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決戰脫貧到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中國產業扶貧的理論與實踐探索》出版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作為二十大獻禮圖書,北京市宣傳文化引導基金項目《從決戰脫貧到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中國產業扶貧的理論與實踐探索》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出版。
該書匯集了部分專家學者對產業扶貧問題的思考與見解,以及戰斗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扶貧干部和工作隊員的具體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既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又有深入的理論思考,彌足珍貴。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數百萬扶貧干部傾力奉獻、苦干實干,同貧困群眾想在一起、過在一起、干在一起,將最美的年華無私奉獻給了脫貧事業,涌現出許多感人肺腑的先進事跡?!倍渲幸恍└刹康乃伎己吞剿?,更是為發現規律、把握趨勢做出了難得的特殊貢獻。這部著作所進行的“中國產業扶貧的理論與實踐探索”為實現“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提供了可供借鑒的、具體的多方面參考。
產業扶貧,是抓住了激發內生動力的“牛鼻子”。從這部著作的探索我們可以看出,只有產業扶貧,才能催生出發展的原動力,也才能真正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幫扶轉變;內生動力一旦形成,就會釋放出自覺發展、主動發展、積極發展的無比偉力;產業扶貧自然就會進化為產業振興,進而擴展到鄉村振興。這部著作從中國產業扶貧的理論與實踐的探索中,發現中國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形成和發展的規律,對從“輸血”到“造血”的轉換,從產業扶貧到產業發展的轉換,完成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的戰略遞進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2017年底,該書主編孫昊哲受北京市委派,作為京豫對口協作掛職團隊領隊,赴河南省南陽市掛職任南陽市委常委、副市長。該書主編和廣大扶貧干部群眾一起,將國家各項扶貧專項資金使用、易地搬遷舉措、產業扶貧謀劃等,一步步推動落實。隨著扶貧工作的不斷深入,該書主編感觸和體會愈加深刻,逐漸形成兩點重要的認識。其一,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產業扶貧是關鍵,是治本之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要脫貧也要致富,產業扶貧至關重要” ,而激發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內生脫貧動力,抓住政策機遇發展產業,增強致富興業能力,變政策“輸血”為自我“造血”,堅持“扶志”與“扶智”并舉,是從根本上保證持續脫貧、長期脫貧、抑制返貧,以及鞏固脫貧成果的關鍵路徑。其二,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擔負著時代重任,因此,有責任和義務將脫貧攻堅中好的理念、經驗、具體做法等進行梳理、總結和推廣,這也是為脫貧攻堅做出全面貢獻的重要體現。
該書涵蓋扶貧理論、實踐和探索,分理論篇、實踐篇和探索篇全面系統地展開闡釋。理論篇主要回顧了政策演進視角下中國產業扶貧的歷史,分析了產業扶貧的本質,闡述了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困境,提出了產業扶貧的體制和機制。實踐篇列舉了多地產業扶貧的具體模式,總結了產業扶貧的經驗,分析了解決貧困問題的路徑。探索篇主要闡述和分析了北京等地區對口支援貧困地區的事例,總結各地產業扶貧的經驗,探索產業扶貧的新路徑。該書語言表述精準得體,內容安排合理,邏輯嚴謹,具有較高的社會價值,從內生層面為從產業扶貧走向鄉村振興提供了重要理論和實踐探索。
主編孫昊哲,男,漢族,1972年1月生,天津人,1994年11月入黨,1996年7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經濟學博士,研究員,碩士生導師?,F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主要社會兼職有北京市豐臺區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教育后勤協會常務理事,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后勤管理研究會理事長,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資產公司董事長。(2017年11月-2020年8月掛職任南陽市委常委、副市長)。
執行主編李三鵬,河南南陽人,中宣部全國宣傳干部學院干部,先后在中國傳媒大學、北京豐臺工作,2019年至2020年掛職任十堰市張灣區副區長,出版有《第一書記與精準扶貧》等書。
《從決戰脫貧到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中國產業扶貧的理論與實踐探索》出版
