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難題如何破解?專家:以智慧教育促進教育公平
“短期內,區域之間的教育質量差距會一直存在?!睂<艺J為,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可以通過提供先進技術、智能設備和解決方案,縮小區域和學校教師、學生的差距,有效促進教育公平化。
隨著生活品質提升,群眾對高水平、高質量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長。教育公平是衡量一個地區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日前,客觀反映縣域公平教育發展狀況的“2021中國公平教育百佳縣市”榜單發布,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秀峰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入選縣域公平教育前十佳。
榜首西湖區:“全域優質”發展基礎教育
縣域教育均衡發展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體現,以信息化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注重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發展是我國當前教育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
“2021中國公平教育百佳縣市”榜單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榮登榜首。西湖區,地處杭州老城區的西部,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所在地,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寶貴的文化遺產。西湖區是浙江省首批教育強區、浙江省基本教育現代化區、浙江省新課程改革實驗區和藝術教育實驗區、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教育部現代教育技術示范區、教育部督導評估試點區等。此次榮登榜首,可謂實至名歸。
西湖區的基礎教育走在浙江省和杭州市前列,教育發展體系全、優質資源覆蓋廣,2017年率先提出“全域優質”發展的概念。近年來,西湖區高度重視教育發展,持續加大教育投入,推進學校的規劃布點優化和建設改造,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全面推動教育公平而有質量地發展。如今,西湖區教育發展持續保持健康良好勢頭,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率持續提升。
億聯資本合伙人、樂教樂學董事長鮑岳橋在接受《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教育公平現狀并不是非常理想,在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名校和普通學校之間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差距,“寒門難再出貴子”一說也由此產生。從“2021中國公平教育百佳縣市”榜單中也不難看出這一點:十佳榜中,華東地區上榜六席,華南地區上榜四席,其中,華東地區浙江省、華南地區廣東省所占份額遙遙領先,各占三席。此外,華東地區山東省、江蘇省、福建省各占一席,華南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榜一席。數據表明,中國公平教育發展領先地區與均衡教育建設發達地區基本吻合。
教育是民生改善之源,讓孩子享受同等的優質教育是廣大民眾的共同心愿。教育均衡化發展是實現教育公平的現實路徑之一,對此,必須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堅持以創新發展激發教育活力、以協調發展優化教育結構、以綠色發展引領教育風尚、以開放發展拓展教育資源、以共享發展促進教育公平,著力提升辦學綜合實力。要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注重先進的辦學理念并付諸實踐,切實滿足當前廣大人民群眾對于教育的需求。
教育專家:以智慧教育促進教育公平
目前,我國城鄉之間、學校之間的教育發展存在較大差距,主要體現在師資水平參差不齊、教育資源配置失衡、教育財政投資不均衡等方面。城鄉教育發展不均衡嚴重制約了教育公平的實現,因此縮小城鄉教育的差距是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關鍵。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教育發展的基礎和重心在縣域。要促進縣域教育公平,就要不斷強化教育公平發展理念,優化教育公平的相關政策,創新教育公平的發展模式,逐步實現縣域內教育均衡發展。
而在鮑岳橋看來,推動教育公平的難點,首先是教育資金、資源分配的難題。落后區域根本沒有多余的資金用于教育建設、師資培養、提升教學質量。其次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難題。城鄉師資配備不均衡、教師流動難、教師職業內驅力不足、工資待遇差距過大、房價及生活成本高等各種原因,導致很難整體提升落后區域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再次是家長的教育心態問題。絕大部分家長削尖了腦袋想把孩子擠進優秀學校中,步步緊逼,不惜花費大量的財力對孩子進行課外輔導。而校外培訓機構還利用高薪挖走學校優秀教師,家長也不得不支付高昂的費用,加大了家庭負擔、降低了家庭幸福感。
為了大力治理教育公平難題,今年,國家先后發布《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和《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學科類和非學科類范圍的通知》。鮑岳橋認為,這對全社會來說都是一件好事。而除了政府發力、學校配合,企業也應在教育公平中充當技術與理念提供者,“短期內,區域之間的教育質量差距會一直存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可以有效促進教育公平化?!彼ㄗh,可以通過提供先進技術、智能設備和解決方案助力教育公平,縮小區域和學校教師、學生的差距;學校應當積極利用先進技術提升學校教學水平,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縮小教師之間的差距。
“2021中國公平教育百佳縣市”榜單全面地呈現出中國公平教育建設發展水平,也深度揭示了中國縣域公平教育的未來發展態勢。榜單涵蓋了除直轄市所含區與港澳臺地區以外的全國 2757個縣域行政單位,實現全域覆蓋排榜,并以網絡大數據、縣域專題調研、社會公眾態度和專家評審進行加權,經綜合測評得出“2021中國公平教育百佳縣市”。在2757個縣市的公平教育綜合測評角逐中,省會及地區級城市所轄區50個、縣級單位47個,縣級市3個,省會及地區級城市所轄區和縣級單位平分秋色,且遠遠領先于縣級市。
從區域分布分析,百佳榜中,華東地區29個、華中地區27個,遙遙領先;西南地區17個、華南地區14個,稍遜一籌;余下的分別是:西北地區7個,華北地區、東北地區各3個,遠遠滯后。
“2021中國公平教育百佳縣市”榜單實行全網數據解析:設立自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的信源區間,設立制度創新、教師培訓、共享性、信息技術支持等120個關鍵詞標簽;得自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數據,全程采集的客觀資訊信息超過1億條。中國數據情報公司沃民高科基于獨有的開源情報分析大數據平臺,提供全面技術支持。
2021中國公平教育百佳縣市
(完整榜單)
教育公平難題如何破解?專家:以智慧教育促進教育公平
