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的回響——湖北省咸豐縣推進鄉村振興紀實
綠浪如海,青山如畫。
金秋時節,在武陵山余脈與大巴山之間穿行,只見一路層巒疊翠,薄霧氤氳。鏡頭拉近,便是“萬物豐饒,咸慶豐年”的咸豐縣。
這是一個生態之縣,森林覆蓋率73%,2021年被國家氣象局授予“中國天然氧吧”稱號。
這是一個資源富集之地,位于富硒生物圈核心板塊,被稱為“華中藥庫”。
這是一個文化厚重之城,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唐崖土司城遺址,是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湖北省咸豐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鄉村振興,將綠色生態轉化為發展動能,一曲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時代鄉村振興之歌,正在山林間奏響。
綠色發展實施產業振興
黃金洞鄉大沙壩村茶葉基地。
2021年7月19日,咸豐縣御硒源茶業有限公司的系列白茶在2021年恩施硒茶斗茶大賽中獲得金獎。
咸豐,一批茶企因茶而興,一批農民因產業而富。
咸豐縣委書記郭玲表示,咸豐將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做好“茶葉”這篇“大文章”,把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唐崖茶”融入全國全省知名品牌聯合打造,力爭將咸豐縣培育成“中國富硒白茶縣”,讓茶產業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大產業。
按照規劃,該縣將建設以白茶、烏龍茶、紅茶為主的3個重點茶葉種植區,打造200公里茶葉走廊帶、7個重點茶葉鄉鎮和62個重點茶葉村。
茶產業只是咸豐圍繞生態優勢打造的多個富民產業之一,該縣因地制宜制定產業發展規劃,以茶葉、林果、中藥材為主的特色產業面積達到110萬畝,培育硒食品精深加工企業108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9家,通過持續打響“唐崖”農產品公共品牌,廣泛推介富硒產品。以產業發展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并與鄉村振興相銜接。曲江鎮春溝村、坪壩營鎮墨池寺村以及咸豐縣小村鄉等先后被農業農村部評為“一村一品”示范村鎮。
“發展循環產業,我們養豬大村照樣可以建設美麗鄉村?!碧蒲骆偱砑覝洗妩h支部書記焦憲說道。這個村號稱恩施黑豬養殖第一村,為解決養豬帶來的環境問題,該村建起“16113”圈舍150棟,將養殖糞污變廢為寶,豬糞化肥后發展白柚產業,新建苗圃基地、黃桃基地,一到果樹成熟季節,整個村莊處處飄香。
咸豐立足生態優勢和產業基礎,建立產業融合機制,解決產業怎么“干”的問題。堅持以城帶鄉、二三帶一、產業融合,構建“工業+農業、旅游+農業、電商+農業”的產業融合帶動機制,推動培育農業新業態。
發展產業須以人才作支撐,全縣共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等實用人才478人,與華中科技大學、中茶所等開展“校地人才合作”,34名省級專家定點聯系,培養鄉土人才1500余人。
結合咸豐發展現狀,農業農村部利用駐村幫扶的機會,指導該縣探索形成了“五基一動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模式(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基層社會治理、基層黨建和群眾內生動力),黑豬養殖“16113”模式(每戶建設一棟100平方米標準化豬舍,養殖6頭恩施黑母豬,年出欄肥豬100頭,配套1個小型沼氣池和30畝種植消納地)以及“良種繁育+標準化種養+精深加工+區域品牌打造+農旅融合”的全產業鏈扶貧模式,有力助推了咸豐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并銜接鄉村振興工作進程,其中產業發展經驗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推介,指導探索出“減、提、治、循”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入選2021年全國農業綠色發展典型案例。
