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故道柳色新 ——退休老黨員薛玉富的林業助農致富夢
薛玉富和柳樹站在一起,瘦削的身子就像一棵柳樹。一聊起來,他的話就像柳葉一樣稠,都是他和柳樹的故事,都是他如何帶領群眾致富的夢想。
薛玉富是原武鎮小村人,父親在他八九歲時就去世了,母親領著他姐弟三人艱難度日,家庭生活的貧窮,使他養成了不怕苦,能吃苦,肯吃苦的性格。他勤奮好學,一直上到高中,成了村里少有的文化人。
1989年,薛玉富到原武鎮林業所工作,從此,他開始和各種樹打交道,至今已經三十多年了。
原陽縣是黃河故道,由于歷史上黃河在這塊土地上多次決口泛濫,原陽的土地形成了北面沙地、中間背河洼地鹽堿地、大堤南高灘地三種不同的土壤結構,曾經是“風起沙茫茫,無風也塵揚。鳥無歇蔭樹,民無隔夜糧?!北澈油莸馗橇謽I的老大難地區,土壤特點是瘦、鹽、冷、板、浸,樹木極其不易成活。
薛玉富性格倔強,從不向困難低頭,他也看到鄉親們種不成樹的苦惱,于是,他下定決心要培育出一種能適應原陽縣所有地方都能生長的樹種,而且還能夠生長得快、能夠成材、幫民致富的樹種。
1994年,薛玉富調到原陽縣林業局工作,他踏實肯干,有一股子鉆勁兒,深得領導和同事好評。1998年,他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2000年12月,他就任原陽縣苗圃場場長,黨支部書記。后來又任原陽縣林業科學研究所所長和新鄉市沿黃林木良種繁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雖然職位在變,但是他改變家鄉林業面貌的初心不變,他幫助群眾走上林業致富路的使命未改。
為了培育理想的樹種,他上內蒙,到山西,去安徽……爬高山,越沙漠,蹚河流……餓了就啃口干饅頭,渴了就喝口溝里的水,歷經多少個寒來暑往,歷經無數次艱難困苦,把適應性較強的樹種給帶回到家鄉。
外來的樹種還得因地制宜,還得順應原陽的自然條件,薛玉富帶著職工跑遍了全縣里所有種柳樹的地方,剪柳條、砍樹枝、扦插培育、馴化。在種植培育過程中,他不顧自己體弱有病,除草、澆水、整地,什么活都干,腳腿被劃傷,幾次暈倒,但他從不停歇。
經過近十年的精心選育、馴化,2008年,薛玉富終于培育出了適宜灘區、山區、鹽堿地區和水稻種植區生長的柳樹新品種。這種柳樹,不但抗鹽堿、抗風沙,而且長勢快,幼苗7個月生長高度可達4.2米,單株單行留苗一年零7個月,米徑可達到11公分。
這種柳樹不像一般柳樹無主干、發斜枝一樣,而是主干中直,打破了“柳樹不成材”的種植傳統。
薛玉富等人把這種柳樹新品種定名為“原柳1號”,河南省林科所一位領導帶領專家來原陽調研后,非??隙?,將此柳樹品種稱為“豫新柳”。河南省林木審定委員會審定成功。
“豫新柳”,一個美麗、響亮而且特別有寓意的名字,從此,不脛而走,叫響了原陽、叫響了新鄉,叫響了河南,甚至全國。
長勢快,木質優,能成材,這不正是農民創收致富的優良樹種嗎?為了讓更多的群眾認識到“豫新柳”的好處,認識到栽種“豫新柳”比種糧食更能增加收入,薛玉富把自己種的20畝“豫新柳”,每行隔一顆挖出一棵,共挖出5萬多棵,每棵可截11公分長的種條13根,無償送給場里的職工和當地的農民種植,并且多次自掏腰包印制大量的宣傳資料,發放到村民手中,全程提供種植技術指導。
農民出身的薛玉富對土地有感情,對農民有感情,為了讓農民真正學到技術,快速走上致富路,他經常到農民的田間地頭,手把手教授農民種植“豫新柳”的技術,因為勞累過度,他好幾次暈倒在地里,在采條的過程中手腳被劃破更是家常便飯,但他幫助農民培育樹苗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歇。
2020年,薛玉富退休離開心愛的工作崗位回到家鄉——平原示范區原武鎮小村。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他把林場搬到了村里,租了70畝地,又開始了培育優質樹種的征途。
