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改造 精提升 小投入 大民生 ——洪江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側記
四月芳菲,鳥語花香。
走進洪江區桂花園鄉茅頭園黃土寨,一副精美的鄉村圖景映入眼簾:別致的農家庭院掩映在竹樹和鮮花中,文化彩繪墻與周邊精致融為一體,用鵝卵石點綴的村居小道延伸到每家每戶,屋檐下懸掛的大紅燈籠映照出村民的幸福生活……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鄉村美景,得益于洪江區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治”行動。
不久前,在懷化市2022年第一季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打擂臺”大會上,洪江區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近年來,洪江區按照“一拆二改三清四化”,扎實開展“五治”行動,在全市率先整區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鄉村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提質升級,村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明顯提升。
不搞“千村一面”,村村規劃有亮點
“公溪河上橘柚香,黃土寨里話豐年”,公溪河岸邊一排醒目的彩色標語格外引人注目。桂花園鄉黨委副書記晏勇解釋稱,這是茅頭園村利用自身地理和人文優勢,確立的人居環境創建主題。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體量大、涉及面廣,持續時間長,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更是一場攻堅戰,持久戰。
每個村寨經濟基礎有別,自然風貌不盡相同, 盡可能多地保留和利用好原有的自然生態風貌,避免“千村一面” ,成為當地干部群眾的共識。
“由點及面、全域聯動、整區推進“,這是洪江區整體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的整體”戰法“。
洪江區按照 “發動村民、規劃先行,因地制宜、多方參與”的原則,尊重傳統自然村落風貌,留住傳統村落文化要素,滿足群眾對高質量公共服務的需求,完成《洪江區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宜居建設規劃布局圖集》及菖蒲村等6個村多規合一村莊規劃編制,其余村莊規劃編制年底實現全覆蓋。
打造一套標準,實現全區覆蓋。按照每村突出一個文化主題、設計一個入口標牌、布局一個村民議事活動場所、完成一套墻體噴繪、制定一部村規民約、建好一組宣傳公示欄、布置一批生態綠植、建設一個鄉村閱覽室、修建一系列生態籬笆、打造一批餐飲消費點、推選一批新鄉賢代表、打造一支文藝隊伍的“十二個一“,實現了每村有點,每點有效果,整區全覆蓋。
小投入大產出,好鋼用在“刀刃”上
距離茅頭園村不遠的橫巖鄉楠木田村,同樣在一磚一瓦、一花一草中體現出環境秀美、舒適宜人的幸福底色。
85歲王政學的家門口,施工隊正在對院落前的裸漏地面進行修補?!耙幌麓笥?,臟水到處流,既不衛生又不美觀,不小心還會摔倒,以后就好嘍?!罢f起環境的變化,王政學老人深有體會。
“下個月就能完工,爭取早日開放?!霸陂咎锎遴l村振興館施工現場,村支部書記周敏向記者介紹,該館原來曾是一處空心房,做到了合理充分利用,又沒有占用更多土地。
在橫巖鄉鸕鶿村,無人問津的庭院角落也能做出“大文章”:利用村內竹林編制而成竹籬笆,圍成了“微菜地“,以前這些地方往往是衛生 “死角”。
農村院落分布廣、居住散,大手筆投入既不現實,又無必要。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如何以最小的投入,實現最大收益?
