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這十年·硒產業”新聞發布會在長沙召開
12月23日,由湖南省富硒生物產業協會、省農學會、省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聯合會主辦,桃源縣人民政府、汝城縣人民政府、新田縣人民政府、嘉禾縣人民政府、江永縣人民政府、慈利縣人民政府共同協辦的湖南省(第五屆)鄉村振興與富硒功能農業發展高峰論壇暨“這十年·硒產業”新聞發布會在長沙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在線上參與活動并作主旨報告,湖南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張輝學出席會議并致辭,武漢輕工大學黨委副書記、國硒中心主任程水源、省工商聯二級巡視員謝明亮等作主旨報告,省富硒生物產業協會書記、會長楊俊致歡迎詞并主持會議。
出席會議的還有省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鄧益平、省農業農村廳原副巡視員黃永明。
張輝學在致辭中說,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作出全面部署,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边@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科技創新工作的高度重視,對科技界和科協組織服務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發出了動員令。
張輝學表示,科協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紐帶,是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必須要堅定不移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新時代新征程上黨的使命任務,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深入貫徹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積極力量。他說,明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全省廣大科技工作者要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為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全面建設現代化新湖南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楊俊在歡迎詞中說,近年來湖南省富硒產業取得蓬勃發展,富硒產業已成為我省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截止2022年底,湖南富硒種養總基地規模達到478個,涵蓋全省14個市州,總種養面積達到387萬畝,富硒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245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6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02家、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90家,年總產值達486億元,富硒產業已帶動4.2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富硒產業重點縣桃源、汝城、新田、嘉禾、江永、慈利等地區立足于當地實際,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探索出了一條區域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模式,找到了解決貧困問題實現鄉村振興的新路徑。探索出了富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些好思路,好做法,好經驗,好成果。為我們破解了行業發展的多個瓶頸問題,樹立了行業新典型、新標桿。
在高峰論壇上,印遇龍、程水源、謝明亮、王加慶分別以《功能農業種養一體化研究與思考》、《富硒功能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研究》、《省工商聯引導商協會在新化縣參與鄉村振興的實踐與探索》、《桃源縣富硒功能農業發展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現狀、問題與對策》為主題,作了精彩的主旨報告,全面科學系統的闡述了富硒功能農業作為助力鄉村振興重要支撐的特色產業在高質量發展中取得的成就。
在“這十年·硒產業”新聞發布會上,桃源縣人民政府、汝城縣人民政府、新田縣人民政府就當前各縣富硒產業高質量發展情況分別作宣傳介紹和信息發布。桃源縣副縣長汪繼承、汝城縣副縣長鄧后勤、新田縣硒鍶產業辦副主任陳彪先后就各縣基本情況、主要特點、主要成果等方面,作了主發布。桃源縣是典型的農業大縣,耕地面積和糧食產量常年居湖南省第一位。近年來,桃源縣立足天然硒資源優勢,積極研發利用富硒生物、轉硒技術成果優勢,推進鄉村振興。形成了產品多樣、監管完善、科研成果豐碩、營銷新穎、品牌持續創優五大特點,十年來,桃源縣先后獲得全國性榮譽83項,連續兩次獲評“中國十大富硒之鄉”,2017年獲評全國唯一的“中國硒鄉”和“中國富硒稻米之鄉”稱號、2020年獲評“全國富硒農業示范基地”稱號。目前已形成“中國硒鄉·硒旺桃源”公共地域品牌,“桃花源·硒湘匯”公共會展品牌,“桃源富硒”、“桃源富硒香米”、“桃源紅茶”等公共產品品牌。汝城縣是革命老區、千年古縣、溫泉之鄉,是“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2020年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蒞臨湖南考察調研,首站就來到汝城沙洲。