整治環境提升鄉村顏值
曲江茶谷。
十月中旬,走進曲江鎮灣田村,產業大棚成群成片,居民院落干凈整潔,吊腳樓錯落有致,花草樹木綠意盎然。眼前美麗的新農村,很難將其與煤炭兩個字聯系起來。
過去灣田村周邊有近10家煤礦開采企業,灣田村是典型的“以煤養村、靠礦吃飯”?!疤焯旎覊m滿天,我的貨柜三兩天要打掃一遍,門前的曲江河河水十分渾濁?!鼻倿程锎逅慕M村民楊仲華回憶當時的環境感慨道。
如今的曲江河清澈透明。兩岸茶園翠綠,每逢周末及節假日,這里人潮涌動、游人如織。
關閉煤礦開采企業后的灣田村。
目前,全縣13家煤礦實現整體關閉退出,煤礦復綠恢復面積7.13公頃,播撒草籽5.3公頃,爬藤植被及苗木3000多株,咸豐正在走一條綠色、清潔、可持續發展之路。
水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眼下,行走在咸豐縣黃金洞鄉興隆坳村矮壩大院的青山綠水間,宛如走進一幅美麗的畫卷:屋舍儼然、道路平坦、綠樹掩映、翠竹環抱、茶園滿目、果園成片……
2021年10月前,這里道路泥濘,環境較差,廢棄豬牛圈隨處可見,臭氣熏人。
矮壩大院的變化,源于黃金洞鄉政府“一村一光明壩”理念的提出。
矮壩庭院。
2021年10月8日,黃金洞鄉召開鄉村振興推進會,組織部分黨員群眾到轄區內的金洞司村光明壩參觀學習。光明壩優美的環境、精致的庭院,讓矮壩大院的老黨員李勇和李剛羨慕不已,手機視頻拍了一段又一段。
參觀當晚,他倆便召開院子會,把光明壩的視頻播放給村民觀看。11戶村民一致表態:立刻成立院落理事會,啟動美麗庭院建設。部分在外務工的村民看完視頻后,立即用微信捐款,表示支持和響應。當晚,11戶人家共籌集了2.2萬元啟動資金。
第二天清晨,李勇和李剛,還有67歲的李華,帶領5名留守在家的中老年婦女,拉開了院落改造的序幕。挖基礎、拖石頭、砌花臺、平壩子、立路燈、做設計、開商討會……大家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形成美麗庭院建設合力。經過近一年時間打造,一個環境美、產業美、精神美、生態美的宜居矮壩正“破繭而出”。
看到矮壩大院在2名老黨員的帶領下舊貌換新顏,鄰近的中臺大院4名黨員坐不住了,岸上院子的2名年輕黨員也不甘示弱。就連大寨坡大院目前唯一的黨員王遠良也信心十足,領著院里的6戶村民,整治庭院環境……
興隆坳村的變化只是咸豐縣鄉村環境整治的一個縮影,如今的咸豐,所到之處,公路巷道干凈整潔,庭院秀美,基礎設施整齊有序,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睂嵤┼l村振興戰略中,咸豐著力改善人居環境,實現村莊環境美。加強村莊規劃編制和規范建設,完成縣級國土空間規劃和32個鄉村振興重點村規劃編制。咸豐還大力發展鄉村游。通過“三拆三清三建”村莊環境整治行動,打造了麻柳溪、馬倌屯、彭家溝、大沙壩、龍家界等50余個美麗鄉村,村民們開起民宿、農家樂,吃上“旅游飯”。咸豐榮獲“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稱號。
著力完善基礎設施,實現農村生活美。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全縣通村水泥路、通組沙石路實現全覆蓋;村村通客車保持率和農村物流快遞通行政村率均達100%;農村生活用電和生產動力用電自然村覆蓋率均達100%;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2%、集中供水率達95%;固定寬帶、移動寬帶普及率及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提升“氣質” 打造精神家園
唐崖土司城荊南雄鎮牌樓。
“文化是咸豐最閃耀的名片,例如,唐崖土司城遺址,是恩施州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惫嵴f。
走進唐崖土司城遺址,由明熹宗朱由校御筆親書的“荊南雄鎮·楚蜀屏翰”8個大字,格外醒目。這是目前存世單體規模最大、地面遺存類型最豐富、城市形態和功能格局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土司治所遺址,是研究土司文化和文化旅游的新地標。
