取“大伙團團坐、群眾說心聲、代表提建議、部門做回應”的方式,把政策講清,把道理講透,把心氣理順,讓群眾真正明白美麗鄉村建設事關自己切身利益,是自己的“家務事”,自己是主角,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濃厚氛圍。二是“五美目標”領航引向,唱好美麗“進行曲”。把強民富產業美、生態宜居環境美、整潔舒適庭院美、鄉風文明人文美、幸福和諧生活美擺上干事日程,當好工作落實小能手,準確掌握群眾有什么、缺什么、要干什么,弄清楚群眾關心什么、需要什么、期盼什么,賦予美麗鄉村發展之美文明之美,從源頭上賦予群眾前行力量。三是“六大攻堅”齊頭并進,彈好美麗“協奏曲”。扛起“實”字大旗,堅持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凝聚群眾,打響村莊規劃提升、農村垃圾治理、改水改廁、生活污水處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和長效管護機制完善攻堅戰,以督促改,改出好環境,改出群眾對政策的擁護、對干部的信任。
“小網格”光亮“美麗縣城”。把縣城視為一個“大網格”,劃格而治,用“微網格”筑起“美麗縣城”堅強底座?!皣倚l生縣城”創建通過省級專家技術評估,榮獲省級美麗縣城、省級文明城市等。一是一網統管,全域覆蓋。將縣城區劃分為新華、龍坡、曲硐、龍坡四大片區58個網格責任區,整合縣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力量,建立由書記、縣長擔任總網格長的三級網格化管理體系,形成“一網統管、全域覆蓋”的網格化工作格局。二是基層吹哨,部門報到。設立專業網格員,實行環衛管理人員管段、屬地人員管塊、城管人員管片包保責任制,通過下級聯動上級,網格員“指揮”干部,實現上下貫通、一管到底。三是抓常抓長,見實見效。把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融入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立足“清”,執行落實好衛生打掃、垃圾清運、全天保潔、門前三包等長效機制,讓制度成為“鋼牙利齒”,徹底治理“臟亂差”;著力“變”,強化教育、宣傳和引導,努力提升村民素質;聚焦“美”,注重鄉風文明與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同向發力,鞏固成果,提升品質。
“小美景”提亮“綠美永平”。立足“兩山環繞、一河七脈、四庫鑲嵌”的地理優勢,科學有序推進綠美城鎮、綠美社區、綠美鄉村、綠美交通、綠美河湖、綠美校園、綠美園區、綠美景區提升行動,建成公園綠地22個、街頭小游園、口袋公園4個,成功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榮獲云南省第九批“省級園林縣城”,有48個單位(小區)命名為“省級園林單位(小區)”。一是規劃先行,“三多三少”展特質留鄉愁。結合干部規劃家鄉行動,合理劃分村莊類型,優先編制實用性村莊規劃,遵照“多一點就地取材、少一點花錢購買,多一點鄉土氣息、少一點水泥味道,多一點文明新風、少一點陳規陋習”,分類分區域增加綠化量,保護好村落周邊的山、水、田、林、園、塘等自然資源。二是循序漸進,“四旁五園”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充分利用溝渠旁、道路旁、住宅旁、村莊旁,建設小果園、小菜園、小竹園、小花園、苗圃園,大力提升綠化質量,用心用情推動人居環境由“一處綠”向“處處綠”、由“一時美”向“時時美”“處處美”轉變。三是長效管護,“十個好”守住青山綠水花開四季。出臺組織建設好、特色產業好、環境整治好、集體經濟好、鄉風文明好、群眾參與好、隙地利用好、文化賦能好、網格管理好、長效機制好工作機制,保駕護航“綠美城鄉”,讓護綠愛美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確保美麗鄉村容顏不老,村民長久受益。
(作者單位:云南省永平縣鄉村振興局)
責任編輯:胡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