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潼關:聚焦“五個創新”為鄉村振興凝聚供銷力量
近年來,陜西省潼關縣供銷聯社緊緊圍繞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主動作為、積極探索,從創新組織載體、經營方式、發展模式、服務方式、營銷方式等五方面入手,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強化基層體系建設,在服務“三農”工作、助力鄉村振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中創造了許多好經驗、好做法,逐漸探索出了潼關模式、潼關經驗,為有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興農富民貢獻供銷合作聯社一份力量。
一、主要做法
一是創新組織載體,發展“三社一會”。積極推進供銷“三會”組織體系建設,通過基層推選優秀社員代表50名,其中合作企業和農民社員代表40名,召開社員代表大會,健全完善理事會和監事會組織機構,強化供銷人才隊伍建設,推動供銷社向綜合化、專業化發展。高度重視供銷基層社、村級供銷綜合服務社、合作社聯合社、行業協會的發展工作,把發展“三社一會”擺在事關供銷社生存發展的重要位置。成立以縣社主任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基層社主任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重點抓好“三社一會”發展,從組織上保證了“三社一會”真正落到實處。2021年,該縣已提升改造鎮級基層社1家、恢復重建鎮級基層社4家和村級基層社4家,實現鎮級基層社全覆蓋;發展合作社聯合社2家、專業合作社10家、綜合服務社28家、各類協會4家,涵蓋全縣所有各鎮(辦)。
二是創新經營方式,推進“新網工程”。堅持為“三農”服務的宗旨,進一步擴面提質增效,開放辦社,合作辦社,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積極做好項目實施申報工作,爭取上級財政項目資金支持,爭取省市級新網項目15個,落實到位補助資金400余萬元。通過努力,將供銷發展基金和縣級“新網工程”納入財政預算,經過嚴格篩選審定,分別將供銷發展資金104萬元投入到5家企業和縣級新網資金60萬元落實到位10余家合作企業。同時,加強項目管理,嚴格按照有關文件要求在項目申報、建設、驗收、復檢等過程中按照程序,實事求是,確保項目發揮作用,提升供銷社實力和為農服務水平。
三是創新發展模式,提升社會化服務。以服務“三農”為宗旨,著力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依托合作企業,大力開展社會化服務,與縣域軟籽石榴、花椒、黃金桃龍頭企業合作,組建了2個軟籽石榴產業服務中心,1個花椒產業服務中心、1個黃金桃產業服務中心,為全縣村集體、農業經營主體、小農戶提供包括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全面系統、一體化服務。目前,已組建68人花椒產業服務隊,輻射全縣所有鎮(辦)村(社區),服務面積2萬余畝次,增加花椒收入2800萬元;依托潼翔聯合社為農服務中心,為全縣各村集體栽植管理軟籽石榴5000畝,開展苗木供應、修剪、施肥等專業技術服務3萬余畝次。截至目前,土地托管面積累計達3.3萬畝,累計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10萬畝次。
四是創新服務方式,拓寬發展空間。積極引入社會資本,破解供銷企業融資難題。通過招商引資,與浙商合資,注冊成立陜西大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開展黃金桃產業基地及休閑、觀光農業建設,已建成黃金桃示范基地500畝,苗木培育基地30畝,輻射帶動周邊群眾種植500畝;結合縣域鄉村振興示范鎮村建設,聯合渭南果業研究院設計四知村桃文化產業園區規劃,帶動村集體發展黃金桃300畝。建成了潼關首家鎮級供銷智慧超市并順利開業,以股份合作制形式恢復了全市第一家新型鎮級(代字營)、村級(港口)供銷社,完成15個村級供銷綜合服務社改造提升工作。全面規范普及推廣和使用“中國供銷合作社”標識,在全系統啟動了統一標識服工作、統一標識,展現供銷系統為農服務新形象。爭取了渭南市供銷合作社“三位一體”工作試點縣,推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提升發展水平,助力鄉村振興。目前,供銷縣域鄉村物流點已涵蓋2個鎮的6個行政村,其他鎮辦物流點正在建設。
五是創新營銷方式,暢通銷售渠道。推動線上線下相結合銷售方式,帶動群眾增收致富。一是縣供銷聯社理清工作思路,聯合扶貧辦,與縣27個扶貧專業合作社對接,將原縣電子孵化展示中心改造,重新改造成立供銷電子商務公司,建設面積約200平方米的“供銷e家”縣級展示廳及潼關農產品特色館,投資20多萬元建成高標準的虛擬演播室和直播室,構建村第一書記直播臺,推進“直播+農產品+電商”的新模式,融合公眾號、小程序、APP平臺為一體,借助網絡直播的喜聞樂見的新形式,宣傳潼關農產品,拓展銷售渠道,實現產銷對接。二是與本土電商企業進行股份制合作,其中供銷聯社占股份35%,渭南聯創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占股65%,運用“政府主導、合作社主產、電商主銷”的農產品銷售模式,拓寬銷售渠道。充分發揮傳統產業和經營網點優勢,在搭建縣鎮村三級電商網絡的基礎上,依托電商公司重點對軟籽石榴、花椒等特色農產品做出整體品牌網絡營銷規劃。2021年,全系統商品總銷售完成5.9億元,幫助農戶及合作社實現經濟收入900萬至1200萬元,其中電商銷售2400萬元,實現利潤150萬元。
