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萬物——以特色小寨為抓手全面推進我國鄉村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當前,我國正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那么,以什么為全國性的項目抓手,用什么機制運行這些項目,才能更好地全面推進我國鄉村振興,進而推動我國鄉村全面振興,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經過3年的調查研究,我們認為,特色小寨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以特色小寨,升“三變”,落“三?!?,促“三生”,三生萬物,能夠更好地全面推進我國鄉村振興,進而推動我國鄉村全面振興,帶動我國城鄉全面高質量發展,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世界鄉村振興貢獻中國智慧。
一、特色小寨的提出、含義和意義
2019年4月,田隆斌博士在貴州日報發表《特色小寨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一文,正式提出“特色小寨”概念。田博士認為,特色小寨,例如西江千戶苗寨、黎坪肇興侗寨、松桃桐業小寨、碧江戶外小寨、玉屏肖笛小寨和江口土家云舍,是“特色顯著的自然寨”。隨后,在進一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清華大學博士、凱里學院教授麻勇恒連續撰文,高度評價“特色小寨”,認為建設特色小寨,能夠盤活民族地區豐富的生態與文化資源和資產,是民族地區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路徑。因此,麻教授基于價值變現理論,從建設特色小寨以盤活鄉村資源性資產推動鄉村振興的角度出發,將特色小寨定義為“文化與生態資源富集,并兼具有地域族群文化特征與開發潛力的自然寨”。
結合田博士強調“特色”的傾向和麻教授強調“開發”的取向,本文將特色小寨定義為“富有特色的自然寨”。該定義,一來更加通俗易懂、便于宣傳,二來體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指示精神。自然寨,又稱自然村、村落、村莊等,是有史以來人類聚居生產生活的主要載體,迄今仍在我國和世界廣大國家及地區普遍存在。根據我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城鄉建設統計年鑒》數據,截止2020年,我國有236萬個自然寨,其中,河南最多,達18.5萬個。自然寨,擁有建筑、宅基地、土地、山林等硬件,也擁有與之配套的制度、文化、技術等軟件,是集中我國中西部地區資源資產的主要載體,是中華民族積累了上萬年的“家底”。特色小寨是自然寨中的佼佼者?!疤厣≌崩锏摹靶 ?,并非強調規模,而是強調其作為一個自然與文化共同體的整體性和完整性,生態生產生活三生合一,以及精致、小巧、美觀的藝術追求和安頓現代人類身心的功能導向——此心安處即吾鄉。自然寨,原本就是我們所說的“家鄉”,千百年來,催生著一代一代游子心中的“鄉愁”。新時代的自然寨,就是新時代的家鄉。
田隆斌、麻勇恒、吳典文的研究表明,特色小寨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和暢通我國國內經濟大循環的重要一招,是強化黨的執政基礎、打通我國國家治理最后一公里和夯實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基礎的重要一環,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促進我國文化自信的重要陣地,建設特色小寨,有利中華民族千秋偉業,意義重大。
