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種子 送科技 送希望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專家服務團深入察右中旗指導春耕生產側記
四月的草原,乍暖還寒;四月的中旗,生機盎然。
正值春耕備耕關鍵時期,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派出的鄉村振興科技支撐示范旗專家服務團部分成員,為察右中旗項目區的農戶送種子、送農資、送技術,也送來了先進的技術和春天的希望!
“甜菜今年的價格會高嗎?”“馬鈴薯有新品種了嗎?”“燕麥能擴大種植面積嗎?” 4月14日,專家服務團一行6人來到察右中旗科布爾鎮乳泉村田間地頭,調研產業發展,指導春耕生產,受到農民朋友熱情歡迎,現場指導更是熱鬧非凡。乳泉村是京蒙協作北京市房山區對口幫扶的鄉村,其交通區位優勢是開展鄉村振興、發展文旅產業、建設現代農業的有利因素。乳泉村黨支部書記郭奮祥介紹說,專家服務團這次不僅重點解決了村里肉牛養殖的卡脖子問題,也為村里產業振興奠定了飼養技術基礎。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長期致力于科技幫扶助力鄉村振興,工作扎實,成效明顯,2021年6月該院駐興和縣民族團結鄉黃土村工作隊被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內蒙古自治區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到4月21日,專家服務團車輪滾滾、步伐匆匆,已經馬不停蹄深入察右中旗10多個鄉村開展了春耕支農工作。
2022年初,該院依托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技轉移轉化資金項目投入380萬元,用于支持察右中旗農牧業的高質量發展,涉及項目包括“馬鈴薯主要病蟲草害綠色防控及農藥減施增效技術示范與推廣”、“抗旱型馬鈴薯新品種及配套高效栽培技術示范”、“”丸?;庸ぁ皟茸窒盗小碧鸩诵缕贩N示范推廣和“冷涼蔬菜標準化生產技術集成示范推廣”,涉及草原英才創新團隊3個,成員包含研究員26人、博士24人,其中草原英才稱號獲得者4人。
按照這次專家團成員指導春耕任務表,特色作物研究所所長蘇文斌研究員、研究員郭曉霞博士和付增娟研究員,如約來到黃羊城鎮大東灘村、廣益隆鎮范家房村,為甜菜種植戶免費發放該院自主研發的丸?;鸩诵缕贩N,和專用生物有機肥?;顒悠陂g,國家糖料產業技術體系甜菜抗逆栽培崗位科學家蘇文斌研究員對育苗中的技術要點進行了講解,并對種植大戶王志忠提出育苗過程中苗床土如何選擇及苗床管理過程的疑問,包括對苗床溫濕度的調空等問題分別進行了詳細的解答。植物保護研究所植保專家徐利敏研究員、馬鈴薯專家曹春梅研究員、胡蘿卜專家廉勇研究員,這次赴雙豐種植專業合作社、科布爾鎮乳泉村免費發放農藥和科普書籍“馬鈴薯病蟲害的識別與防治”,并對科布爾鎮乳泉村部分農戶進行了培訓。每位專家針對甜菜、馬鈴薯、蔬菜從不同角度就品種選擇、整地、施肥、病蟲害防治等關鍵技術對農戶進行了培訓和指導,并對農民提出的其他種植業問題進行了詳細講解和解答。培訓時,有農民著急地問:莜燕麥起黑穗子咋辦?徐老師一針見血地回答,這是燕麥黑穗病,用2%戊唑醇懸浮種衣劑按0.2%拌種即可防治。一語驚醒夢中人,老鄉緊縮的眉頭舒展了,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通過專家幫帶本土人才、新產品新技術落地推廣和培訓宣傳等工作,積極推進了察右中旗農牧業的新發展。
專家下基層,送來及時雨。通過專題講座、現場講解、示范服務、帶動參與等方式,向當地農技人員、青年農民、致富能手傳授技術知識,幫帶了一批產業發展帶頭人和高素質農民;通過“一對一”“一對多”結對幫帶,他們為當地培養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本地技術骨干人才,為保障項目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同時,與察右中旗政府和農科局的領導,就鄉村振興科技支撐示范旗(縣)5年布局和2022年工作安排進行交流和溝通,共同謀劃把察右中旗打造成一流的院地共建示范旗。
自農業農村部部署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工作以來,該院按照《內蒙古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內蒙古自治區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方案的精神,堅持產業導向、問題導向,主動擔當、統籌謀劃,依托自治區農牧業科技轉移轉化資金項目,以自有成果為核心,集成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新模式,針對察右中旗水資源嚴重短缺、優勢作物種植效益偏低等農牧業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問題,圍繞馬鈴薯、甜菜、燕麥、蕎麥、胡麻、胡蘿卜、洋蔥等產業,與地方政府、推廣單位、企業緊密合作,近幾年先后組織實施“旱作區主要作物抗旱節水綠色增效栽培技術應用與示范”、“陰山北麓地區馬鈴薯新品種及綠色高效綜合栽培技術示范推廣”、“雜糧、雜豆作物新品種及配套高產、提質、增效效栽培技術推廣”、“洋蔥新品種與配套栽培技術示范推廣”、“胡蘿卜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甜菜節水減肥與提質增效綜合栽培技術模式示范與推廣”等項目30余項,覆蓋察右中旗科布爾鎮、土城子鄉和鐵沙蓋鎮等10多個鄉鎮。