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洪江市:為鄉村振興插上“數字翅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這一重要論述為新時代全面推動數字鄉村建設、以數字技術助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指明了前進方向。近年來,洪江市把數字鄉村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抓規劃、建陣地、搭平臺,推進數字技術與“三農”工作深度融合,形成“互聯網+農業+治理+政務+商務+N”新模式,“數字”賦能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換道超車”新機遇。
目標引領、謀定后動,在探索推進上做到先行先試
堅持目標引領發展。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推動數字鄉村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緊緊圍繞“數字驅動鄉村振興”這一目標,嚴格對標《數字鄉村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加強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村級智慧大腦,全面支撐鄉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數字化轉型。堅持科學規劃布局。遵循鄉村發展規律,聚焦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目標,根據全市196個行政村情況,科學制定全市數字鄉村建設滾動發展規劃,分批分類有序推進,做到“兩年試點、三年擴面、五年全覆蓋”。堅持示范先行探路。按照“邊試點、邊總結、邊推廣、邊提升”的思路,先期在基礎條件好的安江鎮下坪村試點,通過“雪亮村莊”提質升級建設“數字鄉村”,整合智慧黨建、村務公開、平安鄉村、疫情防控、智慧云廣播等功能,運用手機APP實現“線上、線下”高度銜接,形成了數字鄉村“下坪方案”,為各地加快數字鄉村建設提供了經驗。
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在陣地建設上做到穩妥穩步
嚴格規范建設程序。在數字鄉村建設過程中,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按照急用先行、急需先用的思路,采取“村級報、鄉鎮審、部門把關、市級建”的程序,對每個村“怎么建”進行科學論證,每年底上報次年建設計劃,全市一盤棋統籌考慮,確保數字鄉村建設能落地、能運行。及時明確建設路徑。制定《洪江市數字鄉村建設運行管理辦法(試行)》,對怎么建、建什么、誰來管、如何運行等方面進行詳細明確,做到建設有依據、運行有保障,確保建設、管理、運行相統一。不斷強化建設保障。按照有場地、有人員、有經費的原則,為數字鄉村建設提供充分保障。在場地保障上,每個村根據實際情況,按15-20平方米標準設置數字鄉村平臺室;在人員保障上,統籌產學研各方力量,明確1-2名村干部負責數字鄉村管理運行,簽約2-3名本地網紅負責村級網絡直播運營;在經費保障上,采取“網絡運營商代建、政府以獎代補、群眾自發參與”的方式,確保數字鄉村建設資金有保障。
整合資源、搭建平臺,在功能設計上做到應有盡有
建好村級數據庫。堅持“兼容、互融、共融”并舉,將村內人口數量、耕地面積、就業職業、住房保障、車輛情況、醫療養老參保等詳細信息采集登記,按照個人—小組—全村的架構,分門別類建立村級數據庫,為建好服務平臺提供數據支撐。搭建服務大平臺。立足方便群眾、服務群眾,設置“戶組概況、綜合治理、便民服務、村務公開、網絡直播”等五大平臺,作為數字鄉村主體功能。針對鄉村老年人適應慢,將數字智慧系統和應用進行“適老化”改造,做到應用場景接地氣,努力打造最佳村級服務平臺。開發應用新功能。圍繞五大平臺,將創文創衛、雪亮庭院、智能喇叭、疫情防控、人居環境、市場信息等內容嵌入進來,形成了“一點指揮、信息通達、運行高效”的現代化信息管理平臺。此外,村民借助平臺提建議、做監督、求服務、謀發展,大到產業發展、鄉村規劃,小到鄰里關愛、相互幫助,利用平臺響應回復、及時解決,實現村級事務更透明、村民關系更和諧。
精準高效、方便快捷,在作用發揮上做到便民惠民
實現動態管理更精準。全市安裝平安鄉村監控1104個,做到村組集中居住區全覆蓋、重點水域全覆蓋、村組要道全覆蓋、重點企業全覆蓋等。利用庭院監控、信息平臺、防疫模塊等,有效解決學生防溺水、防返貧監測、疫情防控等方面問題,各村形成一張及時發現問題的“智慧網”。鄉鎮一級通過數字鄉村智慧大屏,查看轄區各村工作情況,提升了鄉村兩級辦公協同效率。實現生產發展更科學。智慧云廣播定期發布農業生產技術、病蟲害防治、農產品市場銷售和氣象等信息,村民在家就可以直接接收。安裝在果園的監控設施,方便農技專家和合作社指導、督促村民開展標準化生產,加強對果樹長勢監測,推動種地靠鋤頭向靠手機轉變,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增色。實現群眾辦事更便捷。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向村組延伸覆蓋,將“現金存取、生活繳費和查詢”等10余項內容作為“不出村”辦理內容,通過“指尖辦理”,用“小程序”“小服務”解決“大事情”。實現銷售就業更穩定。借助數字鄉村平臺,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通過線上網店和直播帶貨,我市冰糖柚、紐荷、黃金貢柚等本地特色農產品遠銷外地,不僅解決了農戶農產品銷售難題,而且帶動農村青年就地就業。目前,各鄉鎮已有一批民宿、農家樂、農戶加入主播隊伍,通過直播帶貨拓展市場,村民的美好生活變得更加觸手可及。(作者單位:湖南省洪江市融媒體中心 )
湖南洪江市:為鄉村振興插上“數字翅膀”
