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強化”引領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戰斗堡壘。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基層農村基本的經濟組成部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推動脫貧地區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是鞏固農村政權的經濟基礎、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保證。
近年來,安徽省宿州市蕭縣龍城鎮堅持黨建引領,因地制宜,不斷加強優秀致富人才培育,優化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持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截至2020年底,全鎮3個脫貧村1800多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強化政治引領。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關鍵在發揮黨組織組織優勢、組織功能、組織力量,把群眾動員起來、組織起來,把力量聚焦到一條繩子上。鎮黨委著力突出黨組織政治功能,把各級黨委的要求貫穿到農村黨組織作用發揮全過程,落實到農村黨組織書記培訓課程及實踐教育中,引導改進思想觀念,樹立大局觀念,增強集體意識,履行“領頭雁”職責使命,為群眾群眾謀發展、謀利益、謀致富路徑。圍繞“干部講規矩、群眾說事情、服務送到家”專項活動,鎮黨委組織開展“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樹先鋒”等系列活動,把黨員身份職責與入黨志愿、黨的宗旨意識、鄉村振興工作高度結合起來,引導農村黨員提高思想政治站位,認真踐行黨組織賦予的職責,身體力行造福一方,今年以來,累計為群眾代辦事項1000余件。
強化人才培育。深入實施村干部能力素質優化工程,將壯大村集體經濟納入教育培訓內容,提升抓黨建、促增收的水平和能力。一是因需施教開展培訓。堅持“走出去、請進來”模式,按照農村黨員“需要什么學什么”的原則,邀請農業專家、鄉內致富帶頭人開展種養殖培訓會,深入現場指導,開展技術交流,強化發展活力。二是建立后備干部人才庫。按照“安排一線、工作一線、鍛煉一線”的要求,相繼出臺培育村級后備干部工作舉措,在青年農民黨員、退伍軍人、返鄉大學生中篩選優秀人才,不斷加大對村級后備干部的選拔、培養和管理力度。近年來,有效發揮了基層人才促發展的作用。
強化產業促長效。近年來,鎮黨委深度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選好選準選優產業,不斷健全利益聯結機制,持續發展壯大村集體積極,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鎮黨委在全鎮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帶貧主體50余家,以產業打基礎,利用扶貧項目資金,大力發展特色胡蘿卜、獼猴桃、葡萄等蔬果產業,推行“園區+基地+貧困戶”“龍頭企業+農戶+村集體”多種聯動發展模式,在幫助近千余名村民穩定脫貧增收同時實現村集體經濟大幅增收。
“三強化”引領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時間:2021-07-31 00:39:04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網
作者:王磊 高瑞艷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戰斗堡壘。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基層農村基本的經濟組成部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推動脫貧地區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是鞏固農村政權的經濟基礎、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保證。
近年來,安徽省宿州市蕭縣龍城鎮堅持黨建引領,因地制宜,不斷加強優秀致富人才培育,優化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持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截至2020年底,全鎮3個脫貧村1800多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強化政治引領。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關鍵在發揮黨組織組織優勢、組織功能、組織力量,把群眾動員起來、組織起來,把力量聚焦到一條繩子上。鎮黨委著力突出黨組織政治功能,把各級黨委的要求貫穿到農村黨組織作用發揮全過程,落實到農村黨組織書記培訓課程及實踐教育中,引導改進思想觀念,樹立大局觀念,增強集體意識,履行“領頭雁”職責使命,為群眾群眾謀發展、謀利益、謀致富路徑。圍繞“干部講規矩、群眾說事情、服務送到家”專項活動,鎮黨委組織開展“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樹先鋒”等系列活動,把黨員身份職責與入黨志愿、黨的宗旨意識、鄉村振興工作高度結合起來,引導農村黨員提高思想政治站位,認真踐行黨組織賦予的職責,身體力行造福一方,今年以來,累計為群眾代辦事項1000余件。
強化人才培育。深入實施村干部能力素質優化工程,將壯大村集體經濟納入教育培訓內容,提升抓黨建、促增收的水平和能力。一是因需施教開展培訓。堅持“走出去、請進來”模式,按照農村黨員“需要什么學什么”的原則,邀請農業專家、鄉內致富帶頭人開展種養殖培訓會,深入現場指導,開展技術交流,強化發展活力。二是建立后備干部人才庫。按照“安排一線、工作一線、鍛煉一線”的要求,相繼出臺培育村級后備干部工作舉措,在青年農民黨員、退伍軍人、返鄉大學生中篩選優秀人才,不斷加大對村級后備干部的選拔、培養和管理力度。近年來,有效發揮了基層人才促發展的作用。
強化產業促長效。近年來,鎮黨委深度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選好選準選優產業,不斷健全利益聯結機制,持續發展壯大村集體積極,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鎮黨委在全鎮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帶貧主體50余家,以產業打基礎,利用扶貧項目資金,大力發展特色胡蘿卜、獼猴桃、葡萄等蔬果產業,推行“園區+基地+貧困戶”“龍頭企業+農戶+村集體”多種聯動發展模式,在幫助近千余名村民穩定脫貧增收同時實現村集體經濟大幅增收。
責任編輯: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