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潼關:強化品牌戰略驅動 引領縣域經濟發展
品牌是一個企業乃至一個國家綜合競爭力的集中表現,是一個城市走向全國、走向世界重要的響亮名片,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靈魂。如何強化品牌驅動、發展品牌經濟,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潼關縣把實施品牌戰略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以打造潼關黃金、潼關軟籽石榴、潼關肉夾饃、潼關醬菜、潼關古城“五大品牌”為主攻方向,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企業主體作用,不斷增強品牌意識,形成品牌積聚和衍生效應,努力走出一條以品牌經濟為載體,推進產業升級的潼關特色化發展之路。
一、品牌創建的基本情況
近幾年來,潼關立足縣情,大力實施品牌創建,用品牌戰略提升經濟競爭實力,拉動了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一批優勢產業和產業品牌成效凸現。
一是打造潼關黃金品牌。立足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通過不斷優化提升產業結構,瞄準新需求創新全產業鏈,黃金產業轉型初具規模。先后榮獲了“華夏金城”“中國黃金十強縣”等諸多榮譽。目前,全縣黃金企業總資產達30億元,從業人員5000余人,2021年黃金產業累計完成產值43.1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3%;潼關首飾城年銷售額約10億元,年利潤約4千萬元,潼關首飾城全國有名,西北第一。
二是打造潼關軟籽石榴品牌。以發展軟籽石榴為著力點,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推動、示范帶動、推動群眾自愿的方式,建設中國軟籽石榴第一縣。2021年,全縣發展軟籽石榴4.84萬余畝,年產量8000噸,產值1.5億元,占全縣農業總產值的13.2%。目前,潼關“軟籽石榴”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潼關紅寶石軟籽石榴農民專業合作社石榴基地”被評為“中國優質石榴基地”稱號,注冊的“岳瀆果園”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權威認證,在第二屆中國石榴博覽會獲得金獎。
三是打造潼關肉夾饃品牌。緊抓品牌建設,從出臺支持潼關小吃發展優惠政策,給予食品加工企業培訓、創業、獎勵等方面政策支持,到投資建設食品產業集聚區,為食品加工產業規?;l展提供“孵化基地”。目前,全國潼關肉夾饃直營店有3000多家,年產值超過2億元,品牌加盟店超萬家,標注“潼關肉夾饃”的實體店遍布大中城市,帶動從業人員10萬多人,經濟效益顯著?!颁P肉夾饃是陜西省級非遺,2015年在國家知識產權局注冊了“潼關肉夾饃”商標。
四是打造潼關醬菜品牌。潼關醬菜歷史悠久,1915年,潼關醬菜獲巴拿馬世界名特食品博覽會銀獎,現有“潼冠”“萬盛園”“古城”“二肖灣”“肖灣”“紀師傅”等6個注冊品牌,其中“潼冠”醬菜獲得“中華老字號”,“萬盛園”醬菜獲得陜西著名品牌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榮譽。目前,全縣從事醬菜生產的共有6家,其中企業3家,個體戶3家,全縣年生產醬菜700余噸,年產值2000余萬元。
五是打造潼關古城品牌。堅持一“一城三園一街”和“十里畫廊·慢游潼關”兩大旅游體系位重點,聚力打造潼關古城景區。景區位于秦東鎮,總投資30億元,規劃面積6.2平方公里,分為景觀觀賞區、古城風貌商貿區和溫泉度假區三部分,預計2023年前完成整體投資。目前,潼關古城已成為國家4A級景區。
二、品牌創建面臨的困惑
一是面臨多層次品牌使用上難題。有些區域公用品牌在尚未打響自身知名度和影響力之前,就想通過向本土知名企業授權并“收費”許可使用“標識”。比如,2021年網絡出現的潼關肉夾饃風波。
二是市場化思維薄弱扶持環節錯位。很多地方對于產業、企業補貼扶持政策更多向上游的種養殖、加工等生產環節傾斜,缺少下游的渠道建設、品牌宣傳、營銷拓展等扶持。
三是商標方面存在意識不夠行動遲緩。很多地方,在區域公用品牌打造上,出現規劃好的品牌的商標,早就被企業注冊的情況,導致地方政府的區域公用品牌無法有效推進。
四是知識產權方面存在厚此薄彼現象。在知識產權、專利權方面更多重視“技術”創新,而對于“產品創新”的重視有待提高。
三、品牌創建面臨的機遇挑戰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品牌已涵蓋縣域經濟社會諸多方面,成為反映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標志,品牌經濟已成為一個城市或地區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就潼關縣發展現狀而言,實施品牌戰略,發展品牌經濟,是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全面轉型發展,推動縣域經濟加快發展的有效路徑。