時間:2023-01-12 09:37:32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網
作者:朱文文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這一重要論述為新時代全面推動數字鄉村建設、以數字技術助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指明了前進方向。近年來,洪江市把數字鄉村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抓規劃、建陣地、搭平臺,推進數字技術與“三農”工作深度融合,形成“互聯網+農業+治理+政務+商務+N”新模式,“數字”賦能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換道超車”新機遇。
目標引領、謀定后動,在探索推進上做到先行先試
堅持目標引領發展。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推動數字鄉村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緊緊圍繞“數字驅動鄉村振興”這一目標,嚴格對標《數字鄉村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加強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村級智慧大腦,全面支撐鄉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數字化轉型。堅持科學規劃布局。遵循鄉村發展規律,聚焦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目標,根據全市196個行政村情況,科學制定全市數字鄉村建設滾動發展規劃,分批分類有序推進,做到“兩年試點、三年擴面、五年全覆蓋”。堅持示范先行探路。按照“邊試點、邊總結、邊推廣、邊提升”的思路,先期在基礎條件好的安江鎮下坪村試點,通過“雪亮村莊”提質升級建設“數字鄉村”,整合智慧黨建、村務公開、平安鄉村、疫情防控、智慧云廣播等功能,運用手機APP實現“線上、線下”高度銜接,形成了數字鄉村“下坪方案”,為各地加快數字鄉村建設提供了經驗。
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在陣地建設上做到穩妥穩步
嚴格規范建設程序。在數字鄉村建設過程中,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按照急用先行、急需先用的思路,采取“村級報、鄉鎮審、部門把關、市級建”的程序,對每個村“怎么建”進行科學論證,每年底上報次年建設計劃,全市一盤棋統籌考慮,確保數字鄉村建設能落地、能運行。及時明確建設路徑。制定《洪江市數字鄉村建設運行管理辦法(試行)》,對怎么建、建什么、誰來管、如何運行等方面進行詳細明確,做到建設有依據、運行有保障,確保建設、管理、運行相統一。不斷強化建設保障。按照有場地、有人員、有經費的原則,為數字鄉村建設提供充分保障。在場地保障上,每個村根據實際情況,按15-20平方米標準設置數字鄉村平臺室;在人員保障上,統籌產學研各方力量,明確1-2名村干部負責數字鄉村管理運行,簽約2-3名本地網紅負責村級網絡直播運營;在經費保障上,采取“網絡運營商代建、政府以獎代補、群眾自發參與”的方式,確保數字鄉村建設資金有保障。
整合資源、搭建平臺,在功能設計上做到應有盡有
建好村級數據庫。堅持“兼容、互融、共融”并舉,將村內人口數量、耕地面積、就業職業、住房保障、車輛情況、醫療養老參保等詳細信息采集登記,按照個人—小組—全村的架構,分門別類建立村級數據庫,為建好服務平臺提供數據支撐。搭建服務大平臺。立足方便群眾、服務群眾,設置“戶組概況、綜合治理、便民服務、村務公開、網絡直播”等五大平臺,作為數字鄉村主體功能。針對鄉村老年人適應慢,將數字智慧系統和應用進行“適老化”改造,做到應用場景接地氣,努力打造最佳村級服務平臺。開發應用新功能。圍繞五大平臺,將創文創衛、雪亮庭院、智能喇叭、疫情防控、人居環境、市場信息等內容嵌入進來,形成了“一點指揮、信息通達、運行高效”的現代化信息管理平臺。此外,村民借助平臺提建議、做監督、求服務、謀發展,大到產業發展、鄉村規劃,小到鄰里關愛、相互幫助,利用平臺響應回復、及時解決,實現村級事務更透明、村民關系更和諧。
精準高效、方便快捷,在作用發揮上做到便民惠民
實現動態管理更精準。全市安裝平安鄉村監控1104個,做到村組集中居住區全覆蓋、重點水域全覆蓋、村組要道全覆蓋、重點企業全覆蓋等。利用庭院監控、信息平臺、防疫模塊等,有效解決學生防溺水、防返貧監測、疫情防控等方面問題,各村形成一張及時發現問題的“智慧網”。鄉鎮一級通過數字鄉村智慧大屏,查看轄區各村工作情況,提升了鄉村兩級辦公協同效率。實現生產發展更科學。智慧云廣播定期發布農業生產技術、病蟲害防治、農產品市場銷售和氣象等信息,村民在家就可以直接接收。安裝在果園的監控設施,方便農技專家和合作社指導、督促村民開展標準化生產,加強對果樹長勢監測,推動種地靠鋤頭向靠手機轉變,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增色。實現群眾辦事更便捷。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向村組延伸覆蓋,將“現金存取、生活繳費和查詢”等10余項內容作為“不出村”辦理內容,通過“指尖辦理”,用“小程序”“小服務”解決“大事情”。實現銷售就業更穩定。借助數字鄉村平臺,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通過線上網店和直播帶貨,我市冰糖柚、紐荷、黃金貢柚等本地特色農產品遠銷外地,不僅解決了農戶農產品銷售難題,而且帶動農村青年就地就業。目前,各鄉鎮已有一批民宿、農家樂、農戶加入主播隊伍,通過直播帶貨拓展市場,村民的美好生活變得更加觸手可及。(作者單位:湖南省洪江市融媒體中心 )
責任編輯: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