他注冊成立了公司,引進項目,吸引村民入股,助推村民快速致富,他把引進的美洲黑楊拿出來5畝3萬多棵樹苗,每棵截成18根,共54萬根苗杄,無償讓村民種植,還有優良桃樹苗、柳樹苗等,他都無私奉獻。
在小村,夏日的陽光下,記者看到薛玉富的苗圃基地,“豫新柳”、美洲黑楊、楸樹、桃樹等樹種一行行,一排排,綻綠吐翠。薛玉富穿行其中,摸摸這棵,拍拍那棵,如同和自己的親朋老友一樣熟識。
他向記者介紹,“豫新柳”的枝條都是向上生長的,但是在家鄉的苗圃里,“豫新柳”的枝條卻能夠向下,如垂柳一樣。這樣,“豫新柳”不光是能夠成長為高大的成材樹,還能成為道路兩旁的觀賞樹。
記者對薛玉富說:“這可能是豫新柳被你的精神所感動了!”薛玉富眼中含淚說,自己家過去生活困難,是黨和政府給救濟糧、救濟款,供自己上學,有了工作,因此一直有個心愿,用自己的林業夢,為共產黨爭氣,為祖國爭光,為群眾辦實事。
薛玉富和他培育的柳樹新品種“豫新柳”以及科普示范基地先后獲得新鄉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河南省科學技術成果獎、新鄉市先進集體科普示范基地、河南省先進科普示范基地等榮譽。
鄉情難忘,鄉親永念。逢年過節,薛玉富都帶領子女到當地敬老院看望老人,以及村中的五保戶、困難戶。今年初,他頂著寒風,到平原示范區幾個防疫卡點捐款捐物上萬元。
他表示,黨中央發出了鄉村振興的號召,自己要竭盡全力為家鄉的振興出力流汗。他正在規劃,利用自己在林業科研的影響力,利用苗圃基地,一方面幫助村民種樹增收,一方面,把苗圃建成大中小學生的研學實踐基地,發展林業文化旅游,帶動村民第三產業致富。
幸福美景已描畫,老當益壯的薛玉富相信,一定會把美景變成村民觸手可及的現實?。ú艿纻?李豫)
黃河故道柳色新 ——退休老黨員薛玉富的林業助農致富夢
時間:2022-07-28 09:51:52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網
作者:曹道偉 李豫
薛玉富和柳樹站在一起,瘦削的身子就像一棵柳樹。一聊起來,他的話就像柳葉一樣稠,都是他和柳樹的故事,都是他如何帶領群眾致富的夢想。
薛玉富是原武鎮小村人,父親在他八九歲時就去世了,母親領著他姐弟三人艱難度日,家庭生活的貧窮,使他養成了不怕苦,能吃苦,肯吃苦的性格。他勤奮好學,一直上到高中,成了村里少有的文化人。
1989年,薛玉富到原武鎮林業所工作,從此,他開始和各種樹打交道,至今已經三十多年了。
原陽縣是黃河故道,由于歷史上黃河在這塊土地上多次決口泛濫,原陽的土地形成了北面沙地、中間背河洼地鹽堿地、大堤南高灘地三種不同的土壤結構,曾經是“風起沙茫茫,無風也塵揚。鳥無歇蔭樹,民無隔夜糧?!北澈油莸馗橇謽I的老大難地區,土壤特點是瘦、鹽、冷、板、浸,樹木極其不易成活。
薛玉富性格倔強,從不向困難低頭,他也看到鄉親們種不成樹的苦惱,于是,他下定決心要培育出一種能適應原陽縣所有地方都能生長的樹種,而且還能夠生長得快、能夠成材、幫民致富的樹種。
1994年,薛玉富調到原陽縣林業局工作,他踏實肯干,有一股子鉆勁兒,深得領導和同事好評。1998年,他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2000年12月,他就任原陽縣苗圃場場長,黨支部書記。后來又任原陽縣林業科學研究所所長和新鄉市沿黃林木良種繁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雖然職位在變,但是他改變家鄉林業面貌的初心不變,他幫助群眾走上林業致富路的使命未改。
為了培育理想的樹種,他上內蒙,到山西,去安徽……爬高山,越沙漠,蹚河流……餓了就啃口干饅頭,渴了就喝口溝里的水,歷經多少個寒來暑往,歷經無數次艱難困苦,把適應性較強的樹種給帶回到家鄉。