二、取得成效
從2015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供銷聯社的精心指導下,潼關縣供銷聯社主動作為,真抓實干,綜合改革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綜合改革成效顯著。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以來,該縣太要鎮、代字營鎮供銷合作社分別榮獲了全國、省級“基層社標桿社”,供銷綜合改革經驗在全市進行了宣傳推廣;縣供銷聯社連續五年獲得渭南市供銷系統綜合業績考核一等獎;連續多年榮獲全縣改革工作先進單位。
二是社有資產保值增值。緊緊抓住供銷合作社社有企業改革契機,采取積極穩妥的措施促進社有資產保值增值,不斷優化社有資產機構,增強社有企業實力,推動了資產租賃管理不斷規范、資產整體價值不斷提升、資產管理成效不斷凸顯。
三是為農服務初見成效。堅持“為農、務農、姓農”的根本方向,通過完善組織體系,健全經營網絡,強化服務功能,供銷合作社通過與農民利益緊密聯結,讓供銷合作社與農民的距離更近。供銷社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不僅省時省力,還節約了成本,提升了農民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
四是主動融入成效明顯。經過多年努力,供銷合作社組織體系將更加健全,基層組織有效強化,系統優勢明顯增強,與農民利益聯結更加緊密,為農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備,縣鎮村三級服務網絡基本建成,助力鄉村振興效果更加明顯。
三、經驗啟示
供銷合作社是黨領導下的為農服務的綜合性合作經濟組織,是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該縣在深入推進供銷綜合改革中秉持為農服務初心,著力破解“涉農”瓶頸制約,全面拓展“務農”功能,為全面助推鄉村振興,發展縣域經濟,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借鑒。
一是實行社企分開是提高基層社運行效率的有益探索。推進了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基本實現政事分開、社企分開,聯合社開始由“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促進了社有企業健全管理制度、加快轉型發展。社有企業保留部分資產和股權收益,將具體業務經營交由資產經營公司開展,實現了資產、業務集中和人員統一調配,有利于發揮現代企業制度優勢,更好地適應市場競爭。
二是完善管理制度是促進基層社良性運轉的有效手段。基層社必須按照合作經濟組織要求,建立健全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制度,加強基層社內部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范基層社和農民社員利益分配關系,建立按交易額返利和股分紅相結合的分配制度,逐步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做到農民出資、農民參與、農民受益。供銷社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和經營規模大小,設置合理目標,嚴格考核激勵,充分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
三是搞活經營機制是增強基層社服務能力的根本動力。基層社本質上是市場主體,應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更多運用經濟手段開展經營服務。在業務拓展上應充分利用政策資源和市場資源,順應農業農村發展新趨勢和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拓展完善生產生活服務功能;在人員管理上應健全獎勵激勵機制,挖掘職工內在動力,才能把事業做大做強。
四是推行“兩網融合”是破解鄉村垃圾圍城的有效模式。開展“兩網融合”是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實現美麗鄉村綠色發展的必由之路。通過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生活垃圾處理體系,實現生活垃圾的減量化和資源化。積極發揮供銷社基層網絡優勢,推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與環衛清運網絡融合發展,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得到提升,為助力鄉村振興供銷力量。(中共潼關縣委改革辦 供稿)
陜西潼關:聚焦“五個創新”為鄉村振興凝聚供銷力量