一是實施品牌創建是增強縣域經濟實力的迫切需求??h域經濟是縣級行政區劃范圍內的區域經濟,是城鎮經濟與農村經濟的結合體,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發展縣域經濟,品牌打造成為最主要的抓手。品牌在鄉村振興、縣域經濟發展中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在已成為必不可少的推動力量。當前,潼關縣經濟實力總體競爭力不強,要在日趨激烈的競爭態勢下贏得發展主動權,必須高度重視和發展品牌經濟,大力實施品牌戰略,進一步創立和發展潼關品牌,以品牌的發展帶動經濟發展,提高潼關經濟競爭。
二是實施品牌創建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迫切需求。當前,競爭優勢以品牌優勢最難模仿、最難超越,是最為持久、最具競爭力的優勢。就潼關而言,大多數企業規模小、資源依賴度強、科技含量不高;多數農產品產品附加值較低、市場競爭能力較弱、品牌知名度較低。通過實施品牌帶動,從粗放經營到集約經營轉變,從單純依靠資源優勢到依靠技術資源等綜合優勢轉變,進而有效推動潼關縣經濟增長方式的不斷轉變,逐步改變目前潼關縣部分行業和產品在市場競爭中過度依賴自然資源,依賴低成本、低價格的狀況,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份額,實現潼關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三是實施品牌創建是提升潼關對外形象的迫切需求。品牌是一個地方的名片,可以彰顯特色、展示形象。潼關位于陜西東大門,總面積 526 平方公里,雄踞秦、晉、豫三省要沖之地,地勢險要,南有秦嶺,北有黃河,黃金資源得天獨厚,是全國重要黃金生產縣,被中國黃金協會授予“華夏金城”榮譽稱號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居中華十大名關第二位,素有“天下第一關”的美譽。打造和推介這些潼關品牌的過程,也是展示潼關、推介潼關的過程。因此,通過合理運作潼關縣特有品牌,充分利用品牌效應,形成產品、企業品牌與區域品牌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既可以不斷提升產品、企業、行業和地區的知名度,擴大品牌影響,又可以提升潼關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四是實施品牌創建是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迫切需求。品牌創建是培育鄉村產業,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助推做大產業經濟的有效手段。依托主導產業實施品牌創建,不僅是產業發展的大事,也是“一把手工程”,這是因為主導產業事關百姓生計,是地方經濟的“火車頭”。以潼關軟籽石榴為例,軟籽石榴是潼關農業的主導產業,也是縣域經濟的特色產業。經過多年發展,軟籽石榴果產業形成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局面,短短幾年創造了數億元的產值,成為全縣農民致富增收的“軟黃金”??梢哉f,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階段,做好品牌創建這篇大文章,就抓住了鄉村振興的“牛鼻子”。
四、品牌創建的對策建議
進入新發展階段,培育壯大縣域品牌已成為擴大內需的一個重要抓手。正因為出現這樣轉變,越來越多地區開始走上品牌之路,努力通過品牌塑造來推動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形成品牌創建合力。實施品牌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政府發揮先導作用。要成立潼關縣品牌創建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和協調全縣品牌創建工作。同時,要通過“企業主動,政府推動,部門聯動”的方式來營造全社會尊重品牌、支持品牌、保護品牌、爭創品牌的良好氛圍。政府要通過相關政策措施的推動、支持和激勵,提高企業創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部門要通過宣傳發動、上門服務、技術指導等形式,積極引導企業樹立品牌觀念,增強品牌意識,積極爭創各類品牌;企業要轉變經營理念,充分認識到創品牌是市場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是關系企業自身發展的大事,只有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制定品牌發展規劃,加大創牌資金投入,全力打造企業名牌產品,企業才能走上發展壯大的道路。