咸豐縣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17個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5%,民族文化底蘊深厚,是“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厚植文化底蘊,打造文化品牌”,咸豐縣依托土苗民族文化、紅色文化、鄉土文化,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站400個,定期舉辦“唐崖土司文化旅游節”,持續舉辦“中國咸豐·世遺唐崖論壇”,加快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積極探索文旅深度融合發展路徑。
清坪鎮龍潭司村。
“這里的變化真大!”紀紅樓、紅軍路、龍潭司起義紀念園……沿著干凈整潔的瀝青路走進龍潭司村,一股濃郁的紅色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咸豐縣清坪鎮龍潭司村是恩施地區第一個地級黨組織誕生地,是賀龍元帥曾經戰斗過的地方,但幾年前,讓鎮村干部頭疼的是,這里不僅環境臟亂差,而且群眾主動參與村集體事務的積極性不足。
“從小聽著革命故事長大,我們要沿著革命先輩的足跡繼續前行?!?0年代出生的周權率先在村里的大坪寨院落開起了農家樂聚紅樓。同時,他發動村民入股建起了30間民宿,統一運營,統一管理,按股分紅,帶著村民一起增收致富。
周國恩是大坪寨院落建設理事會會長,也是龍潭司村鄉風文明理事會會長,他曾在廣州、深圳、杭州等地闖蕩,見識了外面世界的精彩。
回鄉后,周國恩和村“兩委”一道,努力改變鄉村面貌,全寨75戶村民主動參與,在全縣率先開啟自發建設美麗家園的熱潮,完成院落廣場、文化長廊、荷花池、庭院美化等20個項目,改造民居100棟,建花果庭院200戶,發展壯大民宿產業。
如今,全國紅色美麗村莊龍潭司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紅色旅游目的地,不少游客慕名來到這片紅色土地,吃農家飯、住農家屋、聽紅色故事……
“龍潭司村還成立了鄉賢理事會,在‘能人’‘鄉賢’帶領下,所有村民都積極參與到村莊治理、矛盾調解、村莊規劃等工作中?!鼻迤烘傸h委書記楊建平透露。
龍潭司村圍繞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總目標,通過黨小組、理事會等基層組織,充分發揮黨員效應、鄉賢效應,促進村民自治良性發展,有效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提升鄉風文明,讓村民成為鄉村振興的“主角”,已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龍潭司村的變化只是咸豐文化振興的一角,全縣已實現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三級架構全覆蓋,共組建“一隊兩會”(志愿者服務隊、鄉賢聯誼會、鄉風文明理事會)209個,以“林麗志愿服務隊”“中醫中藥村村行”等志愿服務品牌為引領,組織開展“五傳五進”活動,全域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服務工作,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以劇為媒,推介咸豐。咸豐縣文旅部門既讓南劇晉京,也讓文化下鄉。2021年建成村級文體廣場459個,開展送戲下鄉、送圖書下鄉、送培訓下鄉171場,累計開展文體活動349場;鄉鎮、村舉辦各種主題文體活動156場。咸豐縣文化與生態這對“翅膀”同頻共振、比翼齊飛。
聽山歌、品茗香、享茶韻、觀美景……咸豐縣積極開展“生態湖北 鄂有好茶”品牌宣傳,在小村、黃金洞等鄉鎮開展“來咸豐·慶豐年”采茶節活動,線上觀看直播的近百萬人次。
全縣各鄉鎮、村均依托鄉風文明理事會、鄉賢聯誼會,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好媳婦、好公婆、好妯娌”“好家風好家訓”評選,累計評選各類先進典型1.5萬余人。
(供稿單位:中共咸豐縣委農辦 咸豐縣農業農村局)
綠水青山的回響——湖北省咸豐縣推進鄉村振興紀實