二、發展特色小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發展特色小寨的必要性。當前,我國鄉村振興已經全面鋪開,但是,我國依然極度缺乏盤活鄉村資源資產以便更好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全國性項目抓手。傳統村落、民族村寨政策,保護了眾多村寨,為國家留下了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但是,也抑制了村民發展村寨的主體性和積極性,還給政府增加了巨大的財政負擔;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要求大投資、強產業和大市場,不適合在資本少、產業弱和市場小的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大面積推廣。同時,我國農產品嚴重過剩,三產融合速度較低、程度較淺、廣度較窄。因此,以上項目和產業形態,由于難以全面盤活鄉村資源資產,均難以擔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全國性項目抓手的重大歷史使命。自然寨是我國中西部地區資源資產的主要載體,特色小寨是自然寨中的佼佼者。盤活特色小寨,就能夠全面盤活鄉村資源資產,更適合擔當更好推進鄉村振興進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全國性項目抓手的偉大歷史使命。除此之外,我國不少地方的大量自然寨,由于缺乏系統規劃和寨民胡搭亂建,千篇一律甚至被嚴重破壞,造成大量資源、資產和資金的無謂損失,急需“特色小寨”來引導發展。
發展特色小寨的可行性。一是有需求。調研顯示,把本寨建設得更美、更好、更有特色,在找回兒時對寨子的美好感覺的同時享受現代化帶來的眾多好處,是大部門寨民,尤其是其中的主力軍70后、80后和90后的普遍愿望。伴隨我國經濟不斷增長,農村資源資產不斷被盤活,寨民的收入會越來越高,他們本身就是本寨最重要的投資群體和消費群體。同時,隨著我國城鄉不斷融合,市民將會更加頻繁和更大規模地下鄉,對特色小寨也會形成越來越大的投資和消費需求。二是有條件。宏觀政策方面,“三變改革”和“三權分置”,為引導社會資本深度參與盤活特色小寨,奠定了堅實的宏觀政策基礎;微觀政策方面,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繼續開展以村民小組或自然村為基本單元的村民自治試點工作”。自然寨成為基本治理單元,要求自然寨也是基本經濟單元。三是已經有不少成功案例。西江千戶苗寨,旅游接待人數和旅游綜合收入,從 2008 年的 78 萬人次和 1 億元,猛增到 2017 年的606 萬人次和 49. 91 億元,分別增長了 7 倍和 49 倍,2017 年人均收入達22100 元,是 2007 年的 13 倍,如今正布局上市;松桃桐業小寨,種植、加工和文旅一體化發展,初步實現三產融合,擁有桐樹基地1200畝,年產桐殼面10余萬斤、年產值50萬元左右,直接和間接帶動就業人口數百人次,如今,牛郎鎮黨委政府審時度勢,將油桐產業作為全鎮支柱產業來抓,產業發展前景很好;從江岜沙苗寨,2019年光門票收入就高達546萬元,帶動就業人口570多人,約占全村總人口的23%。
三、進一步發展特色小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一是將特色小寨納入國家層面進行頂層設計,分類施策,針對不同類型特色小寨采取不同的運行機制。自然寨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家鄉,新時代的自然寨就是新時代的家鄉。新時代的家鄉,要留得住鄉愁,又無需為生活發愁,既要保護,又要開發。因此,我們將特色小寨分為“保護性小寨”、“開發性保護小寨”和“開發性小寨”三大類。保護性小寨,政府出資保護,社會捐資參與保護,不進行市場化經營。開發性保護小寨,政府可以通過PPP等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經營,降低政府保護成本,開發與保護平衡。開發性小寨(需求越來越個性化,為滿足大量個性化需求,可以進一步將開發性小寨分為“主題小寨”和非主題小寨兩類),由企業尤其是寨屬企業進行開發、打造和運營,政府只提供基于市場的服務,堅持在資源配置領域,“市場起決定作用,政府更好發揮作用”。
