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團情亦深
黨的群團工作是黨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群團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就群團組織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作為一名黨員干部,我非常有幸能夠走上群團工作之路......
決戰決勝,轉戰群團
2021年1月26日下午,我到縣僑聯報到,縣委組織部到縣僑聯宣布縣委決定,我任鳳慶縣歸國華僑聯合會黨組書記、主席,免去縣人民政府扶貧開發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職務。以此為標志,結束了我在鳳慶縣扶貧辦主要負責人崗位上8年零4個月的履職歲月。
關于自己的扶貧經歷,自己有許多收獲和感受,在調離扶貧辦之際,寫過一首小詩《無悔攻堅路》:“吾無悔,能拿八年聊‘曾經’;吾無怨,能走八年攻堅路。多少故事激勵我,一路艱辛一路歌”。還寫過一首歌《無悔扶貧路》,被“學習強國”平臺收錄采用。還曾寫過一篇體會文章《我的扶貧故事》,在中國扶貧網上刊發,當然這些,還無以表達我的體會和感受!
記得在崗位調整前,領導找我談話,肯定和認可了我在縣扶貧辦期間的工作,談到鳳慶縣已經實現高質量脫貧,鳳慶縣扶貧辦在統籌協調全縣脫貧攻堅過程中工作扎實有效,在獲得省市表彰的基礎上,已經層層推薦,被公示確定為中共中央、國務院表彰的“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對象。領導在肯定和鼓勵我的同時,鑒于我在縣扶貧辦主要負責人崗位上任職時間長的實際,征求對我進行崗位交流調整的想法,這也體現了領導對我的關心關愛。當時,全程經歷了脫貧攻堅的我,向領導匯報了三個真實想法和感受:第一,感謝組織的關心關愛,能夠全程參與脫貧攻堅,是組織的培養和鼓勵、是組織提供的平臺和機會;第二,關于自己的進退留轉,堅決服從組織安排;第三,如果可能,愿意到群團部門學習實踐。
群團有情,溫暖吾心
到群團部門工作,對我而言可以說是相對陌生的領域,過去僅是接觸和了解,到僑聯工作后,通過學習接觸,由衷感受到群團組織可謂“小部門、小社會、大作用”。所謂“小部門”,就是群團部門人少、資源少;所謂“小社會”,就是再小的群團部門,也聯系服務著一個特定的群體,政策業務涉及各行業領域、方方面面;所謂“大作用”,就是將群團工作做好了,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是明顯的。
我們縣僑聯與縣工商聯、科協在原老縣委辦公樓同一樓層辦公,三家單位一直互幫互助、團結友愛;除此之外,工會、共青團、殘聯、婦聯、文聯、紅十字會、社科聯等群團組織,一直都傳承著合力攻堅、抱團發展的良好傳統,遇到重點難點工作都一起商量,一起出主意、想辦法。我到縣僑聯工作后,得到了各群團部門的大力支持,2021年11月,縣僑聯、縣紅十字會、縣工商聯、縣文聯等群團部門抱團協作,在縣中醫院的支持幫助下,聯合組建群團志愿服務隊,組織帶領醫療專家人員先后到鳳山鎮鳳山社區和郭大寨鄉邦貴村,開展“凝聚僑心、為僑服務”送醫送藥送健康服務群眾活動,有效推動群團互聯共建工作走深走實,下鄉送“健康禮包”深受基層群眾歡迎。 2022年新春佳節到來前夕,縣僑聯、縣委統戰部、縣紅十字會、縣工商聯、縣文聯、縣社科聯,聯合開展2022年迎新春走基層送溫暖送祝?;顒?,對重點歸僑僑眷、特殊困難歸僑僑眷、基層僑務干部開展慰問,同時開展文化下鄉、社科知識宣傳等活動。除此之外,我們開展的聯合招商工作也卓有成效。
到縣僑聯工作一年多來,我深深感受到,群團組織像一個大家庭,這里充滿溫情、溫馨,處處充滿著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正能量!
