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安澤:深耕沃野 逐夢前行 力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鄉村振興示范創建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要講話重要批示精神的山西實踐,也是全面貫徹中央1號文件精神的重要舉措。安澤縣堅決貫徹省、市決策部署,把鄉村振興示范創建作為全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擺在關鍵位置、納入重點工程,聚力推進、保質提速,力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安澤縣和川鎮石渠村康養驛站(全縣中小學學農勞動實踐基地)
專班推動嚴落實,高位啟動抓創建。安澤縣高度重視鄉村振興示范創建工作,縣委書記劉鋒多次對示范創建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各有關部門、鎮、村層層負責的鄉村振興示范創建工作專班,明確職責分工,細化分解任務,確保人人有責任、事事有人管。同時,將示范創建工作列入鄉村振興月例會議程,月月聽匯報、定目標、見成效。工作中,縣級領導主動發揮“頭雁效應”和“關鍵少數”作用,帶頭深入推行“一線工作法”,及時協調解決創建工作中遇到的難點、堵點問題,著力推動創建工作不折不扣落到實處,切實保障鄉村振興示范創建項目的順利實施。
精準謀劃繪藍圖,高標規劃抓創建。安澤縣認真對照“四類示范村”創建標準,充分尊重農民意愿,深接地氣、精準謀劃,積極發揮村民“共謀共建共享共治”主體作用,共同描繪多維度融合的鄉村振興藍圖。多規合一,擴寬示范創建廣度。把省級特色產業示范基地和省市示范創建村規劃融入全縣國土空間、產業發展、全域旅游等規劃,為鄉村振興示范創建爭取最大空間。目前,全縣鄉村振興示范創建項目建設村共有3個,其中省級示范村2個,市級示范村1個。以點帶面對10個村開展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工作,逐步達到村莊規劃全覆蓋,為鄉村振興提供科學的規劃支撐。重點打造,提升示范創建深度。把示范創建工作納入重點任務,列入考核事項,全面鞏固說事議事成果,印發1500冊政策匯編和1000冊口袋書,引導干部群眾深化對“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的認識,營造“上下齊心、村村行動、人人參與、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為全縣鄉村振興示范創建提供不竭動力。提質增效,凸顯示范創建亮度。規劃實施污水綜合處理、飲水管網改造、清潔取暖改造三個全覆蓋工程,推進鄉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規劃實施康養驛站、庭院民宿、書院體驗、果蔬大棚四個產業項目,推動鄉村產業提質增效,全力打造全省鄉村振興示范村、全市學生勞動教育必選地。項目全部運行后,將吸納村民就近就業,預計參與群眾每年每戶至少增收1.6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將突破100萬元。
安澤縣和川鎮石渠村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鳥瞰圖
強化資金保力度,高效統籌抓創建。聚焦示范創建,整合各方資源,高效率統籌、高強度支持,資金優先用于示范創建村,資源優先傾斜于示范創建工作。支持保障上,投入資金2450余萬元,全部用于支持鄉村振興示范創建工作。投資3000余萬元實施國道241路面改造工程,為高壁村、石渠村等沿線村莊未來的民宿經濟、鄉村旅游、農旅觀光等產業發展提供交通支撐。同時,通過“萬企興萬村”等載體,引導社會力量支持參與示范創建工作。目前,已推動登茂通煤業、環通公司兩家規上企業分別與石渠村、高壁村對接包聯。統籌引領上,組織全縣各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村“兩委”主干赴石渠村、冀氏村等示范創建現場觀摩成效,力促讓好的經驗、闖的勁頭、干的精神在全縣鋪開。目前,和川鎮和川村、馬壁鎮文洲村先后實施了魚菜共養項目,馬壁鎮石槽村、東唐村,良馬鎮宋店村、小寨村,府城鎮鳳池村等十幾個村也都打造了適合自身實際的主導產業,鄉村振興示范引領的效果進一步凸顯。
建管并重促進度,破難創新抓創建。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聚焦思想認識、規劃編制、工程進度,再下大功夫,再花大力氣。聚精會神抓重點。突出抓好項目推進、監測幫扶、鄉村振興月例會、扶貧項目資產管理等重點工作,按照時間節點,主動作為、提前謀劃好各項工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抓緊督查和項目進度跟蹤,并加強資金全過程監管,確保項目有序推進、資金及時撥付??茖W推進項目建設,堅持“速度服從質量”的原則,積極與上級部門對接,爭取上級部門的理解與支持。全力以赴破難點。立足本地實際和農情,不搞大而全,不盲目擴張,不照搬照抄,根據不同的自然條件、資源稟賦和區位特點,抓住關鍵要素,聚焦關鍵難題,探索出具有區域特色的鄉村振興模式和發展道路。強化工作舉措,進一步查漏補缺,強弱項、補短板,全面梳理匯總工作中遇到的難點、堵點問題,及時集中研判和解決,確保工作取得實效。創新思路抓亮點。充分發揮農村特色資源優勢促進產村融合,引導“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與優勢產業融合,形成優勢產業集聚。發揮龍頭骨干企業的引領作用、促進產企融合,推進農產品深度開發和綜合利用,促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重點圍繞產業融合模式、主體培育、利益共享機制和政策創新等,及時梳理總結成功的做法,總結提煉鄉村振興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形成科學規范、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樣板。