洪江區在整治中探索出了一條不搞大拆大建,做到因地制宜,把有限的資金充分運用到“刀刃”上的整治思路,注重 “小投入、微建設、大提升”,努力建成一批“小廣場、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等微觀景觀,有力提升了鄉村庭院的整潔度和美觀性。
類似工作方法也體現在“改廚”過程中,洪江區將改造類型分為經濟型、標準型和舒適型三類,由農戶自主選擇,既科學多樣,又實用實惠。
物質水平看廚房,精神文明看茅房。按照“五治”要求,洪江區將農村“廁所革命”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突破口,按照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的標準規范,全區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5.83%。
上下“一盤棋”,奏響整治 “大合唱”
“同志們,我們現在開始每周五集中清掃,先分配任務:一組負責清掃村道、馬路、公共場所......”在洪江區各鄉村,每周五上午總能看見一群勞動的身影,清掃垃圾,鏟除雜草,這些忙碌的人不是環衛工人,而是鄉村黨員干部群眾以及責任單位、駐村工作隊員。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不是某一方的“獨角戲”, 而是干群合力的大合唱”。
洪江區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納入黨員干部“五個到戶”工作要求,實行區領導掛村、區直單位聯村、駐村工作隊和鄉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黨員干部包戶,建立黨員干部幫帶機制,堅持每周五全區機關干部下村集中大清掃行動,形成“黨員帶頭群眾贊,百姓跟著黨員干”的良好局面。
環境好不好,“紅黑榜”里見分曉。
洪江區建立“五治”紅黑榜單,常態化開展“五美”評比活動,每月根據村民庭院衛生清潔、屋內整潔、參與義務清掃活動情況,通過“考評打分”+“積分兌換”的方式,曬“成績”、晾“不足”,上“紅黑榜”。
推廣“積分兌換”制,積累一定分數,即可到“鄉振超市”領取物資獎勵,變“要我干”為“我要干”,大大激發了群眾的內生動力。
“以前大家見面問候的第一句是:你吃飯了沒有?現在都直接是問:你把衛生搞好沒有?”對于環境帶來的改變,當地群眾津津樂道。
目前,全區累計創建美麗鄉村省級示范村3個、市級示范村4個、區級示范村10個,市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3個,成功打造特色鮮明的茅頭園村、鸕鶿村2個“鄉村振興美麗宜居創建示范點”。全區綠色村莊占總行政村的100%,村莊綠化覆蓋率達69.5%,遠高于村莊綠化覆蓋率30%的標準。
洪江區工委副書記、統戰部部長楊世勛說,洪江區將堅持因地制宜,小投入、微改造、大提升的思路,建設一批微菜園、微花園、微果園的微景觀,突出重點示范、以點帶面、全面提升,整區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著力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打造洪江版“富春山居圖”。
微改造 精提升 小投入 大民生 ——洪江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側記
時間:2022-06-10 17:44:03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網
作者: 張金東 陸丹
四月芳菲,鳥語花香。
走進洪江區桂花園鄉茅頭園黃土寨,一副精美的鄉村圖景映入眼簾:別致的農家庭院掩映在竹樹和鮮花中,文化彩繪墻與周邊精致融為一體,用鵝卵石點綴的村居小道延伸到每家每戶,屋檐下懸掛的大紅燈籠映照出村民的幸福生活……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鄉村美景,得益于洪江區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治”行動。
不久前,在懷化市2022年第一季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打擂臺”大會上,洪江區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近年來,洪江區按照“一拆二改三清四化”,扎實開展“五治”行動,在全市率先整區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鄉村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提質升級,村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明顯提升。
不搞“千村一面”,村村規劃有亮點
“公溪河上橘柚香,黃土寨里話豐年”,公溪河岸邊一排醒目的彩色標語格外引人注目。桂花園鄉黨委副書記晏勇解釋稱,這是茅頭園村利用自身地理和人文優勢,確立的人居環境創建主題。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體量大、涉及面廣,持續時間長,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更是一場攻堅戰,持久戰。