汝城縣發展富硒農業具有天然的優勢,已探明富硒耕地面積18.67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58.16%,是湖南省富硒產業重點縣。2022年,汝城縣進一步加大了富硒產業的開發力度,成立了縣委書記任顧問、縣長任組長的富硒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汝城縣富硒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明確了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工作目標和工作措施,組建了工作專班??h財政安排富硒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富硒產業基地建設、龍頭培育、產品開發和品牌營銷等重點環節進行獎補。聘請專業機構對全縣富硒農業開發進行品牌營銷策劃。全年發展富硒產業基地面積2.65萬畝,重點開發水稻、茶葉、奈李、辣椒、生姜等五大類富硒農產品,其中發展富硒水稻1.485萬畝、富硒茶葉0.56萬畝、富硒水果0.265萬畝、富硒辣椒0.195萬畝、富硒生姜0.145萬畝,培育富硒農產品開發農業龍頭企業6個,全產業鏈總產值達到2.1億元。新田縣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優良的氣候孕育了優質的農特產品,陶嶺三味辣椒、新田大豆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新田是中國天然富硒農產品之鄉、原生態富硒食品基地縣、國家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湖南省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湘菜食材地標縣、優質農產品特色縣。新田富硒大豆、富硒大米、富硒蔬菜遠近聞名,其中,新田縣推動蔬菜產業由過去傳統種植向有機蔬菜生產轉型,蔬菜出口量逐年增長。目前,該縣建成16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富硒蔬菜常年播種面積達22萬畝。新田縣成功創建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今年1至11月,全縣蔬菜出口28.9億元,同比增長222%。發布會吸引了10余家省、市主要新聞媒體現場報道,部分媒體記者就關心的問題進行了提問。
省農業農村廳、省科協、省工商聯有關領導,地方黨委政府相關領導,部分退休老同志,部分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部分企業代表和媒體代表共計200余人參加線下與線上論壇活動,多位與會專家、代表發言,圍繞“鄉村振興與富硒功能農業發展”開展廣泛討論、分享和交流,形成了一系列有深度、有價值的觀點和成果。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這十年·硒產業”新聞發布會在長沙召開
時間:2022-12-23 19:57:05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網
作者:
12月23日,由湖南省富硒生物產業協會、省農學會、省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聯合會主辦,桃源縣人民政府、汝城縣人民政府、新田縣人民政府、嘉禾縣人民政府、江永縣人民政府、慈利縣人民政府共同協辦的湖南省(第五屆)鄉村振興與富硒功能農業發展高峰論壇暨“這十年·硒產業”新聞發布會在長沙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在線上參與活動并作主旨報告,湖南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張輝學出席會議并致辭,武漢輕工大學黨委副書記、國硒中心主任程水源、省工商聯二級巡視員謝明亮等作主旨報告,省富硒生物產業協會書記、會長楊俊致歡迎詞并主持會議。
出席會議的還有省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鄧益平、省農業農村廳原副巡視員黃永明。
張輝學在致辭中說,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作出全面部署,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边@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科技創新工作的高度重視,對科技界和科協組織服務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發出了動員令。
張輝學表示,科協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紐帶,是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必須要堅定不移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新時代新征程上黨的使命任務,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深入貫徹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積極力量。