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東:數字鄉村建設需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相結合
我國數字鄉村建設尚處于早期探索階段,整體發展水平還不高,試點經驗仍在積累中。對標智慧城市建設以及歐美發達國家的農業農村數字化發展,目前我國數字鄉村建設還存在一些短板。
第一,投入不足與資源浪費并存。投入不足主要表現在資金、技術、數據、人才等要素的投入力度不足。鄉村地區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農村居民互聯網使用率還不夠高,數字素養總體偏低;農業數字技術支撐不足,缺乏經濟實用的農業生產智能化設施設備和技術;農業有效數據資源不足,數據資源分散、不夠精準,難以利用數據進行趨勢性決策分析;鄉村數字化復合型人才不足,大部分農業經營主體文化程度不高,難以應用數字化技術。資源浪費主要表現在部分地區的平臺、軟件和數字化設備存在重復建設現象,以及盲目跟風模仿建設數字化項目。
第二,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比較突出。一是城鄉不平衡。智慧城市建設起步早,各方面條件比較成熟,發展較快,而數字鄉村建設起步晚,基礎條件不夠成熟,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多,發展難度大,進展緩慢。二是區域不平衡。相較于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數字鄉村發展水平明顯落后;相較于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的數字鄉村建設相對滯后。三是工農不平衡。相較于工業數字化,農業在數字化生產、數字化管理、數字化營銷、數據庫建設等方面的建設比較落后。
第三,多元主體協同機制不夠完善。當前數字鄉村項目建設還存在過多依賴政府投入的現象,尤其是資金投入方面,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和撬動不足,多元化的協同參與、運營機制還未有效普及,建設力量相對薄弱。開展數字服務且具備較強實力的企業和人才短缺,基層部門數字化專門人員配備不充足,各部門的協調機制有待建立和理順。經濟社會效益好的數字鄉村新業態、新模式還需要深入探索和挖掘。農民的參與度與獲得感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數字鄉村建設要始終堅持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相結合的方法論,用正確理念指導實踐,避免不良傾向和工作誤區,并根據實踐變化不斷進行政策優化。
頂層設計方面,一是要加強整體規劃設計。自上而下建立完善的數字鄉村建設整體規劃實施方案與各項配套政策。在省級層面配套制定和實施標志性重大平臺、工程、項目和改革。提高各縣市對農業農村數字化發展的共識,統一思想,強化發展定力,鼓勵各縣市出臺數字鄉村發展規劃。
二是要建成統一的標準體系。出臺標準化建設指導方案,標準體系不僅要包含相關通用規則,還要盡可能將標準體系建設所需的基礎設施、核心技術、數據資源、應用場景、運維機制等進行細致說明。
三是要抓好統籌協調工作。建立多部門協同推進機制,確?!耙幎▌幼鹘拥米?、自選動作有創新”,充分激發地方的積極性,按要求完成年度階段性目標任務。
四是要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將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納入鄉村振興指標體系,盡可能從應用情況而非建設情況的角度開展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的績效評估和監督考核,可考慮將村民的滿意度和獲得感作為評價指標。
五是要加大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設立數字“三農”專項資金,謀劃實施一批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升級換代項目,推進農業大數據平臺、數字農業園區、數字農業工廠、電商直播基地、跨境電商園區、物流快遞園區等硬件載體建設。
基層創新方面,一是擴大基層試點與創新示范。加強數字鄉村建設探索示范,擴大試點規模,打造一批示范樣板,推廣成功經驗,以點帶面、整體推進數字鄉村發展。
二是提高基層干部和農民數字素養。加強基層干部和農民數字素養培訓,強化網絡安全、數據安全教育,提高干部隊伍的數字認識、數字思維,提高農民網絡防騙和隱私保護意識。
三是引導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積極組建省級、市級和縣級數字鄉村服務聯盟,實施數字企業下鄉服務行動計劃,引導一批數字企業投身數字鄉村建設。建立專家決策咨詢制度,組織智庫加強理論研究和調查研究。
四是加快關鍵場景營造和迭代升級。加快構建與產業、項目、治理、服務等內容相結合的跨應用場景,持續迭代更新應用場景。針對鄉村教育、醫療、文化、養老等領域更高層次、更多樣化的需求場景,加快線上線下資源融合,推動優質服務資源向鄉村滲透,不斷豐富以人為核心的數字鄉村場景。
五是提升涉農數據資源的分析利用。搭建統一的農業農村數據庫和數據管理平臺,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數字化應用,構建農業農村數據共享機制,強化對農業農村數據的整合、挖掘、分析和利用,建成數據賦能農業經營主體的各類應用場景。
六是建立居民參與和反饋機制。強化數字化應用實效,建立激發農村居民廣泛參與的機制,及時反饋居民的需求和意見,從用戶體驗角度不斷優化服務流程和應用場景設計,切實提升農村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作者系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郭紅東:數字鄉村建設需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相結合