山西安澤:深耕沃野 逐夢前行 力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時間:2022-11-02 10:40:18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網
作者:
鄉村振興示范創建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要講話重要批示精神的山西實踐,也是全面貫徹中央1號文件精神的重要舉措。安澤縣堅決貫徹省、市決策部署,把鄉村振興示范創建作為全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擺在關鍵位置、納入重點工程,聚力推進、保質提速,力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安澤縣和川鎮石渠村康養驛站(全縣中小學學農勞動實踐基地)
專班推動嚴落實,高位啟動抓創建。安澤縣高度重視鄉村振興示范創建工作,縣委書記劉鋒多次對示范創建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各有關部門、鎮、村層層負責的鄉村振興示范創建工作專班,明確職責分工,細化分解任務,確保人人有責任、事事有人管。同時,將示范創建工作列入鄉村振興月例會議程,月月聽匯報、定目標、見成效。工作中,縣級領導主動發揮“頭雁效應”和“關鍵少數”作用,帶頭深入推行“一線工作法”,及時協調解決創建工作中遇到的難點、堵點問題,著力推動創建工作不折不扣落到實處,切實保障鄉村振興示范創建項目的順利實施。
精準謀劃繪藍圖,高標規劃抓創建。安澤縣認真對照“四類示范村”創建標準,充分尊重農民意愿,深接地氣、精準謀劃,積極發揮村民“共謀共建共享共治”主體作用,共同描繪多維度融合的鄉村振興藍圖。多規合一,擴寬示范創建廣度。把省級特色產業示范基地和省市示范創建村規劃融入全縣國土空間、產業發展、全域旅游等規劃,為鄉村振興示范創建爭取最大空間。目前,全縣鄉村振興示范創建項目建設村共有3個,其中省級示范村2個,市級示范村1個。以點帶面對10個村開展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工作,逐步達到村莊規劃全覆蓋,為鄉村振興提供科學的規劃支撐。重點打造,提升示范創建深度。把示范創建工作納入重點任務,列入考核事項,全面鞏固說事議事成果,印發1500冊政策匯編和1000冊口袋書,引導干部群眾深化對“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的認識,營造“上下齊心、村村行動、人人參與、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為全縣鄉村振興示范創建提供不竭動力。提質增效,凸顯示范創建亮度。規劃實施污水綜合處理、飲水管網改造、清潔取暖改造三個全覆蓋工程,推進鄉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規劃實施康養驛站、庭院民宿、書院體驗、果蔬大棚四個產業項目,推動鄉村產業提質增效,全力打造全省鄉村振興示范村、全市學生勞動教育必選地。項目全部運行后,將吸納村民就近就業,預計參與群眾每年每戶至少增收1.6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將突破100萬元。
安澤縣和川鎮石渠村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鳥瞰圖
強化資金保力度,高效統籌抓創建。聚焦示范創建,整合各方資源,高效率統籌、高強度支持,資金優先用于示范創建村,資源優先傾斜于示范創建工作。支持保障上,投入資金2450余萬元,全部用于支持鄉村振興示范創建工作。投資3000余萬元實施國道241路面改造工程,為高壁村、石渠村等沿線村莊未來的民宿經濟、鄉村旅游、農旅觀光等產業發展提供交通支撐。同時,通過“萬企興萬村”等載體,引導社會力量支持參與示范創建工作。目前,已推動登茂通煤業、環通公司兩家規上企業分別與石渠村、高壁村對接包聯。統籌引領上,組織全縣各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村“兩委”主干赴石渠村、冀氏村等示范創建現場觀摩成效,力促讓好的經驗、闖的勁頭、干的精神在全縣鋪開。目前,和川鎮和川村、馬壁鎮文洲村先后實施了魚菜共養項目,馬壁鎮石槽村、東唐村,良馬鎮宋店村、小寨村,府城鎮鳳池村等十幾個村也都打造了適合自身實際的主導產業,鄉村振興示范引領的效果進一步凸顯。
建管并重促進度,破難創新抓創建。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聚焦思想認識、規劃編制、工程進度,再下大功夫,再花大力氣。聚精會神抓重點。突出抓好項目推進、監測幫扶、鄉村振興月例會、扶貧項目資產管理等重點工作,按照時間節點,主動作為、提前謀劃好各項工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抓緊督查和項目進度跟蹤,并加強資金全過程監管,確保項目有序推進、資金及時撥付??茖W推進項目建設,堅持“速度服從質量”的原則,積極與上級部門對接,爭取上級部門的理解與支持。全力以赴破難點。立足本地實際和農情,不搞大而全,不盲目擴張,不照搬照抄,根據不同的自然條件、資源稟賦和區位特點,抓住關鍵要素,聚焦關鍵難題,探索出具有區域特色的鄉村振興模式和發展道路。強化工作舉措,進一步查漏補缺,強弱項、補短板,全面梳理匯總工作中遇到的難點、堵點問題,及時集中研判和解決,確保工作取得實效。創新思路抓亮點。充分發揮農村特色資源優勢促進產村融合,引導“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與優勢產業融合,形成優勢產業集聚。發揮龍頭骨干企業的引領作用、促進產企融合,推進農產品深度開發和綜合利用,促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重點圍繞產業融合模式、主體培育、利益共享機制和政策創新等,及時梳理總結成功的做法,總結提煉鄉村振興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形成科學規范、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樣板。
責任編輯:胡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