時間:2022-06-07 10:39:26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網
作者:
近年來,陜西省潼關縣供銷聯社緊緊圍繞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主動作為、積極探索,從創新組織載體、經營方式、發展模式、服務方式、營銷方式等五方面入手,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強化基層體系建設,在服務“三農”工作、助力鄉村振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中創造了許多好經驗、好做法,逐漸探索出了潼關模式、潼關經驗,為有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興農富民貢獻供銷合作聯社一份力量。
一、主要做法
一是創新組織載體,發展“三社一會”。積極推進供銷“三會”組織體系建設,通過基層推選優秀社員代表50名,其中合作企業和農民社員代表40名,召開社員代表大會,健全完善理事會和監事會組織機構,強化供銷人才隊伍建設,推動供銷社向綜合化、專業化發展。高度重視供銷基層社、村級供銷綜合服務社、合作社聯合社、行業協會的發展工作,把發展“三社一會”擺在事關供銷社生存發展的重要位置。成立以縣社主任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基層社主任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重點抓好“三社一會”發展,從組織上保證了“三社一會”真正落到實處。2021年,該縣已提升改造鎮級基層社1家、恢復重建鎮級基層社4家和村級基層社4家,實現鎮級基層社全覆蓋;發展合作社聯合社2家、專業合作社10家、綜合服務社28家、各類協會4家,涵蓋全縣所有各鎮(辦)。
二是創新經營方式,推進“新網工程”。堅持為“三農”服務的宗旨,進一步擴面提質增效,開放辦社,合作辦社,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積極做好項目實施申報工作,爭取上級財政項目資金支持,爭取省市級新網項目15個,落實到位補助資金400余萬元。通過努力,將供銷發展基金和縣級“新網工程”納入財政預算,經過嚴格篩選審定,分別將供銷發展資金104萬元投入到5家企業和縣級新網資金60萬元落實到位10余家合作企業。同時,加強項目管理,嚴格按照有關文件要求在項目申報、建設、驗收、復檢等過程中按照程序,實事求是,確保項目發揮作用,提升供銷社實力和為農服務水平。
三是創新發展模式,提升社會化服務。以服務“三農”為宗旨,著力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依托合作企業,大力開展社會化服務,與縣域軟籽石榴、花椒、黃金桃龍頭企業合作,組建了2個軟籽石榴產業服務中心,1個花椒產業服務中心、1個黃金桃產業服務中心,為全縣村集體、農業經營主體、小農戶提供包括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全面系統、一體化服務。目前,已組建68人花椒產業服務隊,輻射全縣所有鎮(辦)村(社區),服務面積2萬余畝次,增加花椒收入2800萬元;依托潼翔聯合社為農服務中心,為全縣各村集體栽植管理軟籽石榴5000畝,開展苗木供應、修剪、施肥等專業技術服務3萬余畝次。截至目前,土地托管面積累計達3.3萬畝,累計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10萬畝次。
四是創新服務方式,拓寬發展空間。積極引入社會資本,破解供銷企業融資難題。通過招商引資,與浙商合資,注冊成立陜西大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開展黃金桃產業基地及休閑、觀光農業建設,已建成黃金桃示范基地500畝,苗木培育基地30畝,輻射帶動周邊群眾種植500畝;結合縣域鄉村振興示范鎮村建設,聯合渭南果業研究院設計四知村桃文化產業園區規劃,帶動村集體發展黃金桃300畝。建成了潼關首家鎮級供銷智慧超市并順利開業,以股份合作制形式恢復了全市第一家新型鎮級(代字營)、村級(港口)供銷社,完成15個村級供銷綜合服務社改造提升工作。全面規范普及推廣和使用“中國供銷合作社”標識,在全系統啟動了統一標識服工作、統一標識,展現供銷系統為農服務新形象。爭取了渭南市供銷合作社“三位一體”工作試點縣,推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提升發展水平,助力鄉村振興。目前,供銷縣域鄉村物流點已涵蓋2個鎮的6個行政村,其他鎮辦物流點正在建設。
五是創新營銷方式,暢通銷售渠道。推動線上線下相結合銷售方式,帶動群眾增收致富。一是縣供銷聯社理清工作思路,聯合扶貧辦,與縣27個扶貧專業合作社對接,將原縣電子孵化展示中心改造,重新改造成立供銷電子商務公司,建設面積約200平方米的“供銷e家”縣級展示廳及潼關農產品特色館,投資20多萬元建成高標準的虛擬演播室和直播室,構建村第一書記直播臺,推進“直播+農產品+電商”的新模式,融合公眾號、小程序、APP平臺為一體,借助網絡直播的喜聞樂見的新形式,宣傳潼關農產品,拓展銷售渠道,實現產銷對接。二是與本土電商企業進行股份制合作,其中供銷聯社占股份35%,渭南聯創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占股65%,運用“政府主導、合作社主產、電商主銷”的農產品銷售模式,拓寬銷售渠道。充分發揮傳統產業和經營網點優勢,在搭建縣鎮村三級電商網絡的基礎上,依托電商公司重點對軟籽石榴、花椒等特色農產品做出整體品牌網絡營銷規劃。2021年,全系統商品總銷售完成5.9億元,幫助農戶及合作社實現經濟收入900萬至1200萬元,其中電商銷售2400萬元,實現利潤150萬元。
