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平昌:創新“三三”機制治理農村大操大辦
今年以來,四川省巴中市平昌縣探索創新“黨政主導+群眾自治+多元共治”模式,印發《治理農村大操大辦工作實施方案》《移風易俗倡議書》,多管齊下加大力度治理農村大操大辦、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深化移風易俗,在促進脫貧群眾持續增收的同時,減少辦事宴請、人情往來等不必要支出,全縣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余事不辦的文明生產生活方式蔚然成風,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鞏固拓展。
用好“三個載體”強化源頭防治
建好一張民情表摸清底數。開展民情摸底行動,組織村(社區)干部、網格員逐戶摸排每戶家庭成員年齡、婚姻狀況、就學就業情況以及近期是否有辦酒席的意愿,填寫《移風易俗民意調查表》交各村(社區)紅白理事會備案,由紅白理事會梳理近期可能舉辦酒席的家庭,通過上門走訪、電話交流等方式宣講村規民約,引導群眾自覺抵制大操大辦。
發送一封公開信增進認同。通過互聯網站、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平臺、“鄉音小喇叭”等平臺,宣傳發送《平昌縣治理大操大辦推進移風易俗公開信》,引導黨員干部和廣大人民群眾摒棄陳規陋習,倡導文明新風,推進移風易俗,營造良好氛圍。針對在外務工人員發出《致在外務工人員的一封信》,動員一切積極力量行動起來,與文明攜手、向陋習告別,防止出現逢年過節返鄉扎堆操辦宴席的現象。充分發揮“小手拉大手”帶動作用,向中小學生家長發出《推進移風易俗的一封信》,倡導爭做崇尚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踐行者、傳播者和監督者。
開好一場算賬會算清利弊。創新“算賬會”“吐槽會”等群眾說事的方式,全縣390余個村(社區)組織黨員群眾召開壩壩會3000余場次,公開算好“家庭收支賬、人情往來賬、辦席開支賬、社會面子賬、大辦浪費賬”5本賬,向群眾算清得失、算清開支、算清利弊,在算賬會中白衣鎮文昌社區300余名群眾現場自愿簽訂拒絕大操大辦承諾書。
實行“三個統一”強化過程管控
宴席申報統一審批。制定操辦紅白喜事申報制度,在宴席申報過程中,由事主規范填寫《紅白喜事自辦宴席申請書》,主動說明申辦事宜、申辦規模、歷次辦酒記錄等情況。紅白理事會依據村規民約嚴格把關,出具《宴席操辦告知書》,及時反饋宴席申報審批意見。
宴席規格統一標準。組織各村(社區)成立以支部書記為會長,紀檢委員、退休老干部、老黨員、“支客司”、鄉廚、群眾代表為成員的紅白理事會,“一村一策”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明確本村宴席申報類別、宴請范圍、席面標準、隨禮金額等,做到辦理宴席有章可循、契合民意。在村級規范設置“移風易俗食堂”,推出6套“新風菜單”供群眾選擇,既利于降低宴席成本、又便于集中統一管理。
宴席操辦統一監督。全縣組建移風易俗志愿服務隊412支,全面監督管理、服務指導村民宴席辦理,對不能辦的宴席一律制止,對可以辦的宴席積極到場服務。設立“治理農村大操大辦、推進移風易俗”監督熱線,及時受理群眾關于大操大辦的舉報56起。由各村(社區)紅白理事會在村(社區)辦公場所、村民聚居點、村頭路口張貼公示《宴席操辦告知書》,干部群眾一起監督,既防“審批不過強行辦、審批通過超規辦”,又防群眾經審批通過、合情合理操辦宴席遭“誤傷”。
健全“三個制度”強化末端治理
實行清單制。編制紅白喜事辦理流程圖,將酒席規模、禮金數量、煙酒檔次等37項細化標準納入村級事務清單管理,通過印發流程圖手冊、村委會公示、村民院壩宣傳等方式,讓群眾心中有數、按圖辦事,干部心中有戒、照單履職,有效激活鄉村治理的“末梢神經”。
實行積分制。將村民遵守村規民約、抵制大操大辦納入村道德銀行積分制管理的重要內容,與評先評優、表彰獎勵、公益性崗位聘用等直接掛鉤,對在抵制大操大辦方面作出表率的模范家庭和先進個人給予精神或物質獎勵,今年以來,先后評選移風易俗“五好家庭”436個。
實行曝光制。堅持以黨風政風帶動社風民風,緊盯黨員干部、公職人員、無職黨員等關鍵群體,對明目張膽頂風違紀、搞隱形變異的,堅決查處、通報曝光12起。發揮全民監督與媒體監督的聯動效應,利用村級公示欄、村村響小喇叭,對群眾反映強烈、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公開曝光。自開展革除陳規陋習、推進移風易俗、治理農村大操大辦工作以來,全縣戶均彩禮支出、人情支出、酒席成本同比分別下降80%、60%、20%,人民群眾滿意度達96%。(供稿單位:巴中市平昌縣鄉村振興局)
四川平昌:創新“三三”機制治理農村大操大辦
