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予波:不容懈怠 不容大意 不容放松 不容推卸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云南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不容懈怠、不容大意、不容放松、不容推卸,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推動鞏固脫貧成果上臺階、鄉村振興見實效,以實際行動和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大事面前不容懈怠 必須牢牢守住底線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最關心的一件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云南省脫貧人口占到全國的1/10,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任務十分艱巨。2021年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評估反饋問題以來,省委、省政府堅決扛起整改主體責任,堅持把整改作為重大政治任務,迅速制定整改方案和整改清單,一項一項抓整改、抓落實,考核評估反饋的12項問題已完成整改10項,另外2項整改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近期省紀委監委、省鄉村振興局分別開展專項調研督導,持續傳導壓力,確保各類問題改徹底改到位。全省各地各部門要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扎扎實實干、踏踏實實做,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2021年12月20日,云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予波(居中)在鎮雄縣南臺街道呢嚕坪易地搬遷產業園調研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產業發展情況。 顧彬/攝
問題面前不容大意 必須時時放心不下
結合考核評估、調研督導、信訪舉報、媒體監督等方面發現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思想上存在松勁心態、僥幸心理,工作上存在措施不實、幫扶不力,作風上存在形式主義、敷衍了事,紀律上存在缺乏敬畏、不守底線。要全面梳理近期調研督導等發現的問題,制定問題清單、整改清單、責任清單,明確時限、掛賬督辦、全程跟蹤、復檢復查,督促各地動真碰硬抓好整改。各級政府特別是縣級政府是發現問題、整改問題的主體,要切實樹牢問題意識,對標對表、舉一反三,建立問題“動態排查、動態清零”機制,把整改客觀問題與解決主觀問題、整改個性問題與解決共性問題、整改現實問題與防范新的問題結合起來,全面整改、標本兼治,防止問題反彈回潮,高質量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
工作面前不容放松 必須事事緊抓實辦
一是堅持把監測幫扶、動態清零作為底線要求。全鏈條抓好識別認定、落實幫扶、風險消除各環節,以工作的精準性保證結果的確定性。確保精準監測。持續完善線上網絡化和線下網格化雙向協同監測體系,堅持常態化排查和集中排查相結合、干部排查和部門篩查相貫通,縮短認定時間,確保及時發現、應納盡納、不漏一人。加強各類數據監測平臺的管理使用,更好地服務工作。要強調的是,面對面的群眾工作,只能加強,不能減少,更不能因為有了網上申報系統就減少進村入戶。確保及時幫扶。根據監測對象風險類別、發展能力、發展需求,一戶一策制定幫扶措施,防止簡單化、一刀切。對有勞動能力的要落實產業、就業等開發式幫扶措施,對無勞動能力的要及時納入現行社保體系,對遇到突發嚴重困難的要建立綠色通道,先落實幫扶再補充相關手續。確保動態清零。綜合考慮收入支出和“兩不愁三保障”、飲水安全等方面情況,嚴格退出標準和程序,規范開展風險消除,不盲目追求風險消除率,做到幫扶一個、解決一個、穩定一個、退出一個。
二是堅持把增加脫貧群眾收入作為根本措施。深入實施云南省脫貧人口持續增收三年行動,以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為主攻點,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增加脫貧群眾收入,確保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2022年增長22.3%、3年年均增長18%以上,通過幾年努力,全省脫貧人口收入達到并力爭超過全國脫貧人口收入水平。增加工資性收入。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工作,提升職業技能培訓含金量,2022年要完成40萬人以上脫貧勞動力技能培訓,確保培訓后就業率達90%以上。把技能培訓和定向輸送結合起來,暢通校門到廠門的綠色通道,推動農村勞動力高質量就業,不光解決當前就業問題,而且為云南省未來產業發展積累儲備大量產業工人。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地區的對接,落實穩崗就業相關政策,全力把務工人員穩在當地、穩在崗位,加強省內用工信息的精準推送,切實解決企業用工和群眾務工“兩難”問題,確保脫貧勞動力轉移就業320萬人以上。全力推動幫扶車間開起來、動起來,加大以工代賑力度,保持公益性崗位規??傮w穩定,“一對一”精準幫扶返鄉人員,支持就地就近就業創業。增加經營性收入。確保55%以上的中央、省級銜接資金用于產業發展,重點支持聯農帶農富農產業,健全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脫貧戶、監測戶因地制宜發展種植養殖和加工商貿等,多措并舉增加經營性收入。