二是充分進行“三變”改革,以“特色小寨+剛需”模式,借助東西協作,因地制宜地打造系列主題小寨,建設共同富裕的新時代家鄉。要創新“共商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新時代家鄉”機制,激發寨民內生動力,引進高級人才,結合剛需,打造系列滿足個性化需求的主題小寨:農耕小寨、美食小寨、康養小寨、教育小寨、天使小寨、數字小寨、元宇宙小寨等等。如今,松桃桐業小寨正在進行系統建設,把自己從創客小寨全面升級為天使小寨,打造和推廣系列“中國灰寨”(桐殼面屬于灰類食品),弘揚中國特有的灰產品、灰文化和灰哲學,自然寨做起了天使投資人;苗家小寨芭蕉灣,正和我國著名青年信息科學家、國家級農業投資基金前主管等方面合作,在數字中國的框架下,打造我國第一個數字主題小寨,為數字鄉村積極探索落地模式;某北京大學人工智能專業研究生,在村支兩委的領導下,帶領寨民,積極謀劃,引進北京大學和校友資源,擬把本寨建設成為中國第一個智能主題小寨;云南省以“鄉愁黨建”為引領,發動13.6萬名干部積極參與規劃家鄉,鼓勵每個自然寨都成立規劃小組,一寨一設計,把自然寨建設得富有特色。這個活動如果繼續深入開展下去,就會走向建設“特色小寨”。無論政府或民間的特色小寨建設,都要以“新時代家鄉”為動員口號和發展方向,因為,它能夠激發寨民參與規劃、投資、建設、發展和守護本寨的主體性和主動性,是找到、組織、團結和鞏固鄉村振興主力軍——寨民的重要途徑。
三是以特色小寨升級“三變”、落地“三?!?、促進“三生”,推動我國鄉村全面振興。“三變”是盤活鄉村資源資產的基礎性機制模式,本質上是價值變現機制。因此,理論上,“三變”既可以運用在農村,又可以運用在城市。城鄉融合是客觀規律,在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合力帶動下,我國市民將會不斷進入農村,參與農村“三變”,我國農民也將不斷進入城市,參與城市“三變”。因此,將當前的“三變”進行升級,即將當前的“三變1.0”版本:“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升級為“三變2.0”版本:“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國民變股東”,是必然趨勢。此處的“國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包括市民和農民。因此,“國民”包括三類:農民、市民和法人?!叭?.0”,中心在“農民”,在其成為國家政策以來,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在堅持農民主體地位的基礎上,積極引導農民資源資產市場化,為我國農民擺脫千年貧困奠定了堅實的機制基礎,但由于農業生產方式落后、農村資本匱乏以及農民難以適應市場等原因,難以擔當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重大歷史使命,急需升級為“三變2.0”。當前,城鄉融合日益全面和深入,市民下鄉和農民進城,規模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快、頻率越來越高。于是,在農村,需要在考慮“農民變股東”的基礎上考慮“市民變股東”,在城市,需要在考慮“市民變股東”的基礎上考慮“農民變股東”,伴隨農村生產要素和城市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及平等交換,全國統一大市場形成,無論在農村還是城市,都將是“國民變股東”。一句話,將“三變1.0”升級為“三變2.0”的時機已經成熟?!叭?.0”,是盤活農村的基礎機制,也是盤活城市的基礎機制。一句話,“三變2.0”是盤活中國城鄉資源資產、化解地方債務危機和推動我國全面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機制。要適時出臺政策,將“三變”升級確定下來,適當超前布局,引導國家發展。因為,政策之所以是政策,就在于它擁有前瞻性和引導性。盡管如此,“三變2.0”依然只是基礎性機制模式,只有將其和抓手性項目相結合,生成抓手性項目發展模式,因地制宜地帶動配套項目協同發展,生成配套性項目發展模式,促進我國生態、生產、生活全面高質量發展,即通過升級“三變”,落地“三?!?,促進“三生”,“三生萬物”,才能更好地“盤活中國”,推動我國全面實現現代化。要充分發揮特色小寨作為鄉村振興全國性項目抓手的帶動作用,將“三變1.0”升級為“三變2.0”,再落地為“鄉村三?!保ㄅc“城市三?!毕鄬?,兩者合為“三?!保?,即在“三變1.0”充分尊重鄉村主體地位和優先地位的基礎上,將“三變2.0”基礎性機制模式與特色小寨充分結合,探索、打造和提煉特色小寨全面發展模式,引導特色小寨全面發展,帶動配套項目成批出現,不斷生成新的配套項目發展模式,更好地全面推進我國鄉村振興,進而推動我國鄉村全面振興,帶動我國城鄉全面高質量發展,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世界鄉村振興貢獻中國智慧!