時間:2022-12-30 16:14:47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網
作者:
今年以來,四川省巴中市平昌縣探索創新“黨政主導+群眾自治+多元共治”模式,印發《治理農村大操大辦工作實施方案》《移風易俗倡議書》,多管齊下加大力度治理農村大操大辦、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深化移風易俗,在促進脫貧群眾持續增收的同時,減少辦事宴請、人情往來等不必要支出,全縣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余事不辦的文明生產生活方式蔚然成風,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鞏固拓展。
用好“三個載體”強化源頭防治
建好一張民情表摸清底數。開展民情摸底行動,組織村(社區)干部、網格員逐戶摸排每戶家庭成員年齡、婚姻狀況、就學就業情況以及近期是否有辦酒席的意愿,填寫《移風易俗民意調查表》交各村(社區)紅白理事會備案,由紅白理事會梳理近期可能舉辦酒席的家庭,通過上門走訪、電話交流等方式宣講村規民約,引導群眾自覺抵制大操大辦。
發送一封公開信增進認同。通過互聯網站、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平臺、“鄉音小喇叭”等平臺,宣傳發送《平昌縣治理大操大辦推進移風易俗公開信》,引導黨員干部和廣大人民群眾摒棄陳規陋習,倡導文明新風,推進移風易俗,營造良好氛圍。針對在外務工人員發出《致在外務工人員的一封信》,動員一切積極力量行動起來,與文明攜手、向陋習告別,防止出現逢年過節返鄉扎堆操辦宴席的現象。充分發揮“小手拉大手”帶動作用,向中小學生家長發出《推進移風易俗的一封信》,倡導爭做崇尚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踐行者、傳播者和監督者。
開好一場算賬會算清利弊。創新“算賬會”“吐槽會”等群眾說事的方式,全縣390余個村(社區)組織黨員群眾召開壩壩會3000余場次,公開算好“家庭收支賬、人情往來賬、辦席開支賬、社會面子賬、大辦浪費賬”5本賬,向群眾算清得失、算清開支、算清利弊,在算賬會中白衣鎮文昌社區300余名群眾現場自愿簽訂拒絕大操大辦承諾書。
實行“三個統一”強化過程管控
宴席申報統一審批。制定操辦紅白喜事申報制度,在宴席申報過程中,由事主規范填寫《紅白喜事自辦宴席申請書》,主動說明申辦事宜、申辦規模、歷次辦酒記錄等情況。紅白理事會依據村規民約嚴格把關,出具《宴席操辦告知書》,及時反饋宴席申報審批意見。
宴席規格統一標準。組織各村(社區)成立以支部書記為會長,紀檢委員、退休老干部、老黨員、“支客司”、鄉廚、群眾代表為成員的紅白理事會,“一村一策”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明確本村宴席申報類別、宴請范圍、席面標準、隨禮金額等,做到辦理宴席有章可循、契合民意。在村級規范設置“移風易俗食堂”,推出6套“新風菜單”供群眾選擇,既利于降低宴席成本、又便于集中統一管理。
宴席操辦統一監督。全縣組建移風易俗志愿服務隊412支,全面監督管理、服務指導村民宴席辦理,對不能辦的宴席一律制止,對可以辦的宴席積極到場服務。設立“治理農村大操大辦、推進移風易俗”監督熱線,及時受理群眾關于大操大辦的舉報56起。由各村(社區)紅白理事會在村(社區)辦公場所、村民聚居點、村頭路口張貼公示《宴席操辦告知書》,干部群眾一起監督,既防“審批不過強行辦、審批通過超規辦”,又防群眾經審批通過、合情合理操辦宴席遭“誤傷”。
健全“三個制度”強化末端治理
實行清單制。編制紅白喜事辦理流程圖,將酒席規模、禮金數量、煙酒檔次等37項細化標準納入村級事務清單管理,通過印發流程圖手冊、村委會公示、村民院壩宣傳等方式,讓群眾心中有數、按圖辦事,干部心中有戒、照單履職,有效激活鄉村治理的“末梢神經”。
實行積分制。將村民遵守村規民約、抵制大操大辦納入村道德銀行積分制管理的重要內容,與評先評優、表彰獎勵、公益性崗位聘用等直接掛鉤,對在抵制大操大辦方面作出表率的模范家庭和先進個人給予精神或物質獎勵,今年以來,先后評選移風易俗“五好家庭”436個。
實行曝光制。堅持以黨風政風帶動社風民風,緊盯黨員干部、公職人員、無職黨員等關鍵群體,對明目張膽頂風違紀、搞隱形變異的,堅決查處、通報曝光12起。發揮全民監督與媒體監督的聯動效應,利用村級公示欄、村村響小喇叭,對群眾反映強烈、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公開曝光。自開展革除陳規陋習、推進移風易俗、治理農村大操大辦工作以來,全縣戶均彩禮支出、人情支出、酒席成本同比分別下降80%、60%、20%,人民群眾滿意度達96%。(供稿單位:巴中市平昌縣鄉村振興局)
責任編輯: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