加大外引內培力度,鞏固農業領域市場主體增長良好勢頭,加快培育更多示范帶動作用強、與脫貧戶利益聯結緊密的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把脫貧戶深度嵌入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增加轉移性收入。健全保障性轉移支付收入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聯動增長機制,加大財政直接補貼、保險信貸補貼,及時足額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農機購置、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等,確保轉移性收入規范管理、穩中有升。增加財產性收入。強化扶貧項目資產管理,盤活利用閑置低效扶貧資產,深化農村“三變”改革,努力提高集體資產收益率。如期兌現按合同或協議約定到戶的收益分配。
三是堅持把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水平作為重點任務。必須始終把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作為重點任務,做到鞏固、提高、不反彈。義務教育方面,完善“雙線四級”責任體系和多部門聯控聯保責任機制,健全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教育幫扶機制,嚴防輟學新增反彈,確保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不失學輟學。基本醫療方面,保持健康扶貧30條基本穩定,過渡期內脫貧人口參保資助、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政策逐步退坡,完善住院先診療后付費政策,穩步推進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讓農民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守住不因病返貧致貧的底線。住房安全方面,鞏固農村危房改造和農房抗震改造成果,健全完善住房安全動態監測機制,確保年內完成農房抗震改造8萬戶以上。飲水安全方面,深入實施農村供水保障三年專項行動,推進農村供水規?;?、標準化建設和改造,健全工程建設和管護機制,切實解決提水難、用水貴等問題,確保農村地區有更充足水量、更安全水質。
四是堅持把脫貧縣加快發展作為主攻方向。脫貧縣工作是成果鞏固的堅中之堅,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短板,加快發展歸根結底要靠產業。立足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深入實施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因地制宜加快花卉、蔬菜、水果、中藥材、牛羊、生豬等重點產業發展,加快推進良田沃土強基工程、綠色發展引領工程、設施農業提升工程,不斷補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深化協作幫扶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更好發揮中央定點幫扶單位、社會力量作用,拓展滬滇協作層次和水平,依托勞動力豐富的優勢,大力承接東部地區產業梯度轉移,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產業,加快發展勞動密集型服務業,推動龍頭企業、產業園區、幫扶車間等吸納帶動更多脫貧人口務工增收。搶抓復蘇機遇大力發展文旅產業。各地要因地制宜,按照“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理念來謀劃推進鄉村產業發展。抓住云南省旅游業強勢復蘇的機遇,扎實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
打造一批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和田園綜合體,大力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文化體驗、健康養老等新產業新業態,豐富嵌入式民宿等優質產品供給,吸引更多游客到脫貧地區觀光旅游,形成產業發展、群眾增收的新增長點。精準有效做好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工作。緊緊扭住產業就業這個“牛鼻子”,著力推動解決安置區配套設施不完善、社會管理跟不上、群眾辦事“兩頭跑”等問題,探索解決人口自然增長、生活成本增加等新問題的思路和辦法,促進搬遷脫貧人口穩得住、能融入。
責任面前不容推卸 必須天天踔厲奮發
一是推動責任、政策、工作一體落實。堅持以責任落實為基礎,確保工作推進不留空檔,政策落實不出偏差。推動責任落實。認真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要求,實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工作機制,省直部門要抓好目標設定、政策制定、任務分工、資源配置等工作,州、市要加強上下銜接、域內協調、督促檢查,縣級要當好一線指揮部,“一把手”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鄉村振興上,嚴負其責、嚴管所轄、嚴促執行,帶領鄉村兩級干部守好主陣地、打好主動仗。推動政策落實。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進一步細化完善教育、醫療、住房等過渡期幫扶政策,防止出現政策空白。要強化政策意識,學習政策、吃透政策、用好政策,有力整改政策執行中“跑冒滴漏”問題,確保各項政策不折不扣落實到“最后零公里”,堅決維護政策的嚴肅性。推動工作落實。增強行動力、戰斗力、意志力,對動態監測幫扶、產業就業、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兩不愁三保障”和農村飲水安全、項目資金管理等重點工作,要往深處抓、往細處抓,做到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事成一事。