他說,明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全省廣大科技工作者要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為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全面建設現代化新湖南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楊俊在歡迎詞中說,近年來湖南省富硒產業取得蓬勃發展,富硒產業已成為我省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截止2022年底,湖南富硒種養總基地規模達到478個,涵蓋全省14個市州,總種養面積達到387萬畝,富硒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245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6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02家、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90家,年總產值達486億元,富硒產業已帶動4.2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富硒產業重點縣桃源、汝城、新田、嘉禾、江永、慈利等地區立足于當地實際,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探索出了一條區域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模式,找到了解決貧困問題實現鄉村振興的新路徑。探索出了富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些好思路,好做法,好經驗,好成果。為我們破解了行業發展的多個瓶頸問題,樹立了行業新典型、新標桿。
在高峰論壇上,印遇龍、程水源、謝明亮、王加慶分別以《功能農業種養一體化研究與思考》、《富硒功能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研究》、《省工商聯引導商協會在新化縣參與鄉村振興的實踐與探索》、《桃源縣富硒功能農業發展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現狀、問題與對策》為主題,作了精彩的主旨報告,全面科學系統的闡述了富硒功能農業作為助力鄉村振興重要支撐的特色產業在高質量發展中取得的成就。
在“這十年·硒產業”新聞發布會上,桃源縣人民政府、汝城縣人民政府、新田縣人民政府就當前各縣富硒產業高質量發展情況分別作宣傳介紹和信息發布。桃源縣副縣長汪繼承、汝城縣副縣長鄧后勤、新田縣硒鍶產業辦副主任陳彪先后就各縣基本情況、主要特點、主要成果等方面,作了主發布。桃源縣是典型的農業大縣,耕地面積和糧食產量常年居湖南省第一位。近年來,桃源縣立足天然硒資源優勢,積極研發利用富硒生物、轉硒技術成果優勢,推進鄉村振興。形成了產品多樣、監管完善、科研成果豐碩、營銷新穎、品牌持續創優五大特點,十年來,桃源縣先后獲得全國性榮譽83項,連續兩次獲評“中國十大富硒之鄉”,2017年獲評全國唯一的“中國硒鄉”和“中國富硒稻米之鄉”稱號、2020年獲評“全國富硒農業示范基地”稱號。目前已形成“中國硒鄉·硒旺桃源”公共地域品牌,“桃花源·硒湘匯”公共會展品牌,“桃源富硒”、“桃源富硒香米”、“桃源紅茶”等公共產品品牌。汝城縣是革命老區、千年古縣、溫泉之鄉,是“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2020年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蒞臨湖南考察調研,首站就來到汝城沙洲。汝城縣發展富硒農業具有天然的優勢,已探明富硒耕地面積18.67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58.16%,是湖南省富硒產業重點縣。2022年,汝城縣進一步加大了富硒產業的開發力度,成立了縣委書記任顧問、縣長任組長的富硒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汝城縣富硒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明確了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工作目標和工作措施,組建了工作專班??h財政安排富硒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富硒產業基地建設、龍頭培育、產品開發和品牌營銷等重點環節進行獎補。聘請專業機構對全縣富硒農業開發進行品牌營銷策劃。全年發展富硒產業基地面積2.65萬畝,重點開發水稻、茶葉、奈李、辣椒、生姜等五大類富硒農產品,其中發展富硒水稻1.485萬畝、富硒茶葉0.56萬畝、富硒水果0.265萬畝、富硒辣椒0.195萬畝、富硒生姜0.145萬畝,培育富硒農產品開發農業龍頭企業6個,全產業鏈總產值達到2.1億元。新田縣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優良的氣候孕育了優質的農特產品,陶嶺三味辣椒、新田大豆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新田是中國天然富硒農產品之鄉、原生態富硒食品基地縣、國家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湖南省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湘菜食材地標縣、優質農產品特色縣。新田富硒大豆、富硒大米、富硒蔬菜遠近聞名,其中,新田縣推動蔬菜產業由過去傳統種植向有機蔬菜生產轉型,蔬菜出口量逐年增長。目前,該縣建成16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富硒蔬菜常年播種面積達22萬畝。新田縣成功創建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今年1至11月,全縣蔬菜出口28.9億元,同比增長222%。發布會吸引了10余家省、市主要新聞媒體現場報道,部分媒體記者就關心的問題進行了提問。
省農業農村廳、省科協、省工商聯有關領導,地方黨委政府相關領導,部分退休老同志,部分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部分企業代表和媒體代表共計200余人參加線下與線上論壇活動,多位與會專家、代表發言,圍繞“鄉村振興與富硒功能農業發展”開展廣泛討論、分享和交流,形成了一系列有深度、有價值的觀點和成果。
責任編輯: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