一段“僑”史,盡是“僑”情
鳳慶縣有僑務工作對象12508人,其中歸僑僑眷8000多人,僑居海外華人華僑4000多人,歸僑僑眷散居于全縣13個鄉鎮。
到僑聯工作,對我而言是新的領域,通過學習調研和實踐,我已融入了這里,與“僑”產生了感情、對“僑”有了依戀,更對僑聯工作有了發自肺腑的認識和感受:一是僑聯人少事不小。到僑聯工作后,我最大的學習體會是:僑聯組織的發展史就是堅定不移“跟黨走”的歷史。僑聯與僑、與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緊密相連。習近平總書記對華僑華人有深厚的感情,對僑務工作有深入的思考,明確并高度肯定海外僑胞的地位作用,明確凝聚僑心僑力同圓共享中國夢的新時代僑務工作主題、“根”“魂”“夢”的新時代僑務工作主線、“三有利”的新時代僑務工作原則、“大僑務”的新時代僑務工作格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時代僑務工作重點以及“貼心人”、“實干家”的僑務干部隊伍建設要求。這些重要論述充分證明僑聯工作的重要,更為我們做好新時代僑聯工作指明了方向。二是僑聯人少善擔當。在充分學習調研的基礎上,我們僑聯班子進一步統一了思想,明確了圍繞以黨建帶僑建“一條主線”,抓好僑聯組織自身建設、僑務工作陣地建設“兩個建設”,做好維權服務、聯誼聚力、服務中心“三項重點工作”的“一二三”工作思路,精心建強組織引領,超前謀劃僑務工作,抓好各項工作落實,奮力開創僑務工作新局面。2021年積極籌集資金,開展僑界重點人士、困難歸僑僑眷160多人慰問工作;開展“金秋助學”活動,發放助學金19500元;2021年實施歸僑僑眷生活困難補助項目1個,“僑胞之家”項目1個,民俗文化“歌舞”培訓項目1個, 建成涉僑多元化調解室1個,實施送醫送藥項目1個。與此同時,縣僑聯還積極參與做好掛鉤聯系行政村的鄉村振興工作,扎實做好縣上安排縣僑聯負責1住宅小區和一個賓館的疫情防控工作。三是僑聯人少是一家。鳳慶縣僑聯成立于1991年,現有人員6名,主席1名,副主席2名,職工3名??h僑聯人少,但溫馨似一家。與我搭班子的兩位副主席都是責任心較強的女同志,都是我的老大姐;李艷艷副主席還曾經是我在鄉鎮工作時的老領導,楊少波副主席雖然還兼任著縣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但對于僑聯分管工作也是盡心盡力。三位職工對工作兢兢業業,陳鑫同志工作責任心強、政治素質好,日常業務頂呱呱;高澤然同志人品好、具有大局意識、中心工作爭著干;剛剛調入縣僑聯的王爭壽同志當過兵、呆過基層、在過縣級部門,急難險重工作頂得上。我的前任縣僑聯主席王金鳳同志,以及在僑聯退休的楊月華、薛波、楊國義三位老同志,對僑聯也非常有感情,都積極支持僑聯改革發展工作。同時,省市僑聯對我們基層僑聯也親如一家,省僑聯徐盛興副主席、李愛民部長、李剛同志、隋新同志,市僑聯向亦武主席、江鴻斌副主席、姚先移副主席、字仲卿同志、周仕凱同志,等等,都非常關心關愛我們,多次深入鳳慶指導鼓勵和幫助工作,讓我們由衷感受到僑聯系統大家庭的溫馨、更加深了我對“僑”這個大家庭的熱愛和依戀!
沐浴著新春的朝露陽光,回顧自己學習工作的點點滴滴,為自己能夠生逢偉大的新時代、能夠全程參與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能夠親身經歷黨的基層群團組織改革發展,而感到無比幸福和美好!群團之路,我愿繼續;走好群團之路,我有決心、更有信心!