二是突出工作重點,增強品牌創建實效。立足資源優勢,做大特色品牌。依托黃金資源優勢,積極引導黃金生產企業開發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實施首飾城提升改造,增強“買首飾·來潼關”影響力,樹立一批質量標桿和品牌培育示范企業,打造潼關黃金知名品牌。依托農產品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品牌,重點圍繞軟籽石榴、花椒等,培育一批知名農林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知名農產品企業品牌。深入挖掘潼關文化旅游資源,加大潼關古城景區旅游開發推介,叫響潼關文旅品牌,爭創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鼓勵龍頭企業爭當行業品牌的領頭羊,聚焦食品加工貿易產業,發展潼關肉夾饃總部經濟,實現產業標準化、市場化、品牌化。強化基礎管理,培育發展品牌。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內先進標準,提升產品競爭實力,為品牌競爭力提升贏得主動權,推動引進品牌的延伸和擴張,實現名牌產品的系列化、多元化,推動潼關縣品牌經濟發展。
三是健全長效機制,激發品牌創建活力。建立健全創品牌激勵機制。對品牌創建工作實行專項獎勵支持。建立考核機制,對扶持品牌創建有功的部門給予一定金額的獎勵和補助,充分發揮政府對品牌創建工作的鼓勵和引導作用。加強信息服務,及時獲取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的產品目錄信息,告知企業,幫助申報,抓好落實。加強對示范品牌的后續監管,實施動態管理和跟蹤評價,研究制定退出辦法,對不能持續達標的單位及時進行淘汰。
四是廣泛宣傳發動,營造品牌創建環境。開展形式多樣宣傳教育,向社會各界廣泛宣傳品牌戰略的重要性,切實增強全社會創建品牌的意識。深入宣傳商標法律法規及相關業務知識,進一步拓寬商標品牌宣傳普及面,增強企業利用商標品牌拓展市場、保護權益的意識。加強行政指導,引導企業加大商標注冊力度,積極申報馳名商標和著名商標認定,加快商標品牌化進程,提高商標品牌價值。加強對潼關公用品牌宣傳的總體策劃和系統推進,支持品牌整體推廣。組織媒體開展主題宣傳活動,講好潼關品牌故事,加大對知名品牌企業宣傳報道力度,推動全社會形成品牌消費和綠色消費理念,創造人人愛護品牌、關心品牌、享受品牌的社會氛圍。(中共潼關縣委政研室 供稿)
陜西潼關:強化品牌戰略驅動 引領縣域經濟發展
時間:2022-05-26 15:22:10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網
作者:
品牌是一個企業乃至一個國家綜合競爭力的集中表現,是一個城市走向全國、走向世界重要的響亮名片,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靈魂。如何強化品牌驅動、發展品牌經濟,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潼關縣把實施品牌戰略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以打造潼關黃金、潼關軟籽石榴、潼關肉夾饃、潼關醬菜、潼關古城“五大品牌”為主攻方向,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企業主體作用,不斷增強品牌意識,形成品牌積聚和衍生效應,努力走出一條以品牌經濟為載體,推進產業升級的潼關特色化發展之路。
一、品牌創建的基本情況
近幾年來,潼關立足縣情,大力實施品牌創建,用品牌戰略提升經濟競爭實力,拉動了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一批優勢產業和產業品牌成效凸現。
一是打造潼關黃金品牌。立足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通過不斷優化提升產業結構,瞄準新需求創新全產業鏈,黃金產業轉型初具規模。先后榮獲了“華夏金城”“中國黃金十強縣”等諸多榮譽。目前,全縣黃金企業總資產達30億元,從業人員5000余人,2021年黃金產業累計完成產值43.1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3%;潼關首飾城年銷售額約10億元,年利潤約4千萬元,潼關首飾城全國有名,西北第一。
二是打造潼關軟籽石榴品牌。以發展軟籽石榴為著力點,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推動、示范帶動、推動群眾自愿的方式,建設中國軟籽石榴第一縣。2021年,全縣發展軟籽石榴4.84萬余畝,年產量8000噸,產值1.5億元,占全縣農業總產值的13.2%。目前,潼關“軟籽石榴”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潼關紅寶石軟籽石榴農民專業合作社石榴基地”被評為“中國優質石榴基地”稱號,注冊的“岳瀆果園”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權威認證,在第二屆中國石榴博覽會獲得金獎。