每個村寨經濟基礎有別,自然風貌不盡相同, 盡可能多地保留和利用好原有的自然生態風貌,避免“千村一面” ,成為當地干部群眾的共識。
“由點及面、全域聯動、整區推進“,這是洪江區整體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的整體”戰法“。
洪江區按照 “發動村民、規劃先行,因地制宜、多方參與”的原則,尊重傳統自然村落風貌,留住傳統村落文化要素,滿足群眾對高質量公共服務的需求,完成《洪江區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宜居建設規劃布局圖集》及菖蒲村等6個村多規合一村莊規劃編制,其余村莊規劃編制年底實現全覆蓋。
打造一套標準,實現全區覆蓋。按照每村突出一個文化主題、設計一個入口標牌、布局一個村民議事活動場所、完成一套墻體噴繪、制定一部村規民約、建好一組宣傳公示欄、布置一批生態綠植、建設一個鄉村閱覽室、修建一系列生態籬笆、打造一批餐飲消費點、推選一批新鄉賢代表、打造一支文藝隊伍的“十二個一“,實現了每村有點,每點有效果,整區全覆蓋。
小投入大產出,好鋼用在“刀刃”上
距離茅頭園村不遠的橫巖鄉楠木田村,同樣在一磚一瓦、一花一草中體現出環境秀美、舒適宜人的幸福底色。
85歲王政學的家門口,施工隊正在對院落前的裸漏地面進行修補?!耙幌麓笥?,臟水到處流,既不衛生又不美觀,不小心還會摔倒,以后就好嘍?!罢f起環境的變化,王政學老人深有體會。
“下個月就能完工,爭取早日開放?!霸陂咎锎遴l村振興館施工現場,村支部書記周敏向記者介紹,該館原來曾是一處空心房,做到了合理充分利用,又沒有占用更多土地。
在橫巖鄉鸕鶿村,無人問津的庭院角落也能做出“大文章”:利用村內竹林編制而成竹籬笆,圍成了“微菜地“,以前這些地方往往是衛生 “死角”。
農村院落分布廣、居住散,大手筆投入既不現實,又無必要。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如何以最小的投入,實現最大收益?
洪江區在整治中探索出了一條不搞大拆大建,做到因地制宜,把有限的資金充分運用到“刀刃”上的整治思路,注重 “小投入、微建設、大提升”,努力建成一批“小廣場、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等微觀景觀,有力提升了鄉村庭院的整潔度和美觀性。
類似工作方法也體現在“改廚”過程中,洪江區將改造類型分為經濟型、標準型和舒適型三類,由農戶自主選擇,既科學多樣,又實用實惠。
物質水平看廚房,精神文明看茅房。按照“五治”要求,洪江區將農村“廁所革命”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突破口,按照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的標準規范,全區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5.83%。
上下“一盤棋”,奏響整治 “大合唱”
“同志們,我們現在開始每周五集中清掃,先分配任務:一組負責清掃村道、馬路、公共場所......”在洪江區各鄉村,每周五上午總能看見一群勞動的身影,清掃垃圾,鏟除雜草,這些忙碌的人不是環衛工人,而是鄉村黨員干部群眾以及責任單位、駐村工作隊員。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不是某一方的“獨角戲”, 而是干群合力的大合唱”。
洪江區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納入黨員干部“五個到戶”工作要求,實行區領導掛村、區直單位聯村、駐村工作隊和鄉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黨員干部包戶,建立黨員干部幫帶機制,堅持每周五全區機關干部下村集中大清掃行動,形成“黨員帶頭群眾贊,百姓跟著黨員干”的良好局面。
環境好不好,“紅黑榜”里見分曉。
洪江區建立“五治”紅黑榜單,常態化開展“五美”評比活動,每月根據村民庭院衛生清潔、屋內整潔、參與義務清掃活動情況,通過“考評打分”+“積分兌換”的方式,曬“成績”、晾“不足”,上“紅黑榜”。
推廣“積分兌換”制,積累一定分數,即可到“鄉振超市”領取物資獎勵,變“要我干”為“我要干”,大大激發了群眾的內生動力。
“以前大家見面問候的第一句是:你吃飯了沒有?現在都直接是問:你把衛生搞好沒有?”對于環境帶來的改變,當地群眾津津樂道。
目前,全區累計創建美麗鄉村省級示范村3個、市級示范村4個、區級示范村10個,市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3個,成功打造特色鮮明的茅頭園村、鸕鶿村2個“鄉村振興美麗宜居創建示范點”。全區綠色村莊占總行政村的100%,村莊綠化覆蓋率達69.5%,遠高于村莊綠化覆蓋率30%的標準。
洪江區工委副書記、統戰部部長楊世勛說,洪江區將堅持因地制宜,小投入、微改造、大提升的思路,建設一批微菜園、微花園、微果園的微景觀,突出重點示范、以點帶面、全面提升,整區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著力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打造洪江版“富春山居圖”。
責任編輯:張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