二是推動狀態、作風、能力一體提升。事業是干出來的,干部也是干出來的。提振精神狀態。始終以飽滿的精神狀態開展工作,面對任務敢于沖鋒在前,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失誤敢于承擔責任,堅決抵制和反對思想松懈、工作松勁、責任松弛,切實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勁頭,在鄉村振興主戰場干出新作為、展現新風采。砥礪嚴實作風。深入踐行作風革命、效能革命,始終把“認真”二字掛在心上,落實到行動上,堅決抵制和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把“辦公室”搬到鄉村一線,實打實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和群眾關注的焦點問題,真正用實績說話、用結果說話。提升能力本領。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作為干部培訓教育的必修課,引導黨員干部在實戰中實訓,全面提高政策水平和業務能力,確實解決一些新到崗干部能力不足、本領恐慌等問題,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干部隊伍。
三是推動教育、處置、懲戒一體發力。全力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工作領域向縱深發展、往基層延伸,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和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對于因缺乏經驗、能力不足導致幫扶不實的,要針對知識空白、經驗盲區、能力弱項,缺什么補什么,精準做好干部教育,幫助他們解放思想、提升能力、激情干事。對于工作漂浮、弄虛作假的,要嚴肅處置,既要責令限期解決工作問題,也要深挖根源解決作風問題,推動各級黨員干部的作風緊起來、嚴起來、好起來。對于損害群眾利益、觸碰紀律紅線的,要嚴厲懲戒,依法依規堅決查處,絕不姑息,讓群眾感受到正風肅紀反腐敗就在身邊,為推進工作提供堅強的紀律保障。
(作者系云南省委副書記、省長)
王予波:不容懈怠 不容大意 不容放松 不容推卸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時間:2022-10-13 17:24:07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雜志》2022年第19期
作者:王予波
云南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不容懈怠、不容大意、不容放松、不容推卸,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推動鞏固脫貧成果上臺階、鄉村振興見實效,以實際行動和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大事面前不容懈怠 必須牢牢守住底線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最關心的一件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云南省脫貧人口占到全國的1/10,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任務十分艱巨。2021年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評估反饋問題以來,省委、省政府堅決扛起整改主體責任,堅持把整改作為重大政治任務,迅速制定整改方案和整改清單,一項一項抓整改、抓落實,考核評估反饋的12項問題已完成整改10項,另外2項整改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近期省紀委監委、省鄉村振興局分別開展專項調研督導,持續傳導壓力,確保各類問題改徹底改到位。全省各地各部門要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扎扎實實干、踏踏實實做,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2021年12月20日,云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予波(居中)在鎮雄縣南臺街道呢嚕坪易地搬遷產業園調研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產業發展情況。 顧彬/攝
問題面前不容大意 必須時時放心不下
結合考核評估、調研督導、信訪舉報、媒體監督等方面發現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思想上存在松勁心態、僥幸心理,工作上存在措施不實、幫扶不力,作風上存在形式主義、敷衍了事,紀律上存在缺乏敬畏、不守底線。要全面梳理近期調研督導等發現的問題,制定問題清單、整改清單、責任清單,明確時限、掛賬督辦、全程跟蹤、復檢復查,督促各地動真碰硬抓好整改。各級政府特別是縣級政府是發現問題、整改問題的主體,要切實樹牢問題意識,對標對表、舉一反三,建立問題“動態排查、動態清零”機制,把整改客觀問題與解決主觀問題、整改個性問題與解決共性問題、整改現實問題與防范新的問題結合起來,全面整改、標本兼治,防止問題反彈回潮,高質量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