三是打造潼關肉夾饃品牌。緊抓品牌建設,從出臺支持潼關小吃發展優惠政策,給予食品加工企業培訓、創業、獎勵等方面政策支持,到投資建設食品產業集聚區,為食品加工產業規?;l展提供“孵化基地”。目前,全國潼關肉夾饃直營店有3000多家,年產值超過2億元,品牌加盟店超萬家,標注“潼關肉夾饃”的實體店遍布大中城市,帶動從業人員10萬多人,經濟效益顯著?!颁P肉夾饃是陜西省級非遺,2015年在國家知識產權局注冊了“潼關肉夾饃”商標。
四是打造潼關醬菜品牌。潼關醬菜歷史悠久,1915年,潼關醬菜獲巴拿馬世界名特食品博覽會銀獎,現有“潼冠”“萬盛園”“古城”“二肖灣”“肖灣”“紀師傅”等6個注冊品牌,其中“潼冠”醬菜獲得“中華老字號”,“萬盛園”醬菜獲得陜西著名品牌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榮譽。目前,全縣從事醬菜生產的共有6家,其中企業3家,個體戶3家,全縣年生產醬菜700余噸,年產值2000余萬元。
五是打造潼關古城品牌。堅持一“一城三園一街”和“十里畫廊·慢游潼關”兩大旅游體系位重點,聚力打造潼關古城景區。景區位于秦東鎮,總投資30億元,規劃面積6.2平方公里,分為景觀觀賞區、古城風貌商貿區和溫泉度假區三部分,預計2023年前完成整體投資。目前,潼關古城已成為國家4A級景區。
二、品牌創建面臨的困惑
一是面臨多層次品牌使用上難題。有些區域公用品牌在尚未打響自身知名度和影響力之前,就想通過向本土知名企業授權并“收費”許可使用“標識”。比如,2021年網絡出現的潼關肉夾饃風波。
二是市場化思維薄弱扶持環節錯位。很多地方對于產業、企業補貼扶持政策更多向上游的種養殖、加工等生產環節傾斜,缺少下游的渠道建設、品牌宣傳、營銷拓展等扶持。
三是商標方面存在意識不夠行動遲緩。很多地方,在區域公用品牌打造上,出現規劃好的品牌的商標,早就被企業注冊的情況,導致地方政府的區域公用品牌無法有效推進。
四是知識產權方面存在厚此薄彼現象。在知識產權、專利權方面更多重視“技術”創新,而對于“產品創新”的重視有待提高。
三、品牌創建面臨的機遇挑戰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品牌已涵蓋縣域經濟社會諸多方面,成為反映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標志,品牌經濟已成為一個城市或地區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就潼關縣發展現狀而言,實施品牌戰略,發展品牌經濟,是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全面轉型發展,推動縣域經濟加快發展的有效路徑。
一是實施品牌創建是增強縣域經濟實力的迫切需求??h域經濟是縣級行政區劃范圍內的區域經濟,是城鎮經濟與農村經濟的結合體,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發展縣域經濟,品牌打造成為最主要的抓手。品牌在鄉村振興、縣域經濟發展中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在已成為必不可少的推動力量。當前,潼關縣經濟實力總體競爭力不強,要在日趨激烈的競爭態勢下贏得發展主動權,必須高度重視和發展品牌經濟,大力實施品牌戰略,進一步創立和發展潼關品牌,以品牌的發展帶動經濟發展,提高潼關經濟競爭。
二是實施品牌創建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迫切需求。當前,競爭優勢以品牌優勢最難模仿、最難超越,是最為持久、最具競爭力的優勢。就潼關而言,大多數企業規模小、資源依賴度強、科技含量不高;多數農產品產品附加值較低、市場競爭能力較弱、品牌知名度較低。通過實施品牌帶動,從粗放經營到集約經營轉變,從單純依靠資源優勢到依靠技術資源等綜合優勢轉變,進而有效推動潼關縣經濟增長方式的不斷轉變,逐步改變目前潼關縣部分行業和產品在市場競爭中過度依賴自然資源,依賴低成本、低價格的狀況,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份額,實現潼關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三是實施品牌創建是提升潼關對外形象的迫切需求。品牌是一個地方的名片,可以彰顯特色、展示形象。潼關位于陜西東大門,總面積 526 平方公里,雄踞秦、晉、豫三省要沖之地,地勢險要,南有秦嶺,北有黃河,黃金資源得天獨厚,是全國重要黃金生產縣,被中國黃金協會授予“華夏金城”榮譽稱號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居中華十大名關第二位,素有“天下第一關”的美譽。打造和推介這些潼關品牌的過程,也是展示潼關、推介潼關的過程。因此,通過合理運作潼關縣特有品牌,充分利用品牌效應,形成產品、企業品牌與區域品牌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既可以不斷提升產品、企業、行業和地區的知名度,擴大品牌影響,又可以提升潼關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四是實施品牌創建是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迫切需求。