時間:2022-03-03 15:30:3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郭紅東
我國數字鄉村建設尚處于早期探索階段,整體發展水平還不高,試點經驗仍在積累中。對標智慧城市建設以及歐美發達國家的農業農村數字化發展,目前我國數字鄉村建設還存在一些短板。
第一,投入不足與資源浪費并存。投入不足主要表現在資金、技術、數據、人才等要素的投入力度不足。鄉村地區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農村居民互聯網使用率還不夠高,數字素養總體偏低;農業數字技術支撐不足,缺乏經濟實用的農業生產智能化設施設備和技術;農業有效數據資源不足,數據資源分散、不夠精準,難以利用數據進行趨勢性決策分析;鄉村數字化復合型人才不足,大部分農業經營主體文化程度不高,難以應用數字化技術。資源浪費主要表現在部分地區的平臺、軟件和數字化設備存在重復建設現象,以及盲目跟風模仿建設數字化項目。
第二,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比較突出。一是城鄉不平衡。智慧城市建設起步早,各方面條件比較成熟,發展較快,而數字鄉村建設起步晚,基礎條件不夠成熟,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多,發展難度大,進展緩慢。二是區域不平衡。相較于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數字鄉村發展水平明顯落后;相較于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的數字鄉村建設相對滯后。三是工農不平衡。相較于工業數字化,農業在數字化生產、數字化管理、數字化營銷、數據庫建設等方面的建設比較落后。
第三,多元主體協同機制不夠完善。當前數字鄉村項目建設還存在過多依賴政府投入的現象,尤其是資金投入方面,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和撬動不足,多元化的協同參與、運營機制還未有效普及,建設力量相對薄弱。開展數字服務且具備較強實力的企業和人才短缺,基層部門數字化專門人員配備不充足,各部門的協調機制有待建立和理順。經濟社會效益好的數字鄉村新業態、新模式還需要深入探索和挖掘。農民的參與度與獲得感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數字鄉村建設要始終堅持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相結合的方法論,用正確理念指導實踐,避免不良傾向和工作誤區,并根據實踐變化不斷進行政策優化。
頂層設計方面,一是要加強整體規劃設計。自上而下建立完善的數字鄉村建設整體規劃實施方案與各項配套政策。在省級層面配套制定和實施標志性重大平臺、工程、項目和改革。提高各縣市對農業農村數字化發展的共識,統一思想,強化發展定力,鼓勵各縣市出臺數字鄉村發展規劃。
二是要建成統一的標準體系。出臺標準化建設指導方案,標準體系不僅要包含相關通用規則,還要盡可能將標準體系建設所需的基礎設施、核心技術、數據資源、應用場景、運維機制等進行細致說明。
三是要抓好統籌協調工作。建立多部門協同推進機制,確?!耙幎▌幼鹘拥米?、自選動作有創新”,充分激發地方的積極性,按要求完成年度階段性目標任務。
四是要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將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納入鄉村振興指標體系,盡可能從應用情況而非建設情況的角度開展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的績效評估和監督考核,可考慮將村民的滿意度和獲得感作為評價指標。
五是要加大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設立數字“三農”專項資金,謀劃實施一批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升級換代項目,推進農業大數據平臺、數字農業園區、數字農業工廠、電商直播基地、跨境電商園區、物流快遞園區等硬件載體建設。
基層創新方面,一是擴大基層試點與創新示范。加強數字鄉村建設探索示范,擴大試點規模,打造一批示范樣板,推廣成功經驗,以點帶面、整體推進數字鄉村發展。
二是提高基層干部和農民數字素養。加強基層干部和農民數字素養培訓,強化網絡安全、數據安全教育,提高干部隊伍的數字認識、數字思維,提高農民網絡防騙和隱私保護意識。
三是引導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積極組建省級、市級和縣級數字鄉村服務聯盟,實施數字企業下鄉服務行動計劃,引導一批數字企業投身數字鄉村建設。建立專家決策咨詢制度,組織智庫加強理論研究和調查研究。
四是加快關鍵場景營造和迭代升級。加快構建與產業、項目、治理、服務等內容相結合的跨應用場景,持續迭代更新應用場景。針對鄉村教育、醫療、文化、養老等領域更高層次、更多樣化的需求場景,加快線上線下資源融合,推動優質服務資源向鄉村滲透,不斷豐富以人為核心的數字鄉村場景。
五是提升涉農數據資源的分析利用。搭建統一的農業農村數據庫和數據管理平臺,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數字化應用,構建農業農村數據共享機制,強化對農業農村數據的整合、挖掘、分析和利用,建成數據賦能農業經營主體的各類應用場景。
六是建立居民參與和反饋機制。強化數字化應用實效,建立激發農村居民廣泛參與的機制,及時反饋居民的需求和意見,從用戶體驗角度不斷優化服務流程和應用場景設計,切實提升農村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作者系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