工作面前不容放松 必須事事緊抓實辦
一是堅持把監測幫扶、動態清零作為底線要求。全鏈條抓好識別認定、落實幫扶、風險消除各環節,以工作的精準性保證結果的確定性。確保精準監測。持續完善線上網絡化和線下網格化雙向協同監測體系,堅持常態化排查和集中排查相結合、干部排查和部門篩查相貫通,縮短認定時間,確保及時發現、應納盡納、不漏一人。加強各類數據監測平臺的管理使用,更好地服務工作。要強調的是,面對面的群眾工作,只能加強,不能減少,更不能因為有了網上申報系統就減少進村入戶。確保及時幫扶。根據監測對象風險類別、發展能力、發展需求,一戶一策制定幫扶措施,防止簡單化、一刀切。對有勞動能力的要落實產業、就業等開發式幫扶措施,對無勞動能力的要及時納入現行社保體系,對遇到突發嚴重困難的要建立綠色通道,先落實幫扶再補充相關手續。確保動態清零。綜合考慮收入支出和“兩不愁三保障”、飲水安全等方面情況,嚴格退出標準和程序,規范開展風險消除,不盲目追求風險消除率,做到幫扶一個、解決一個、穩定一個、退出一個。
二是堅持把增加脫貧群眾收入作為根本措施。深入實施云南省脫貧人口持續增收三年行動,以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為主攻點,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增加脫貧群眾收入,確保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2022年增長22.3%、3年年均增長18%以上,通過幾年努力,全省脫貧人口收入達到并力爭超過全國脫貧人口收入水平。增加工資性收入。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工作,提升職業技能培訓含金量,2022年要完成40萬人以上脫貧勞動力技能培訓,確保培訓后就業率達90%以上。把技能培訓和定向輸送結合起來,暢通校門到廠門的綠色通道,推動農村勞動力高質量就業,不光解決當前就業問題,而且為云南省未來產業發展積累儲備大量產業工人。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地區的對接,落實穩崗就業相關政策,全力把務工人員穩在當地、穩在崗位,加強省內用工信息的精準推送,切實解決企業用工和群眾務工“兩難”問題,確保脫貧勞動力轉移就業320萬人以上。全力推動幫扶車間開起來、動起來,加大以工代賑力度,保持公益性崗位規??傮w穩定,“一對一”精準幫扶返鄉人員,支持就地就近就業創業。增加經營性收入。確保55%以上的中央、省級銜接資金用于產業發展,重點支持聯農帶農富農產業,健全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脫貧戶、監測戶因地制宜發展種植養殖和加工商貿等,多措并舉增加經營性收入。加大外引內培力度,鞏固農業領域市場主體增長良好勢頭,加快培育更多示范帶動作用強、與脫貧戶利益聯結緊密的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把脫貧戶深度嵌入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增加轉移性收入。健全保障性轉移支付收入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聯動增長機制,加大財政直接補貼、保險信貸補貼,及時足額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農機購置、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等,確保轉移性收入規范管理、穩中有升。增加財產性收入。強化扶貧項目資產管理,盤活利用閑置低效扶貧資產,深化農村“三變”改革,努力提高集體資產收益率。如期兌現按合同或協議約定到戶的收益分配。
三是堅持把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水平作為重點任務。必須始終把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作為重點任務,做到鞏固、提高、不反彈。義務教育方面,完善“雙線四級”責任體系和多部門聯控聯保責任機制,健全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教育幫扶機制,嚴防輟學新增反彈,確保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不失學輟學。基本醫療方面,保持健康扶貧30條基本穩定,過渡期內脫貧人口參保資助、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政策逐步退坡,完善住院先診療后付費政策,穩步推進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讓農民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守住不因病返貧致貧的底線。住房安全方面,鞏固農村危房改造和農房抗震改造成果,健全完善住房安全動態監測機制,確保年內完成農房抗震改造8萬戶以上。飲水安全方面,深入實施農村供水保障三年專項行動,推進農村供水規?;?、標準化建設和改造,健全工程建設和管護機制,切實解決提水難、用水貴等問題,確保農村地區有更充足水量、更安全水質。