三生萬物——以特色小寨為抓手全面推進我國鄉村振興
時間:2022-06-29 16:50:45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網
作者:田隆斌 王繼洲 吳典文 麻勇恒 王生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當前,我國正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那么,以什么為全國性的項目抓手,用什么機制運行這些項目,才能更好地全面推進我國鄉村振興,進而推動我國鄉村全面振興,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經過3年的調查研究,我們認為,特色小寨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以特色小寨,升“三變”,落“三?!?,促“三生”,三生萬物,能夠更好地全面推進我國鄉村振興,進而推動我國鄉村全面振興,帶動我國城鄉全面高質量發展,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世界鄉村振興貢獻中國智慧。
一、特色小寨的提出、含義和意義
2019年4月,田隆斌博士在貴州日報發表《特色小寨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一文,正式提出“特色小寨”概念。田博士認為,特色小寨,例如西江千戶苗寨、黎坪肇興侗寨、松桃桐業小寨、碧江戶外小寨、玉屏肖笛小寨和江口土家云舍,是“特色顯著的自然寨”。隨后,在進一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清華大學博士、凱里學院教授麻勇恒連續撰文,高度評價“特色小寨”,認為建設特色小寨,能夠盤活民族地區豐富的生態與文化資源和資產,是民族地區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路徑。因此,麻教授基于價值變現理論,從建設特色小寨以盤活鄉村資源性資產推動鄉村振興的角度出發,將特色小寨定義為“文化與生態資源富集,并兼具有地域族群文化特征與開發潛力的自然寨”。
結合田博士強調“特色”的傾向和麻教授強調“開發”的取向,本文將特色小寨定義為“富有特色的自然寨”。該定義,一來更加通俗易懂、便于宣傳,二來體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指示精神。自然寨,又稱自然村、村落、村莊等,是有史以來人類聚居生產生活的主要載體,迄今仍在我國和世界廣大國家及地區普遍存在。根據我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城鄉建設統計年鑒》數據,截止2020年,我國有236萬個自然寨,其中,河南最多,達18.5萬個。自然寨,擁有建筑、宅基地、土地、山林等硬件,也擁有與之配套的制度、文化、技術等軟件,是集中我國中西部地區資源資產的主要載體,是中華民族積累了上萬年的“家底”。特色小寨是自然寨中的佼佼者?!疤厣≌崩锏摹靶 ?,并非強調規模,而是強調其作為一個自然與文化共同體的整體性和完整性,生態生產生活三生合一,以及精致、小巧、美觀的藝術追求和安頓現代人類身心的功能導向——此心安處即吾鄉。自然寨,原本就是我們所說的“家鄉”,千百年來,催生著一代一代游子心中的“鄉愁”。新時代的自然寨,就是新時代的家鄉。
田隆斌、麻勇恒、吳典文的研究表明,特色小寨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和暢通我國國內經濟大循環的重要一招,是強化黨的執政基礎、打通我國國家治理最后一公里和夯實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基礎的重要一環,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促進我國文化自信的重要陣地,建設特色小寨,有利中華民族千秋偉業,意義重大。