時間:2021-09-13 17:45:01
來源:中國小康網
作者:趙狄娜
“短期內,區域之間的教育質量差距會一直存在?!睂<艺J為,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可以通過提供先進技術、智能設備和解決方案,縮小區域和學校教師、學生的差距,有效促進教育公平化。
隨著生活品質提升,群眾對高水平、高質量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長。教育公平是衡量一個地區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日前,客觀反映縣域公平教育發展狀況的“2021中國公平教育百佳縣市”榜單發布,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秀峰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入選縣域公平教育前十佳。
榜首西湖區:“全域優質”發展基礎教育
縣域教育均衡發展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體現,以信息化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注重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發展是我國當前教育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
“2021中國公平教育百佳縣市”榜單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榮登榜首。西湖區,地處杭州老城區的西部,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所在地,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寶貴的文化遺產。西湖區是浙江省首批教育強區、浙江省基本教育現代化區、浙江省新課程改革實驗區和藝術教育實驗區、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教育部現代教育技術示范區、教育部督導評估試點區等。此次榮登榜首,可謂實至名歸。
西湖區的基礎教育走在浙江省和杭州市前列,教育發展體系全、優質資源覆蓋廣,2017年率先提出“全域優質”發展的概念。近年來,西湖區高度重視教育發展,持續加大教育投入,推進學校的規劃布點優化和建設改造,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全面推動教育公平而有質量地發展。如今,西湖區教育發展持續保持健康良好勢頭,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率持續提升。
億聯資本合伙人、樂教樂學董事長鮑岳橋在接受《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教育公平現狀并不是非常理想,在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名校和普通學校之間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差距,“寒門難再出貴子”一說也由此產生。從“2021中國公平教育百佳縣市”榜單中也不難看出這一點:十佳榜中,華東地區上榜六席,華南地區上榜四席,其中,華東地區浙江省、華南地區廣東省所占份額遙遙領先,各占三席。此外,華東地區山東省、江蘇省、福建省各占一席,華南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榜一席。數據表明,中國公平教育發展領先地區與均衡教育建設發達地區基本吻合。
教育是民生改善之源,讓孩子享受同等的優質教育是廣大民眾的共同心愿。教育均衡化發展是實現教育公平的現實路徑之一,對此,必須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堅持以創新發展激發教育活力、以協調發展優化教育結構、以綠色發展引領教育風尚、以開放發展拓展教育資源、以共享發展促進教育公平,著力提升辦學綜合實力。要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注重先進的辦學理念并付諸實踐,切實滿足當前廣大人民群眾對于教育的需求。
教育專家:以智慧教育促進教育公平
目前,我國城鄉之間、學校之間的教育發展存在較大差距,主要體現在師資水平參差不齊、教育資源配置失衡、教育財政投資不均衡等方面。城鄉教育發展不均衡嚴重制約了教育公平的實現,因此縮小城鄉教育的差距是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關鍵。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教育發展的基礎和重心在縣域。要促進縣域教育公平,就要不斷強化教育公平發展理念,優化教育公平的相關政策,創新教育公平的發展模式,逐步實現縣域內教育均衡發展。
而在鮑岳橋看來,推動教育公平的難點,首先是教育資金、資源分配的難題。落后區域根本沒有多余的資金用于教育建設、師資培養、提升教學質量。其次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難題。城鄉師資配備不均衡、教師流動難、教師職業內驅力不足、工資待遇差距過大、房價及生活成本高等各種原因,導致很難整體提升落后區域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再次是家長的教育心態問題。絕大部分家長削尖了腦袋想把孩子擠進優秀學校中,步步緊逼,不惜花費大量的財力對孩子進行課外輔導。而校外培訓機構還利用高薪挖走學校優秀教師,家長也不得不支付高昂的費用,加大了家庭負擔、降低了家庭幸福感。
為了大力治理教育公平難題,今年,國家先后發布《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和《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學科類和非學科類范圍的通知》。鮑岳橋認為,這對全社會來說都是一件好事。而除了政府發力、學校配合,企業也應在教育公平中充當技術與理念提供者,“短期內,區域之間的教育質量差距會一直存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可以有效促進教育公平化?!彼ㄗh,可以通過提供先進技術、智能設備和解決方案助力教育公平,縮小區域和學校教師、學生的差距;學校應當積極利用先進技術提升學校教學水平,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縮小教師之間的差距。
“2021中國公平教育百佳縣市”榜單全面地呈現出中國公平教育建設發展水平,也深度揭示了中國縣域公平教育的未來發展態勢。榜單涵蓋了除直轄市所含區與港澳臺地區以外的全國 2757個縣域行政單位,實現全域覆蓋排榜,并以網絡大數據、縣域專題調研、社會公眾態度和專家評審進行加權,經綜合測評得出“2021中國公平教育百佳縣市”。在2757個縣市的公平教育綜合測評角逐中,省會及地區級城市所轄區50個、縣級單位47個,縣級市3個,省會及地區級城市所轄區和縣級單位平分秋色,且遠遠領先于縣級市。
從區域分布分析,百佳榜中,華東地區29個、華中地區27個,遙遙領先;西南地區17個、華南地區14個,稍遜一籌;余下的分別是:西北地區7個,華北地區、東北地區各3個,遠遠滯后。
“2021中國公平教育百佳縣市”榜單實行全網數據解析:設立自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的信源區間,設立制度創新、教師培訓、共享性、信息技術支持等120個關鍵詞標簽;得自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數據,全程采集的客觀資訊信息超過1億條。中國數據情報公司沃民高科基于獨有的開源情報分析大數據平臺,提供全面技術支持。
2021中國公平教育百佳縣市
(完整榜單)
責任編輯:林凡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