群團情亦深
時間:2022-05-19 17:13:00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網
作者:徐志坤
黨的群團工作是黨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群團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就群團組織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作為一名黨員干部,我非常有幸能夠走上群團工作之路......
決戰決勝,轉戰群團
2021年1月26日下午,我到縣僑聯報到,縣委組織部到縣僑聯宣布縣委決定,我任鳳慶縣歸國華僑聯合會黨組書記、主席,免去縣人民政府扶貧開發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職務。以此為標志,結束了我在鳳慶縣扶貧辦主要負責人崗位上8年零4個月的履職歲月。
關于自己的扶貧經歷,自己有許多收獲和感受,在調離扶貧辦之際,寫過一首小詩《無悔攻堅路》:“吾無悔,能拿八年聊‘曾經’;吾無怨,能走八年攻堅路。多少故事激勵我,一路艱辛一路歌”。還寫過一首歌《無悔扶貧路》,被“學習強國”平臺收錄采用。還曾寫過一篇體會文章《我的扶貧故事》,在中國扶貧網上刊發,當然這些,還無以表達我的體會和感受!
記得在崗位調整前,領導找我談話,肯定和認可了我在縣扶貧辦期間的工作,談到鳳慶縣已經實現高質量脫貧,鳳慶縣扶貧辦在統籌協調全縣脫貧攻堅過程中工作扎實有效,在獲得省市表彰的基礎上,已經層層推薦,被公示確定為中共中央、國務院表彰的“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對象。領導在肯定和鼓勵我的同時,鑒于我在縣扶貧辦主要負責人崗位上任職時間長的實際,征求對我進行崗位交流調整的想法,這也體現了領導對我的關心關愛。當時,全程經歷了脫貧攻堅的我,向領導匯報了三個真實想法和感受:第一,感謝組織的關心關愛,能夠全程參與脫貧攻堅,是組織的培養和鼓勵、是組織提供的平臺和機會;第二,關于自己的進退留轉,堅決服從組織安排;第三,如果可能,愿意到群團部門學習實踐。
群團有情,溫暖吾心
到群團部門工作,對我而言可以說是相對陌生的領域,過去僅是接觸和了解,到僑聯工作后,通過學習接觸,由衷感受到群團組織可謂“小部門、小社會、大作用”。所謂“小部門”,就是群團部門人少、資源少;所謂“小社會”,就是再小的群團部門,也聯系服務著一個特定的群體,政策業務涉及各行業領域、方方面面;所謂“大作用”,就是將群團工作做好了,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是明顯的。
我們縣僑聯與縣工商聯、科協在原老縣委辦公樓同一樓層辦公,三家單位一直互幫互助、團結友愛;除此之外,工會、共青團、殘聯、婦聯、文聯、紅十字會、社科聯等群團組織,一直都傳承著合力攻堅、抱團發展的良好傳統,遇到重點難點工作都一起商量,一起出主意、想辦法。我到縣僑聯工作后,得到了各群團部門的大力支持,2021年11月,縣僑聯、縣紅十字會、縣工商聯、縣文聯等群團部門抱團協作,在縣中醫院的支持幫助下,聯合組建群團志愿服務隊,組織帶領醫療專家人員先后到鳳山鎮鳳山社區和郭大寨鄉邦貴村,開展“凝聚僑心、為僑服務”送醫送藥送健康服務群眾活動,有效推動群團互聯共建工作走深走實,下鄉送“健康禮包”深受基層群眾歡迎。 2022年新春佳節到來前夕,縣僑聯、縣委統戰部、縣紅十字會、縣工商聯、縣文聯、縣社科聯,聯合開展2022年迎新春走基層送溫暖送祝?;顒?,對重點歸僑僑眷、特殊困難歸僑僑眷、基層僑務干部開展慰問,同時開展文化下鄉、社科知識宣傳等活動。除此之外,我們開展的聯合招商工作也卓有成效。
到縣僑聯工作一年多來,我深深感受到,群團組織像一個大家庭,這里充滿溫情、溫馨,處處充滿著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正能量!