2021年,與察右中旗簽訂“鄉村振興科技支撐示范旗建設五年行動”合作協議,共同推進察右中旗鄉村振興科技引領示范村建設。通過對察右中旗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的工作實施,促進農牧民增收、農牧業增效,推動當地鄉村農牧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為開展支農行動、壯大集體經濟、推動共同富裕,做出了積極貢獻。
據該院派來中旗掛職的副旗長廉勇博士介紹,僅2021年他們學院就在察右中旗建立示范基地15個,落實各項技術核心示范田3090畝,推廣應用抗旱馬鈴薯新品種11個、高產雜糧雜豆新品種6個、高產冷涼蔬菜新品種3個、抗旱高產飼草新品種1個。通過技術培訓、現場觀摩、關鍵期技術指導等方式,在察右中旗輻射示范推廣各項技術7.2萬畝,取得了明顯的示范效果。項目在作物生長季共舉行現場觀摩、技術培訓會30余次,專家測產驗收現場觀摩15次,累計培訓新型職業農民、種植大戶和農民2000多人次,期間發放各種技術資料5200多份。在作物生長關鍵期或秋收時,分別組織專家進行了現場測產或驗收,一年來科技人員累計下鄉300多天/人次,做到了每個生產關鍵時期均有科技人員下鄉指導。項目的實施有效地促進了農業節本增效,推動了察右中旗農牧業的高效、綠色、協調發展。
此外,專家服務團還對察右中旗的“輝騰錫勒蒙古馬文化產業園”論證工作給予了布局研判。今年,在定點幫扶單位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和中國人保集團共同支持下,由旗鄉村振興局籌資了1600萬元專項資金,準備用于大力發展馬產業。按照“壯大集體經濟、拉開空間布局、分享政策紅利”建設原則,目前已經進入堪址階段。該局馬志軍局長表示,有農牧業科學院專家服務團及時加盟和精準指導,對輝騰錫勒蒙古馬文化產業園的建設,更有信心和底氣了。(作者單位:內蒙古察右中旗人民政府)
送種子 送科技 送希望
時間:2022-04-22 09:05:51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網
作者:胡 宇 包巴根那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專家服務團深入察右中旗指導春耕生產側記
四月的草原,乍暖還寒;四月的中旗,生機盎然。
正值春耕備耕關鍵時期,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派出的鄉村振興科技支撐示范旗專家服務團部分成員,為察右中旗項目區的農戶送種子、送農資、送技術,也送來了先進的技術和春天的希望!
“甜菜今年的價格會高嗎?”“馬鈴薯有新品種了嗎?”“燕麥能擴大種植面積嗎?” 4月14日,專家服務團一行6人來到察右中旗科布爾鎮乳泉村田間地頭,調研產業發展,指導春耕生產,受到農民朋友熱情歡迎,現場指導更是熱鬧非凡。乳泉村是京蒙協作北京市房山區對口幫扶的鄉村,其交通區位優勢是開展鄉村振興、發展文旅產業、建設現代農業的有利因素。乳泉村黨支部書記郭奮祥介紹說,專家服務團這次不僅重點解決了村里肉牛養殖的卡脖子問題,也為村里產業振興奠定了飼養技術基礎。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長期致力于科技幫扶助力鄉村振興,工作扎實,成效明顯,2021年6月該院駐興和縣民族團結鄉黃土村工作隊被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內蒙古自治區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到4月21日,專家服務團車輪滾滾、步伐匆匆,已經馬不停蹄深入察右中旗10多個鄉村開展了春耕支農工作。
2022年初,該院依托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技轉移轉化資金項目投入380萬元,用于支持察右中旗農牧業的高質量發展,涉及項目包括“馬鈴薯主要病蟲草害綠色防控及農藥減施增效技術示范與推廣”、“抗旱型馬鈴薯新品種及配套高效栽培技術示范”、“”丸?;庸ぁ皟茸窒盗小碧鸩诵缕贩N示范推廣和“冷涼蔬菜標準化生產技術集成示范推廣”,涉及草原英才創新團隊3個,成員包含研究員26人、博士24人,其中草原英才稱號獲得者4人。
