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六項原則 建設美麗鄉村
讓鄉村宜居宜業,既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也是廣大農村群眾的熱切期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為抓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睆狞h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到2021年、2022 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作出具體部署,再到 2022 年印發《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明確了鄉村建設行動的任務書、路線圖,這一系列安排部署,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鄉村建設工作的高度重視。
鄉村建設是個大課題,怎么建、建什么、建什么樣的鄉村,需要各地黨委和政府牢牢把握《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中提出的六項原則,認真謀劃制定適合當地的時間表、路線圖。
牢牢把握“尊重規律、穩扎穩打”的原則。認清鄉村發展趨勢、順應鄉村發展潮流、尊重鄉村發展規律,才能夠掌握鄉村建設和發展的主動權。實施鄉村建設,既不能好高騖遠,也不能原地踏步 ;既要克服冒進激進思想,又要抓住時機積極穩妥推進。這就需要保持歷史耐心,充分遵循鄉村發展規律,合理安排村莊建設時序。在具體實施中要避免“刮風”搞運動,防止超越發展階段搞大融資、大拆建、大開發,確保財力可持續,農民可承受。
牢牢把握“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縱觀我國鄉村,從南到北,有山區也有平原,自然稟賦條件各異;從東到西,有發達也有欠發達,經濟發展水平不同。面對區域間的巨大差異,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是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必須堅守的一條基本原則。因此,鄉村建設不能搞齊步走、一刀切,必須要同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與文化和風土人情相協調,結合群眾需求、村莊發展潛力等因素,分區分類明確目標任務,合理確定公共基礎設施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避免在“空心村” 無效投入、造成浪費。
牢牢把握“注重保護、體現特色”的原則。鄉村建設,不能貪大求洋,盲目大拆大建,搞大廣場、造大景點 ;不能照搬照抄,機械學習城鎮建設經驗,搞得城不像城、村不像村 ;也不能“喜新厭舊”,簡單用現代元素替換傳統元素,導致出現“鄉村趨同化”現象。因此,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要“既見新村又見鄉音,既見新貌又留古韻”,傳承保護傳統村落民居和優秀的鄉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鄉村特點,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鄉土氣息的鄉村風貌,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牢牢把握“政府引導、農民參與”的原則。解決農民群眾的問題,需要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也是一樣,農民既是鄉村建設的建設者也是受益者,政府不能大包大攬,不能代替農民做選擇,不能脫離農民意愿搞建設。政府要發揮在規劃引導、政策支持、組織保障等方面作用,農民期盼干的抓緊干,農民能干的放手讓農民干,廣泛依靠農民、教育引導農民、組織帶動農民搞建設。
牢牢把握“建管并重、長效運行”的原則。目前,各級黨委和政府在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中傾注了大量心血,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但是,鄉村建設并非一日之功,長治才能久美,唯有依靠后期管護長效機制,才能避免來之不易的成果付諸東流。因此,鞏固建設成果需要堅持先建機制、后建工程,統籌推進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與管護,健全建管用相結合的長效機制,這樣才能防止重建輕管、重建輕用,確保鄉村建設項目長期穩定發揮效用。
牢牢把握“節約資源、綠色建設”的原則。生態振興是推動鄉村“五大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鄉村建設的應有之義。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重要優勢和寶貴財富,在推進鄉村建設過程中,決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要樹立綠色低碳理念,促進資源集約節約循環利用,堅持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建設,實現鄉村建設與自然生態環境有機融合,讓群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鄉村建設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牢牢把握住鄉村建設行動的六項原則,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扎實穩妥推進鄉村建設行動,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努力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
把握六項原則 建設美麗鄉村
時間:2022-10-13 17:21:15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雜志》2022年第19期
作者:本刊編輯部
讓鄉村宜居宜業,既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也是廣大農村群眾的熱切期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為抓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睆狞h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到2021年、2022 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作出具體部署,再到 2022 年印發《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明確了鄉村建設行動的任務書、路線圖,這一系列安排部署,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鄉村建設工作的高度重視。
鄉村建設是個大課題,怎么建、建什么、建什么樣的鄉村,需要各地黨委和政府牢牢把握《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中提出的六項原則,認真謀劃制定適合當地的時間表、路線圖。
牢牢把握“尊重規律、穩扎穩打”的原則。認清鄉村發展趨勢、順應鄉村發展潮流、尊重鄉村發展規律,才能夠掌握鄉村建設和發展的主動權。實施鄉村建設,既不能好高騖遠,也不能原地踏步 ;既要克服冒進激進思想,又要抓住時機積極穩妥推進。這就需要保持歷史耐心,充分遵循鄉村發展規律,合理安排村莊建設時序。在具體實施中要避免“刮風”搞運動,防止超越發展階段搞大融資、大拆建、大開發,確保財力可持續,農民可承受。
牢牢把握“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縱觀我國鄉村,從南到北,有山區也有平原,自然稟賦條件各異;從東到西,有發達也有欠發達,經濟發展水平不同。面對區域間的巨大差異,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是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必須堅守的一條基本原則。因此,鄉村建設不能搞齊步走、一刀切,必須要同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與文化和風土人情相協調,結合群眾需求、村莊發展潛力等因素,分區分類明確目標任務,合理確定公共基礎設施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避免在“空心村” 無效投入、造成浪費。
牢牢把握“注重保護、體現特色”的原則。鄉村建設,不能貪大求洋,盲目大拆大建,搞大廣場、造大景點 ;不能照搬照抄,機械學習城鎮建設經驗,搞得城不像城、村不像村 ;也不能“喜新厭舊”,簡單用現代元素替換傳統元素,導致出現“鄉村趨同化”現象。因此,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要“既見新村又見鄉音,既見新貌又留古韻”,傳承保護傳統村落民居和優秀的鄉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鄉村特點,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鄉土氣息的鄉村風貌,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牢牢把握“政府引導、農民參與”的原則。解決農民群眾的問題,需要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也是一樣,農民既是鄉村建設的建設者也是受益者,政府不能大包大攬,不能代替農民做選擇,不能脫離農民意愿搞建設。政府要發揮在規劃引導、政策支持、組織保障等方面作用,農民期盼干的抓緊干,農民能干的放手讓農民干,廣泛依靠農民、教育引導農民、組織帶動農民搞建設。
牢牢把握“建管并重、長效運行”的原則。目前,各級黨委和政府在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中傾注了大量心血,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但是,鄉村建設并非一日之功,長治才能久美,唯有依靠后期管護長效機制,才能避免來之不易的成果付諸東流。因此,鞏固建設成果需要堅持先建機制、后建工程,統籌推進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與管護,健全建管用相結合的長效機制,這樣才能防止重建輕管、重建輕用,確保鄉村建設項目長期穩定發揮效用。
牢牢把握“節約資源、綠色建設”的原則。生態振興是推動鄉村“五大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鄉村建設的應有之義。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重要優勢和寶貴財富,在推進鄉村建設過程中,決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要樹立綠色低碳理念,促進資源集約節約循環利用,堅持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建設,實現鄉村建設與自然生態環境有機融合,讓群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鄉村建設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牢牢把握住鄉村建設行動的六項原則,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扎實穩妥推進鄉村建設行動,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努力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
責任編輯:胡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