時間:2022-11-17 20:06:00
來源:湖北日報
作者:易能干 陳路 馮程
綠浪如海,青山如畫。
金秋時節,在武陵山余脈與大巴山之間穿行,只見一路層巒疊翠,薄霧氤氳。鏡頭拉近,便是“萬物豐饒,咸慶豐年”的咸豐縣。
這是一個生態之縣,森林覆蓋率73%,2021年被國家氣象局授予“中國天然氧吧”稱號。
這是一個資源富集之地,位于富硒生物圈核心板塊,被稱為“華中藥庫”。
這是一個文化厚重之城,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唐崖土司城遺址,是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湖北省咸豐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鄉村振興,將綠色生態轉化為發展動能,一曲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時代鄉村振興之歌,正在山林間奏響。
綠色發展實施產業振興
黃金洞鄉大沙壩村茶葉基地。
2021年7月19日,咸豐縣御硒源茶業有限公司的系列白茶在2021年恩施硒茶斗茶大賽中獲得金獎。
咸豐,一批茶企因茶而興,一批農民因產業而富。
咸豐縣委書記郭玲表示,咸豐將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做好“茶葉”這篇“大文章”,把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唐崖茶”融入全國全省知名品牌聯合打造,力爭將咸豐縣培育成“中國富硒白茶縣”,讓茶產業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大產業。
按照規劃,該縣將建設以白茶、烏龍茶、紅茶為主的3個重點茶葉種植區,打造200公里茶葉走廊帶、7個重點茶葉鄉鎮和62個重點茶葉村。
茶產業只是咸豐圍繞生態優勢打造的多個富民產業之一,該縣因地制宜制定產業發展規劃,以茶葉、林果、中藥材為主的特色產業面積達到110萬畝,培育硒食品精深加工企業108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9家,通過持續打響“唐崖”農產品公共品牌,廣泛推介富硒產品。以產業發展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并與鄉村振興相銜接。曲江鎮春溝村、坪壩營鎮墨池寺村以及咸豐縣小村鄉等先后被農業農村部評為“一村一品”示范村鎮。
“發展循環產業,我們養豬大村照樣可以建設美麗鄉村?!碧蒲骆偱砑覝洗妩h支部書記焦憲說道。這個村號稱恩施黑豬養殖第一村,為解決養豬帶來的環境問題,該村建起“16113”圈舍150棟,將養殖糞污變廢為寶,豬糞化肥后發展白柚產業,新建苗圃基地、黃桃基地,一到果樹成熟季節,整個村莊處處飄香。
咸豐立足生態優勢和產業基礎,建立產業融合機制,解決產業怎么“干”的問題。堅持以城帶鄉、二三帶一、產業融合,構建“工業+農業、旅游+農業、電商+農業”的產業融合帶動機制,推動培育農業新業態。
發展產業須以人才作支撐,全縣共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等實用人才478人,與華中科技大學、中茶所等開展“校地人才合作”,34名省級專家定點聯系,培養鄉土人才1500余人。
結合咸豐發展現狀,農業農村部利用駐村幫扶的機會,指導該縣探索形成了“五基一動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模式(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基層社會治理、基層黨建和群眾內生動力),黑豬養殖“16113”模式(每戶建設一棟100平方米標準化豬舍,養殖6頭恩施黑母豬,年出欄肥豬100頭,配套1個小型沼氣池和30畝種植消納地)以及“良種繁育+標準化種養+精深加工+區域品牌打造+農旅融合”的全產業鏈扶貧模式,有力助推了咸豐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并銜接鄉村振興工作進程,其中產業發展經驗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推介,指導探索出“減、提、治、循”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入選2021年全國農業綠色發展典型案例。