按照這次專家團成員指導春耕任務表,特色作物研究所所長蘇文斌研究員、研究員郭曉霞博士和付增娟研究員,如約來到黃羊城鎮大東灘村、廣益隆鎮范家房村,為甜菜種植戶免費發放該院自主研發的丸?;鸩诵缕贩N,和專用生物有機肥?;顒悠陂g,國家糖料產業技術體系甜菜抗逆栽培崗位科學家蘇文斌研究員對育苗中的技術要點進行了講解,并對種植大戶王志忠提出育苗過程中苗床土如何選擇及苗床管理過程的疑問,包括對苗床溫濕度的調空等問題分別進行了詳細的解答。植物保護研究所植保專家徐利敏研究員、馬鈴薯專家曹春梅研究員、胡蘿卜專家廉勇研究員,這次赴雙豐種植專業合作社、科布爾鎮乳泉村免費發放農藥和科普書籍“馬鈴薯病蟲害的識別與防治”,并對科布爾鎮乳泉村部分農戶進行了培訓。每位專家針對甜菜、馬鈴薯、蔬菜從不同角度就品種選擇、整地、施肥、病蟲害防治等關鍵技術對農戶進行了培訓和指導,并對農民提出的其他種植業問題進行了詳細講解和解答。培訓時,有農民著急地問:莜燕麥起黑穗子咋辦?徐老師一針見血地回答,這是燕麥黑穗病,用2%戊唑醇懸浮種衣劑按0.2%拌種即可防治。一語驚醒夢中人,老鄉緊縮的眉頭舒展了,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通過專家幫帶本土人才、新產品新技術落地推廣和培訓宣傳等工作,積極推進了察右中旗農牧業的新發展。
專家下基層,送來及時雨。通過專題講座、現場講解、示范服務、帶動參與等方式,向當地農技人員、青年農民、致富能手傳授技術知識,幫帶了一批產業發展帶頭人和高素質農民;通過“一對一”“一對多”結對幫帶,他們為當地培養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本地技術骨干人才,為保障項目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同時,與察右中旗政府和農科局的領導,就鄉村振興科技支撐示范旗(縣)5年布局和2022年工作安排進行交流和溝通,共同謀劃把察右中旗打造成一流的院地共建示范旗。
自農業農村部部署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工作以來,該院按照《內蒙古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內蒙古自治區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方案的精神,堅持產業導向、問題導向,主動擔當、統籌謀劃,依托自治區農牧業科技轉移轉化資金項目,以自有成果為核心,集成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新模式,針對察右中旗水資源嚴重短缺、優勢作物種植效益偏低等農牧業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問題,圍繞馬鈴薯、甜菜、燕麥、蕎麥、胡麻、胡蘿卜、洋蔥等產業,與地方政府、推廣單位、企業緊密合作,近幾年先后組織實施“旱作區主要作物抗旱節水綠色增效栽培技術應用與示范”、“陰山北麓地區馬鈴薯新品種及綠色高效綜合栽培技術示范推廣”、“雜糧、雜豆作物新品種及配套高產、提質、增效效栽培技術推廣”、“洋蔥新品種與配套栽培技術示范推廣”、“胡蘿卜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甜菜節水減肥與提質增效綜合栽培技術模式示范與推廣”等項目30余項,覆蓋察右中旗科布爾鎮、土城子鄉和鐵沙蓋鎮等10多個鄉鎮。2021年,與察右中旗簽訂“鄉村振興科技支撐示范旗建設五年行動”合作協議,共同推進察右中旗鄉村振興科技引領示范村建設。通過對察右中旗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的工作實施,促進農牧民增收、農牧業增效,推動當地鄉村農牧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為開展支農行動、壯大集體經濟、推動共同富裕,做出了積極貢獻。
據該院派來中旗掛職的副旗長廉勇博士介紹,僅2021年他們學院就在察右中旗建立示范基地15個,落實各項技術核心示范田3090畝,推廣應用抗旱馬鈴薯新品種11個、高產雜糧雜豆新品種6個、高產冷涼蔬菜新品種3個、抗旱高產飼草新品種1個。通過技術培訓、現場觀摩、關鍵期技術指導等方式,在察右中旗輻射示范推廣各項技術7.2萬畝,取得了明顯的示范效果。項目在作物生長季共舉行現場觀摩、技術培訓會30余次,專家測產驗收現場觀摩15次,累計培訓新型職業農民、種植大戶和農民2000多人次,期間發放各種技術資料5200多份。在作物生長關鍵期或秋收時,分別組織專家進行了現場測產或驗收,一年來科技人員累計下鄉300多天/人次,做到了每個生產關鍵時期均有科技人員下鄉指導。項目的實施有效地促進了農業節本增效,推動了察右中旗農牧業的高效、綠色、協調發展。
此外,專家服務團還對察右中旗的“輝騰錫勒蒙古馬文化產業園”論證工作給予了布局研判。今年,在定點幫扶單位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和中國人保集團共同支持下,由旗鄉村振興局籌資了1600萬元專項資金,準備用于大力發展馬產業。按照“壯大集體經濟、拉開空間布局、分享政策紅利”建設原則,目前已經進入堪址階段。該局馬志軍局長表示,有農牧業科學院專家服務團及時加盟和精準指導,對輝騰錫勒蒙古馬文化產業園的建設,更有信心和底氣了。(作者單位:內蒙古察右中旗人民政府)
責任編輯: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