二、發展特色小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發展特色小寨的必要性。當前,我國鄉村振興已經全面鋪開,但是,我國依然極度缺乏盤活鄉村資源資產以便更好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全國性項目抓手。傳統村落、民族村寨政策,保護了眾多村寨,為國家留下了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但是,也抑制了村民發展村寨的主體性和積極性,還給政府增加了巨大的財政負擔;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要求大投資、強產業和大市場,不適合在資本少、產業弱和市場小的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大面積推廣。同時,我國農產品嚴重過剩,三產融合速度較低、程度較淺、廣度較窄。因此,以上項目和產業形態,由于難以全面盤活鄉村資源資產,均難以擔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全國性項目抓手的重大歷史使命。自然寨是我國中西部地區資源資產的主要載體,特色小寨是自然寨中的佼佼者。盤活特色小寨,就能夠全面盤活鄉村資源資產,更適合擔當更好推進鄉村振興進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全國性項目抓手的偉大歷史使命。除此之外,我國不少地方的大量自然寨,由于缺乏系統規劃和寨民胡搭亂建,千篇一律甚至被嚴重破壞,造成大量資源、資產和資金的無謂損失,急需“特色小寨”來引導發展。
發展特色小寨的可行性。一是有需求。調研顯示,把本寨建設得更美、更好、更有特色,在找回兒時對寨子的美好感覺的同時享受現代化帶來的眾多好處,是大部門寨民,尤其是其中的主力軍70后、80后和90后的普遍愿望。伴隨我國經濟不斷增長,農村資源資產不斷被盤活,寨民的收入會越來越高,他們本身就是本寨最重要的投資群體和消費群體。同時,隨著我國城鄉不斷融合,市民將會更加頻繁和更大規模地下鄉,對特色小寨也會形成越來越大的投資和消費需求。二是有條件。宏觀政策方面,“三變改革”和“三權分置”,為引導社會資本深度參與盤活特色小寨,奠定了堅實的宏觀政策基礎;微觀政策方面,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繼續開展以村民小組或自然村為基本單元的村民自治試點工作”。自然寨成為基本治理單元,要求自然寨也是基本經濟單元。三是已經有不少成功案例。西江千戶苗寨,旅游接待人數和旅游綜合收入,從 2008 年的 78 萬人次和 1 億元,猛增到 2017 年的606 萬人次和 49. 91 億元,分別增長了 7 倍和 49 倍,2017 年人均收入達22100 元,是 2007 年的 13 倍,如今正布局上市;松桃桐業小寨,種植、加工和文旅一體化發展,初步實現三產融合,擁有桐樹基地1200畝,年產桐殼面10余萬斤、年產值50萬元左右,直接和間接帶動就業人口數百人次,如今,牛郎鎮黨委政府審時度勢,將油桐產業作為全鎮支柱產業來抓,產業發展前景很好;從江岜沙苗寨,2019年光門票收入就高達546萬元,帶動就業人口570多人,約占全村總人口的23%。
三、進一步發展特色小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一是將特色小寨納入國家層面進行頂層設計,分類施策,針對不同類型特色小寨采取不同的運行機制。自然寨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家鄉,新時代的自然寨就是新時代的家鄉。新時代的家鄉,要留得住鄉愁,又無需為生活發愁,既要保護,又要開發。因此,我們將特色小寨分為“保護性小寨”、“開發性保護小寨”和“開發性小寨”三大類。保護性小寨,政府出資保護,社會捐資參與保護,不進行市場化經營。開發性保護小寨,政府可以通過PPP等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經營,降低政府保護成本,開發與保護平衡。開發性小寨(需求越來越個性化,為滿足大量個性化需求,可以進一步將開發性小寨分為“主題小寨”和非主題小寨兩類),由企業尤其是寨屬企業進行開發、打造和運營,政府只提供基于市場的服務,堅持在資源配置領域,“市場起決定作用,政府更好發揮作用”。