一段“僑”史,盡是“僑”情
鳳慶縣有僑務工作對象12508人,其中歸僑僑眷8000多人,僑居海外華人華僑4000多人,歸僑僑眷散居于全縣13個鄉鎮。
到僑聯工作,對我而言是新的領域,通過學習調研和實踐,我已融入了這里,與“僑”產生了感情、對“僑”有了依戀,更對僑聯工作有了發自肺腑的認識和感受:一是僑聯人少事不小。到僑聯工作后,我最大的學習體會是:僑聯組織的發展史就是堅定不移“跟黨走”的歷史。僑聯與僑、與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緊密相連。習近平總書記對華僑華人有深厚的感情,對僑務工作有深入的思考,明確并高度肯定海外僑胞的地位作用,明確凝聚僑心僑力同圓共享中國夢的新時代僑務工作主題、“根”“魂”“夢”的新時代僑務工作主線、“三有利”的新時代僑務工作原則、“大僑務”的新時代僑務工作格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時代僑務工作重點以及“貼心人”、“實干家”的僑務干部隊伍建設要求。這些重要論述充分證明僑聯工作的重要,更為我們做好新時代僑聯工作指明了方向。二是僑聯人少善擔當。在充分學習調研的基礎上,我們僑聯班子進一步統一了思想,明確了圍繞以黨建帶僑建“一條主線”,抓好僑聯組織自身建設、僑務工作陣地建設“兩個建設”,做好維權服務、聯誼聚力、服務中心“三項重點工作”的“一二三”工作思路,精心建強組織引領,超前謀劃僑務工作,抓好各項工作落實,奮力開創僑務工作新局面。2021年積極籌集資金,開展僑界重點人士、困難歸僑僑眷160多人慰問工作;開展“金秋助學”活動,發放助學金19500元;2021年實施歸僑僑眷生活困難補助項目1個,“僑胞之家”項目1個,民俗文化“歌舞”培訓項目1個, 建成涉僑多元化調解室1個,實施送醫送藥項目1個。與此同時,縣僑聯還積極參與做好掛鉤聯系行政村的鄉村振興工作,扎實做好縣上安排縣僑聯負責1住宅小區和一個賓館的疫情防控工作。三是僑聯人少是一家。鳳慶縣僑聯成立于1991年,現有人員6名,主席1名,副主席2名,職工3名??h僑聯人少,但溫馨似一家。與我搭班子的兩位副主席都是責任心較強的女同志,都是我的老大姐;李艷艷副主席還曾經是我在鄉鎮工作時的老領導,楊少波副主席雖然還兼任著縣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但對于僑聯分管工作也是盡心盡力。三位職工對工作兢兢業業,陳鑫同志工作責任心強、政治素質好,日常業務頂呱呱;高澤然同志人品好、具有大局意識、中心工作爭著干;剛剛調入縣僑聯的王爭壽同志當過兵、呆過基層、在過縣級部門,急難險重工作頂得上。我的前任縣僑聯主席王金鳳同志,以及在僑聯退休的楊月華、薛波、楊國義三位老同志,對僑聯也非常有感情,都積極支持僑聯改革發展工作。同時,省市僑聯對我們基層僑聯也親如一家,省僑聯徐盛興副主席、李愛民部長、李剛同志、隋新同志,市僑聯向亦武主席、江鴻斌副主席、姚先移副主席、字仲卿同志、周仕凱同志,等等,都非常關心關愛我們,多次深入鳳慶指導鼓勵和幫助工作,讓我們由衷感受到僑聯系統大家庭的溫馨、更加深了我對“僑”這個大家庭的熱愛和依戀!
沐浴著新春的朝露陽光,回顧自己學習工作的點點滴滴,為自己能夠生逢偉大的新時代、能夠全程參與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能夠親身經歷黨的基層群團組織改革發展,而感到無比幸福和美好!群團之路,我愿繼續;走好群團之路,我有決心、更有信心!
責任編輯:張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