品牌創建是培育鄉村產業,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助推做大產業經濟的有效手段。依托主導產業實施品牌創建,不僅是產業發展的大事,也是“一把手工程”,這是因為主導產業事關百姓生計,是地方經濟的“火車頭”。以潼關軟籽石榴為例,軟籽石榴是潼關農業的主導產業,也是縣域經濟的特色產業。經過多年發展,軟籽石榴果產業形成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局面,短短幾年創造了數億元的產值,成為全縣農民致富增收的“軟黃金”??梢哉f,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階段,做好品牌創建這篇大文章,就抓住了鄉村振興的“牛鼻子”。
四、品牌創建的對策建議
進入新發展階段,培育壯大縣域品牌已成為擴大內需的一個重要抓手。正因為出現這樣轉變,越來越多地區開始走上品牌之路,努力通過品牌塑造來推動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形成品牌創建合力。實施品牌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政府發揮先導作用。要成立潼關縣品牌創建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和協調全縣品牌創建工作。同時,要通過“企業主動,政府推動,部門聯動”的方式來營造全社會尊重品牌、支持品牌、保護品牌、爭創品牌的良好氛圍。政府要通過相關政策措施的推動、支持和激勵,提高企業創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部門要通過宣傳發動、上門服務、技術指導等形式,積極引導企業樹立品牌觀念,增強品牌意識,積極爭創各類品牌;企業要轉變經營理念,充分認識到創品牌是市場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是關系企業自身發展的大事,只有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制定品牌發展規劃,加大創牌資金投入,全力打造企業名牌產品,企業才能走上發展壯大的道路。
二是突出工作重點,增強品牌創建實效。立足資源優勢,做大特色品牌。依托黃金資源優勢,積極引導黃金生產企業開發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實施首飾城提升改造,增強“買首飾·來潼關”影響力,樹立一批質量標桿和品牌培育示范企業,打造潼關黃金知名品牌。依托農產品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品牌,重點圍繞軟籽石榴、花椒等,培育一批知名農林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知名農產品企業品牌。深入挖掘潼關文化旅游資源,加大潼關古城景區旅游開發推介,叫響潼關文旅品牌,爭創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鼓勵龍頭企業爭當行業品牌的領頭羊,聚焦食品加工貿易產業,發展潼關肉夾饃總部經濟,實現產業標準化、市場化、品牌化。強化基礎管理,培育發展品牌。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內先進標準,提升產品競爭實力,為品牌競爭力提升贏得主動權,推動引進品牌的延伸和擴張,實現名牌產品的系列化、多元化,推動潼關縣品牌經濟發展。
三是健全長效機制,激發品牌創建活力。建立健全創品牌激勵機制。對品牌創建工作實行專項獎勵支持。建立考核機制,對扶持品牌創建有功的部門給予一定金額的獎勵和補助,充分發揮政府對品牌創建工作的鼓勵和引導作用。加強信息服務,及時獲取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的產品目錄信息,告知企業,幫助申報,抓好落實。加強對示范品牌的后續監管,實施動態管理和跟蹤評價,研究制定退出辦法,對不能持續達標的單位及時進行淘汰。
四是廣泛宣傳發動,營造品牌創建環境。開展形式多樣宣傳教育,向社會各界廣泛宣傳品牌戰略的重要性,切實增強全社會創建品牌的意識。深入宣傳商標法律法規及相關業務知識,進一步拓寬商標品牌宣傳普及面,增強企業利用商標品牌拓展市場、保護權益的意識。加強行政指導,引導企業加大商標注冊力度,積極申報馳名商標和著名商標認定,加快商標品牌化進程,提高商標品牌價值。加強對潼關公用品牌宣傳的總體策劃和系統推進,支持品牌整體推廣。組織媒體開展主題宣傳活動,講好潼關品牌故事,加大對知名品牌企業宣傳報道力度,推動全社會形成品牌消費和綠色消費理念,創造人人愛護品牌、關心品牌、享受品牌的社會氛圍。(中共潼關縣委政研室 供稿)
責任編輯: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