二是充分進行“三變”改革,以“特色小寨+剛需”模式,借助東西協作,因地制宜地打造系列主題小寨,建設共同富裕的新時代家鄉。要創新“共商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新時代家鄉”機制,激發寨民內生動力,引進高級人才,結合剛需,打造系列滿足個性化需求的主題小寨:農耕小寨、美食小寨、康養小寨、教育小寨、天使小寨、數字小寨、元宇宙小寨等等。如今,松桃桐業小寨正在進行系統建設,把自己從創客小寨全面升級為天使小寨,打造和推廣系列“中國灰寨”(桐殼面屬于灰類食品),弘揚中國特有的灰產品、灰文化和灰哲學,自然寨做起了天使投資人;苗家小寨芭蕉灣,正和我國著名青年信息科學家、國家級農業投資基金前主管等方面合作,在數字中國的框架下,打造我國第一個數字主題小寨,為數字鄉村積極探索落地模式;某北京大學人工智能專業研究生,在村支兩委的領導下,帶領寨民,積極謀劃,引進北京大學和校友資源,擬把本寨建設成為中國第一個智能主題小寨;云南省以“鄉愁黨建”為引領,發動13.6萬名干部積極參與規劃家鄉,鼓勵每個自然寨都成立規劃小組,一寨一設計,把自然寨建設得富有特色。這個活動如果繼續深入開展下去,就會走向建設“特色小寨”。無論政府或民間的特色小寨建設,都要以“新時代家鄉”為動員口號和發展方向,因為,它能夠激發寨民參與規劃、投資、建設、發展和守護本寨的主體性和主動性,是找到、組織、團結和鞏固鄉村振興主力軍——寨民的重要途徑。
三是以特色小寨升級“三變”、落地“三?!?、促進“三生”,推動我國鄉村全面振興。“三變”是盤活鄉村資源資產的基礎性機制模式,本質上是價值變現機制。因此,理論上,“三變”既可以運用在農村,又可以運用在城市。城鄉融合是客觀規律,在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合力帶動下,我國市民將會不斷進入農村,參與農村“三變”,我國農民也將不斷進入城市,參與城市“三變”。因此,將當前的“三變”進行升級,即將當前的“三變1.0”版本:“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升級為“三變2.0”版本:“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國民變股東”,是必然趨勢。此處的“國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包括市民和農民。因此,“國民”包括三類:農民、市民和法人?!叭?.0”,中心在“農民”,在其成為國家政策以來,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在堅持農民主體地位的基礎上,積極引導農民資源資產市場化,為我國農民擺脫千年貧困奠定了堅實的機制基礎,但由于農業生產方式落后、農村資本匱乏以及農民難以適應市場等原因,難以擔當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重大歷史使命,急需升級為“三變2.0”。當前,城鄉融合日益全面和深入,市民下鄉和農民進城,規模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快、頻率越來越高。于是,在農村,需要在考慮“農民變股東”的基礎上考慮“市民變股東”,在城市,需要在考慮“市民變股東”的基礎上考慮“農民變股東”,伴隨農村生產要素和城市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及平等交換,全國統一大市場形成,無論在農村還是城市,都將是“國民變股東”。一句話,將“三變1.0”升級為“三變2.0”的時機已經成熟?!叭?.0”,是盤活農村的基礎機制,也是盤活城市的基礎機制。一句話,“三變2.0”是盤活中國城鄉資源資產、化解地方債務危機和推動我國全面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機制。要適時出臺政策,將“三變”升級確定下來,適當超前布局,引導國家發展。因為,政策之所以是政策,就在于它擁有前瞻性和引導性。盡管如此,“三變2.0”依然只是基礎性機制模式,只有將其和抓手性項目相結合,生成抓手性項目發展模式,因地制宜地帶動配套項目協同發展,生成配套性項目發展模式,促進我國生態、生產、生活全面高質量發展,即通過升級“三變”,落地“三?!?,促進“三生”,“三生萬物”,才能更好地“盤活中國”,推動我國全面實現現代化。要充分發揮特色小寨作為鄉村振興全國性項目抓手的帶動作用,將“三變1.0”升級為“三變2.0”,再落地為“鄉村三?!保ㄅc“城市三?!毕鄬?,兩者合為“三?!保?,即在“三變1.0”充分尊重鄉村主體地位和優先地位的基礎上,將“三變2.0”基礎性機制模式與特色小寨充分結合,探索、打造和提煉特色小寨全面發展模式,引導特色小寨全面發展,帶動配套項目成批出現,不斷生成新的配套項目發展模式,更好地全面推進我國鄉村振興,進而推動我國鄉村全面振興,帶動我國城鄉全面高質量發展,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世界鄉村振興貢獻中國智慧!
責任編輯: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