時間:2022-11-01 17:12:20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網
作者: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作為二十大獻禮圖書,北京市宣傳文化引導基金項目《從決戰脫貧到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中國產業扶貧的理論與實踐探索》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出版。
該書匯集了部分專家學者對產業扶貧問題的思考與見解,以及戰斗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扶貧干部和工作隊員的具體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既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又有深入的理論思考,彌足珍貴。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數百萬扶貧干部傾力奉獻、苦干實干,同貧困群眾想在一起、過在一起、干在一起,將最美的年華無私奉獻給了脫貧事業,涌現出許多感人肺腑的先進事跡?!倍渲幸恍└刹康乃伎己吞剿?,更是為發現規律、把握趨勢做出了難得的特殊貢獻。這部著作所進行的“中國產業扶貧的理論與實踐探索”為實現“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提供了可供借鑒的、具體的多方面參考。
產業扶貧,是抓住了激發內生動力的“牛鼻子”。從這部著作的探索我們可以看出,只有產業扶貧,才能催生出發展的原動力,也才能真正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幫扶轉變;內生動力一旦形成,就會釋放出自覺發展、主動發展、積極發展的無比偉力;產業扶貧自然就會進化為產業振興,進而擴展到鄉村振興。這部著作從中國產業扶貧的理論與實踐的探索中,發現中國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形成和發展的規律,對從“輸血”到“造血”的轉換,從產業扶貧到產業發展的轉換,完成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的戰略遞進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2017年底,該書主編孫昊哲受北京市委派,作為京豫對口協作掛職團隊領隊,赴河南省南陽市掛職任南陽市委常委、副市長。該書主編和廣大扶貧干部群眾一起,將國家各項扶貧專項資金使用、易地搬遷舉措、產業扶貧謀劃等,一步步推動落實。隨著扶貧工作的不斷深入,該書主編感觸和體會愈加深刻,逐漸形成兩點重要的認識。其一,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產業扶貧是關鍵,是治本之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要脫貧也要致富,產業扶貧至關重要” ,而激發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內生脫貧動力,抓住政策機遇發展產業,增強致富興業能力,變政策“輸血”為自我“造血”,堅持“扶志”與“扶智”并舉,是從根本上保證持續脫貧、長期脫貧、抑制返貧,以及鞏固脫貧成果的關鍵路徑。其二,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擔負著時代重任,因此,有責任和義務將脫貧攻堅中好的理念、經驗、具體做法等進行梳理、總結和推廣,這也是為脫貧攻堅做出全面貢獻的重要體現。
該書涵蓋扶貧理論、實踐和探索,分理論篇、實踐篇和探索篇全面系統地展開闡釋。理論篇主要回顧了政策演進視角下中國產業扶貧的歷史,分析了產業扶貧的本質,闡述了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困境,提出了產業扶貧的體制和機制。實踐篇列舉了多地產業扶貧的具體模式,總結了產業扶貧的經驗,分析了解決貧困問題的路徑。探索篇主要闡述和分析了北京等地區對口支援貧困地區的事例,總結各地產業扶貧的經驗,探索產業扶貧的新路徑。該書語言表述精準得體,內容安排合理,邏輯嚴謹,具有較高的社會價值,從內生層面為從產業扶貧走向鄉村振興提供了重要理論和實踐探索。
主編孫昊哲,男,漢族,1972年1月生,天津人,1994年11月入黨,1996年7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經濟學博士,研究員,碩士生導師?,F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主要社會兼職有北京市豐臺區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教育后勤協會常務理事,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后勤管理研究會理事長,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資產公司董事長。(2017年11月-2020年8月掛職任南陽市委常委、副市長)。
執行主編李三鵬,河南南陽人,中宣部全國宣傳干部學院干部,先后在中國傳媒大學、北京豐臺工作,2019年至2020年掛職任十堰市張灣區副區長,出版有《第一書記與精準扶貧》等書。
責任編輯:張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