整治環境提升鄉村顏值
曲江茶谷。
十月中旬,走進曲江鎮灣田村,產業大棚成群成片,居民院落干凈整潔,吊腳樓錯落有致,花草樹木綠意盎然。眼前美麗的新農村,很難將其與煤炭兩個字聯系起來。
過去灣田村周邊有近10家煤礦開采企業,灣田村是典型的“以煤養村、靠礦吃飯”?!疤焯旎覊m滿天,我的貨柜三兩天要打掃一遍,門前的曲江河河水十分渾濁?!鼻倿程锎逅慕M村民楊仲華回憶當時的環境感慨道。
如今的曲江河清澈透明。兩岸茶園翠綠,每逢周末及節假日,這里人潮涌動、游人如織。
關閉煤礦開采企業后的灣田村。
目前,全縣13家煤礦實現整體關閉退出,煤礦復綠恢復面積7.13公頃,播撒草籽5.3公頃,爬藤植被及苗木3000多株,咸豐正在走一條綠色、清潔、可持續發展之路。
水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眼下,行走在咸豐縣黃金洞鄉興隆坳村矮壩大院的青山綠水間,宛如走進一幅美麗的畫卷:屋舍儼然、道路平坦、綠樹掩映、翠竹環抱、茶園滿目、果園成片……
2021年10月前,這里道路泥濘,環境較差,廢棄豬牛圈隨處可見,臭氣熏人。
矮壩大院的變化,源于黃金洞鄉政府“一村一光明壩”理念的提出。
矮壩庭院。
2021年10月8日,黃金洞鄉召開鄉村振興推進會,組織部分黨員群眾到轄區內的金洞司村光明壩參觀學習。光明壩優美的環境、精致的庭院,讓矮壩大院的老黨員李勇和李剛羨慕不已,手機視頻拍了一段又一段。
參觀當晚,他倆便召開院子會,把光明壩的視頻播放給村民觀看。11戶村民一致表態:立刻成立院落理事會,啟動美麗庭院建設。部分在外務工的村民看完視頻后,立即用微信捐款,表示支持和響應。當晚,11戶人家共籌集了2.2萬元啟動資金。
第二天清晨,李勇和李剛,還有67歲的李華,帶領5名留守在家的中老年婦女,拉開了院落改造的序幕。挖基礎、拖石頭、砌花臺、平壩子、立路燈、做設計、開商討會……大家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形成美麗庭院建設合力。經過近一年時間打造,一個環境美、產業美、精神美、生態美的宜居矮壩正“破繭而出”。
看到矮壩大院在2名老黨員的帶領下舊貌換新顏,鄰近的中臺大院4名黨員坐不住了,岸上院子的2名年輕黨員也不甘示弱。就連大寨坡大院目前唯一的黨員王遠良也信心十足,領著院里的6戶村民,整治庭院環境……
興隆坳村的變化只是咸豐縣鄉村環境整治的一個縮影,如今的咸豐,所到之處,公路巷道干凈整潔,庭院秀美,基礎設施整齊有序,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睂嵤┼l村振興戰略中,咸豐著力改善人居環境,實現村莊環境美。加強村莊規劃編制和規范建設,完成縣級國土空間規劃和32個鄉村振興重點村規劃編制。咸豐還大力發展鄉村游。通過“三拆三清三建”村莊環境整治行動,打造了麻柳溪、馬倌屯、彭家溝、大沙壩、龍家界等50余個美麗鄉村,村民們開起民宿、農家樂,吃上“旅游飯”。咸豐榮獲“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稱號。
著力完善基礎設施,實現農村生活美。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全縣通村水泥路、通組沙石路實現全覆蓋;村村通客車保持率和農村物流快遞通行政村率均達100%;農村生活用電和生產動力用電自然村覆蓋率均達100%;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2%、集中供水率達95%;固定寬帶、移動寬帶普及率及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提升“氣質” 打造精神家園
唐崖土司城荊南雄鎮牌樓。
“文化是咸豐最閃耀的名片,例如,唐崖土司城遺址,是恩施州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惫嵴f。
走進唐崖土司城遺址,由明熹宗朱由校御筆親書的“荊南雄鎮·楚蜀屏翰”8個大字,格外醒目。這是目前存世單體規模最大、地面遺存類型最豐富、城市形態和功能格局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土司治所遺址,是研究土司文化和文化旅游的新地標。