外來的樹種還得因地制宜,還得順應原陽的自然條件,薛玉富帶著職工跑遍了全縣里所有種柳樹的地方,剪柳條、砍樹枝、扦插培育、馴化。在種植培育過程中,他不顧自己體弱有病,除草、澆水、整地,什么活都干,腳腿被劃傷,幾次暈倒,但他從不停歇。
經過近十年的精心選育、馴化,2008年,薛玉富終于培育出了適宜灘區、山區、鹽堿地區和水稻種植區生長的柳樹新品種。這種柳樹,不但抗鹽堿、抗風沙,而且長勢快,幼苗7個月生長高度可達4.2米,單株單行留苗一年零7個月,米徑可達到11公分。
這種柳樹不像一般柳樹無主干、發斜枝一樣,而是主干中直,打破了“柳樹不成材”的種植傳統。
薛玉富等人把這種柳樹新品種定名為“原柳1號”,河南省林科所一位領導帶領專家來原陽調研后,非??隙?,將此柳樹品種稱為“豫新柳”。河南省林木審定委員會審定成功。
“豫新柳”,一個美麗、響亮而且特別有寓意的名字,從此,不脛而走,叫響了原陽、叫響了新鄉,叫響了河南,甚至全國。
長勢快,木質優,能成材,這不正是農民創收致富的優良樹種嗎?為了讓更多的群眾認識到“豫新柳”的好處,認識到栽種“豫新柳”比種糧食更能增加收入,薛玉富把自己種的20畝“豫新柳”,每行隔一顆挖出一棵,共挖出5萬多棵,每棵可截11公分長的種條13根,無償送給場里的職工和當地的農民種植,并且多次自掏腰包印制大量的宣傳資料,發放到村民手中,全程提供種植技術指導。
農民出身的薛玉富對土地有感情,對農民有感情,為了讓農民真正學到技術,快速走上致富路,他經常到農民的田間地頭,手把手教授農民種植“豫新柳”的技術,因為勞累過度,他好幾次暈倒在地里,在采條的過程中手腳被劃破更是家常便飯,但他幫助農民培育樹苗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歇。
2020年,薛玉富退休離開心愛的工作崗位回到家鄉——平原示范區原武鎮小村。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他把林場搬到了村里,租了70畝地,又開始了培育優質樹種的征途。
他注冊成立了公司,引進項目,吸引村民入股,助推村民快速致富,他把引進的美洲黑楊拿出來5畝3萬多棵樹苗,每棵截成18根,共54萬根苗杄,無償讓村民種植,還有優良桃樹苗、柳樹苗等,他都無私奉獻。
在小村,夏日的陽光下,記者看到薛玉富的苗圃基地,“豫新柳”、美洲黑楊、楸樹、桃樹等樹種一行行,一排排,綻綠吐翠。薛玉富穿行其中,摸摸這棵,拍拍那棵,如同和自己的親朋老友一樣熟識。
他向記者介紹,“豫新柳”的枝條都是向上生長的,但是在家鄉的苗圃里,“豫新柳”的枝條卻能夠向下,如垂柳一樣。這樣,“豫新柳”不光是能夠成長為高大的成材樹,還能成為道路兩旁的觀賞樹。
記者對薛玉富說:“這可能是豫新柳被你的精神所感動了!”薛玉富眼中含淚說,自己家過去生活困難,是黨和政府給救濟糧、救濟款,供自己上學,有了工作,因此一直有個心愿,用自己的林業夢,為共產黨爭氣,為祖國爭光,為群眾辦實事。
薛玉富和他培育的柳樹新品種“豫新柳”以及科普示范基地先后獲得新鄉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河南省科學技術成果獎、新鄉市先進集體科普示范基地、河南省先進科普示范基地等榮譽。
鄉情難忘,鄉親永念。逢年過節,薛玉富都帶領子女到當地敬老院看望老人,以及村中的五保戶、困難戶。今年初,他頂著寒風,到平原示范區幾個防疫卡點捐款捐物上萬元。
他表示,黨中央發出了鄉村振興的號召,自己要竭盡全力為家鄉的振興出力流汗。他正在規劃,利用自己在林業科研的影響力,利用苗圃基地,一方面幫助村民種樹增收,一方面,把苗圃建成大中小學生的研學實踐基地,發展林業文化旅游,帶動村民第三產業致富。
幸福美景已描畫,老當益壯的薛玉富相信,一定會把美景變成村民觸手可及的現實?。ú艿纻?李豫)
責任編輯:張院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