二、取得成效
從2015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供銷聯社的精心指導下,潼關縣供銷聯社主動作為,真抓實干,綜合改革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綜合改革成效顯著。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以來,該縣太要鎮、代字營鎮供銷合作社分別榮獲了全國、省級“基層社標桿社”,供銷綜合改革經驗在全市進行了宣傳推廣;縣供銷聯社連續五年獲得渭南市供銷系統綜合業績考核一等獎;連續多年榮獲全縣改革工作先進單位。
二是社有資產保值增值。緊緊抓住供銷合作社社有企業改革契機,采取積極穩妥的措施促進社有資產保值增值,不斷優化社有資產機構,增強社有企業實力,推動了資產租賃管理不斷規范、資產整體價值不斷提升、資產管理成效不斷凸顯。
三是為農服務初見成效。堅持“為農、務農、姓農”的根本方向,通過完善組織體系,健全經營網絡,強化服務功能,供銷合作社通過與農民利益緊密聯結,讓供銷合作社與農民的距離更近。供銷社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不僅省時省力,還節約了成本,提升了農民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
四是主動融入成效明顯。經過多年努力,供銷合作社組織體系將更加健全,基層組織有效強化,系統優勢明顯增強,與農民利益聯結更加緊密,為農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備,縣鎮村三級服務網絡基本建成,助力鄉村振興效果更加明顯。
三、經驗啟示
供銷合作社是黨領導下的為農服務的綜合性合作經濟組織,是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該縣在深入推進供銷綜合改革中秉持為農服務初心,著力破解“涉農”瓶頸制約,全面拓展“務農”功能,為全面助推鄉村振興,發展縣域經濟,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借鑒。
一是實行社企分開是提高基層社運行效率的有益探索。推進了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基本實現政事分開、社企分開,聯合社開始由“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促進了社有企業健全管理制度、加快轉型發展。社有企業保留部分資產和股權收益,將具體業務經營交由資產經營公司開展,實現了資產、業務集中和人員統一調配,有利于發揮現代企業制度優勢,更好地適應市場競爭。
二是完善管理制度是促進基層社良性運轉的有效手段。基層社必須按照合作經濟組織要求,建立健全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制度,加強基層社內部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范基層社和農民社員利益分配關系,建立按交易額返利和股分紅相結合的分配制度,逐步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做到農民出資、農民參與、農民受益。供銷社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和經營規模大小,設置合理目標,嚴格考核激勵,充分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
三是搞活經營機制是增強基層社服務能力的根本動力。基層社本質上是市場主體,應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更多運用經濟手段開展經營服務。在業務拓展上應充分利用政策資源和市場資源,順應農業農村發展新趨勢和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拓展完善生產生活服務功能;在人員管理上應健全獎勵激勵機制,挖掘職工內在動力,才能把事業做大做強。
四是推行“兩網融合”是破解鄉村垃圾圍城的有效模式。開展“兩網融合”是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實現美麗鄉村綠色發展的必由之路。通過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生活垃圾處理體系,實現生活垃圾的減量化和資源化。積極發揮供銷社基層網絡優勢,推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與環衛清運網絡融合發展,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得到提升,為助力鄉村振興供銷力量。(中共潼關縣委改革辦 供稿)
責任編輯: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