咸豐縣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17個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5%,民族文化底蘊深厚,是“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厚植文化底蘊,打造文化品牌”,咸豐縣依托土苗民族文化、紅色文化、鄉土文化,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站400個,定期舉辦“唐崖土司文化旅游節”,持續舉辦“中國咸豐·世遺唐崖論壇”,加快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積極探索文旅深度融合發展路徑。
清坪鎮龍潭司村。
“這里的變化真大!”紀紅樓、紅軍路、龍潭司起義紀念園……沿著干凈整潔的瀝青路走進龍潭司村,一股濃郁的紅色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咸豐縣清坪鎮龍潭司村是恩施地區第一個地級黨組織誕生地,是賀龍元帥曾經戰斗過的地方,但幾年前,讓鎮村干部頭疼的是,這里不僅環境臟亂差,而且群眾主動參與村集體事務的積極性不足。
“從小聽著革命故事長大,我們要沿著革命先輩的足跡繼續前行?!?0年代出生的周權率先在村里的大坪寨院落開起了農家樂聚紅樓。同時,他發動村民入股建起了30間民宿,統一運營,統一管理,按股分紅,帶著村民一起增收致富。
周國恩是大坪寨院落建設理事會會長,也是龍潭司村鄉風文明理事會會長,他曾在廣州、深圳、杭州等地闖蕩,見識了外面世界的精彩。
回鄉后,周國恩和村“兩委”一道,努力改變鄉村面貌,全寨75戶村民主動參與,在全縣率先開啟自發建設美麗家園的熱潮,完成院落廣場、文化長廊、荷花池、庭院美化等20個項目,改造民居100棟,建花果庭院200戶,發展壯大民宿產業。
如今,全國紅色美麗村莊龍潭司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紅色旅游目的地,不少游客慕名來到這片紅色土地,吃農家飯、住農家屋、聽紅色故事……
“龍潭司村還成立了鄉賢理事會,在‘能人’‘鄉賢’帶領下,所有村民都積極參與到村莊治理、矛盾調解、村莊規劃等工作中?!鼻迤烘傸h委書記楊建平透露。
龍潭司村圍繞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總目標,通過黨小組、理事會等基層組織,充分發揮黨員效應、鄉賢效應,促進村民自治良性發展,有效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提升鄉風文明,讓村民成為鄉村振興的“主角”,已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龍潭司村的變化只是咸豐文化振興的一角,全縣已實現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三級架構全覆蓋,共組建“一隊兩會”(志愿者服務隊、鄉賢聯誼會、鄉風文明理事會)209個,以“林麗志愿服務隊”“中醫中藥村村行”等志愿服務品牌為引領,組織開展“五傳五進”活動,全域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服務工作,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以劇為媒,推介咸豐。咸豐縣文旅部門既讓南劇晉京,也讓文化下鄉。2021年建成村級文體廣場459個,開展送戲下鄉、送圖書下鄉、送培訓下鄉171場,累計開展文體活動349場;鄉鎮、村舉辦各種主題文體活動156場。咸豐縣文化與生態這對“翅膀”同頻共振、比翼齊飛。
聽山歌、品茗香、享茶韻、觀美景……咸豐縣積極開展“生態湖北 鄂有好茶”品牌宣傳,在小村、黃金洞等鄉鎮開展“來咸豐·慶豐年”采茶節活動,線上觀看直播的近百萬人次。
全縣各鄉鎮、村均依托鄉風文明理事會、鄉賢聯誼會,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好媳婦、好公婆、好妯娌”“好家風好家訓”評選,累計評選各類先進典型1.5萬余人。
(供稿單位:中共咸豐縣委農辦 咸豐縣農業農村局)
責任編輯:胡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