四是堅持把脫貧縣加快發展作為主攻方向。脫貧縣工作是成果鞏固的堅中之堅,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短板,加快發展歸根結底要靠產業。立足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深入實施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因地制宜加快花卉、蔬菜、水果、中藥材、牛羊、生豬等重點產業發展,加快推進良田沃土強基工程、綠色發展引領工程、設施農業提升工程,不斷補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深化協作幫扶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更好發揮中央定點幫扶單位、社會力量作用,拓展滬滇協作層次和水平,依托勞動力豐富的優勢,大力承接東部地區產業梯度轉移,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產業,加快發展勞動密集型服務業,推動龍頭企業、產業園區、幫扶車間等吸納帶動更多脫貧人口務工增收。搶抓復蘇機遇大力發展文旅產業。各地要因地制宜,按照“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理念來謀劃推進鄉村產業發展。抓住云南省旅游業強勢復蘇的機遇,扎實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
打造一批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和田園綜合體,大力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文化體驗、健康養老等新產業新業態,豐富嵌入式民宿等優質產品供給,吸引更多游客到脫貧地區觀光旅游,形成產業發展、群眾增收的新增長點。精準有效做好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工作。緊緊扭住產業就業這個“牛鼻子”,著力推動解決安置區配套設施不完善、社會管理跟不上、群眾辦事“兩頭跑”等問題,探索解決人口自然增長、生活成本增加等新問題的思路和辦法,促進搬遷脫貧人口穩得住、能融入。
責任面前不容推卸 必須天天踔厲奮發
一是推動責任、政策、工作一體落實。堅持以責任落實為基礎,確保工作推進不留空檔,政策落實不出偏差。推動責任落實。認真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要求,實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工作機制,省直部門要抓好目標設定、政策制定、任務分工、資源配置等工作,州、市要加強上下銜接、域內協調、督促檢查,縣級要當好一線指揮部,“一把手”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鄉村振興上,嚴負其責、嚴管所轄、嚴促執行,帶領鄉村兩級干部守好主陣地、打好主動仗。推動政策落實。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進一步細化完善教育、醫療、住房等過渡期幫扶政策,防止出現政策空白。要強化政策意識,學習政策、吃透政策、用好政策,有力整改政策執行中“跑冒滴漏”問題,確保各項政策不折不扣落實到“最后零公里”,堅決維護政策的嚴肅性。推動工作落實。增強行動力、戰斗力、意志力,對動態監測幫扶、產業就業、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兩不愁三保障”和農村飲水安全、項目資金管理等重點工作,要往深處抓、往細處抓,做到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事成一事。
二是推動狀態、作風、能力一體提升。事業是干出來的,干部也是干出來的。提振精神狀態。始終以飽滿的精神狀態開展工作,面對任務敢于沖鋒在前,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失誤敢于承擔責任,堅決抵制和反對思想松懈、工作松勁、責任松弛,切實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勁頭,在鄉村振興主戰場干出新作為、展現新風采。砥礪嚴實作風。深入踐行作風革命、效能革命,始終把“認真”二字掛在心上,落實到行動上,堅決抵制和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把“辦公室”搬到鄉村一線,實打實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和群眾關注的焦點問題,真正用實績說話、用結果說話。提升能力本領。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作為干部培訓教育的必修課,引導黨員干部在實戰中實訓,全面提高政策水平和業務能力,確實解決一些新到崗干部能力不足、本領恐慌等問題,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干部隊伍。
三是推動教育、處置、懲戒一體發力。全力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工作領域向縱深發展、往基層延伸,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和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對于因缺乏經驗、能力不足導致幫扶不實的,要針對知識空白、經驗盲區、能力弱項,缺什么補什么,精準做好干部教育,幫助他們解放思想、提升能力、激情干事。對于工作漂浮、弄虛作假的,要嚴肅處置,既要責令限期解決工作問題,也要深挖根源解決作風問題,推動各級黨員干部的作風緊起來、嚴起來、好起來。對于損害群眾利益、觸碰紀律紅線的,要嚴厲懲戒,依法依規堅決查處,絕不姑息,讓群眾感受到正風肅紀反腐敗就在身邊,為推進工作提供堅強的紀律保障。
(作者系云南省委副書記、省長)
責任編輯:胡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