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寫中國減貧奇跡的貴州篇章
采訪對象: 諶貽琴,女,白族,1959年12月生,貴州織金人。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任貴州省委副書記、省長,2020年11月任貴州省委書記,2021年1月任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采 訪 組:王政壹 李苗苗 楊大志 黃珊
采訪日期:2021年2月20日
采訪地點:貴州省委辦公大樓1樓貴賓廳
采訪組:諶書記,您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貴州脫貧攻堅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特別是今年春節前夕,專程到貴州視察指導。請您談談,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脫貧攻堅有哪些重要指示,這一次考察又有哪些囑托?
諶貽琴:貴州曾經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的省份,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非常牽掛貴州脫貧攻堅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2014年3月,總書記參加全國兩會貴州代表團審議,要求我們扎實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實施精準扶貧。2015年6月,總書記親臨貴州視察,聽取省委省政府工作匯報后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貴州的扶貧開發任務十分繁重,要求我們把扶貧開發工作抓緊抓緊再抓緊、做實做實再做實,堅決打贏扶貧開發這場攻堅戰。視察期間,圍繞武陵山、烏蒙山、滇桂黔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扶貧攻堅,總書記專門主持召開部分省區市扶貧攻堅與“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握時間節點,努力補齊短板,科學謀劃好“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
黨的十九大期間,總書記作為貴州選舉產生的黨代表,多次參加貴州省代表團活動,對貴州脫貧攻堅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這對我們是極大的鼓舞??倳涍€說,“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重中之重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已經進入倒計時,決不能猶豫懈怠,發起總攻在此一舉”。
2018年7月,在畢節試驗區建立30周年之際,總書記再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我們盡銳出戰、務求精準,確保畢節試驗區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同時,要著眼長遠、提前謀劃,做好同2020年后鄉村振興戰略的銜接,努力把畢節試驗區建設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示范區。
2021年2月,在農歷牛年春節到來之際,總書記親臨我省視察指導,深入畢節、貴陽等地的農村、社區、超市考察調研,看望各族干部群眾,給我們帶來新年的美好祝福和黨中央的關懷慰問,飽含了對貴州各族干部群眾的特殊關懷、特別厚愛??倳浽谖沂∶撠毠匀蝿杖缙谕瓿傻闹卮髸r刻視察貴州,給予了全省各族干部群眾巨大鼓舞、巨大激勵??倳浰街?,干部群眾歡欣鼓舞,熱烈歡呼“總書記好”,載歌載舞表達對總書記的愛戴之情。
這次考察的首站,總書記就到了貴州脫貧任務最重的畢節市,深入黔西縣新仁苗族鄉化屋村,專程去看鄉親們脫貧后的實際情況。在化屋村,總書記深入考察了扶貧產業發展、易地扶貧搬遷等有關情況,與群眾拉家常,詳細了解“兩不愁三保障”情況。在得知群眾生產生活得到較好安置后,總書記很欣慰,深刻指出,就業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本措施,叮囑我們積極發展鄉村產業,方便群眾在家門口就業,讓群眾既有收入,又能兼顧家庭??倳涍€考察了村里的苗繡扶貧車間,點贊苗繡既是傳統的也是時尚的,既是文化也是產業,一針一線繡出來,何其精彩;勉勵大家一定要把苗繡發揚光大。離開村子時,總書記動情地對大家講,實現小康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要鞏固脫貧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按照既定的目標踏踏實實走下去,把產業發展好,把鄉村建設得更好,創造更加多彩多姿的生活。
總書記對貴州脫貧攻堅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對我們來說既是殷殷囑托,更是巨大鞭策。我們深深感受到,必須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落實好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盡銳出戰、務求精準”,向貴州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發起總攻,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F在,全省92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66個貧困縣順利摘帽,歷史性地撕掉千百年來絕對貧困標簽,與全國一道取得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我們踐行了莊嚴承諾,沒有辜負總書記的囑托,沒有辜負4000多萬貴州父老鄉親的期望。
采訪組:貴州是我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山高谷深、溝壑縱橫,“九山半水半分田”,這是貴州在歷史上長期貧困的重要原因,給脫貧攻堅帶來很大困難。請您談談,貴州的脫貧攻堅主要有哪些“難題”?
諶貽琴:你們所講的確實是千百年來長期制約貴州發展的瓶頸。2012年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23萬、貧困發生率26.8%,全省88個縣(市、區)中,有國家級貧困縣66個,有扶貧開發任務的縣83個,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具體來講,主要面臨四個“難題”。
一是自然條件較差。貴州位于我國西南地區內陸腹地,喀斯特地貌廣布,大部分山區土層較薄,養水不易、固土艱難,水土流失嚴重,石漠化問題比較突出,有的地方“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群眾生產生活比較困難。
二是群眾出行難。許多地方出門就是山,山路崎嶇蜿蜒,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峭壁,群眾出行困難。外面的東西進不來,里面的東西出不去,導致群眾發展無出路。
三是產業發展基礎薄弱。大部分農民祖祖輩輩種的都是玉米、洋芋、水稻“老三件”,效益低,有時連基本口糧都沒法自給?!伴_荒開到天邊邊,種地種到山尖尖;起早貪黑都不說,種一坡來收一籮”。這句順口溜就反映了百姓的艱辛與無奈。產業不興、腰包不鼓,制約著貴州農村群眾脫貧致富。
四是教育醫療條件落后。貴州山區過去教學點少,教育硬件不足,簡陋的校舍、殘缺的課桌,奔波一兩個小時的崎嶇上學路,再加上師資力量等軟件資源匱乏,貧困的大山困住了山區孩子求知的渴望。廣大農村群眾看病,大多靠背著簡單藥箱的“赤腳醫生”,醫療保障水平比較低,這既是部分群眾致貧的一個原因,也影響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還嚴重制約了貧困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2015年6月,總書記來貴州視察時列出一組數據:貴州還有600多萬貧困人口,全國第一;貧困發生率18%,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0.8個百分點;全省85.3%的面積、91.2%的貧困人口、90.6%的貧困鄉鎮、92.1%的貧困村、82.5%的民族鄉鎮都處于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這是當時的實際情況,也充分說明貴州脫貧攻堅任務之艱巨。
采訪組:面對如此艱巨的任務,貴州如何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打贏脫貧攻堅戰?
諶貽琴: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對貴州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指示,為我們指了方向、教了方法。我們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形成了一套系統完備、環環相扣的脫貧攻堅“貴州戰首先要把扶貧對象摸清搞準。前些年,一些地方少數非貧困人口被列為貧困戶、“戴錯帽子”,少數貧困戶被排斥在外、“沒有帽子戴”,群眾意見比較大。近年來,我們積極探索創新,在精準識別上下足了功夫。通過“人腦+電腦”的方式,精準鎖定了貧困對象,走好精準扶貧第一步。
一方面,充分依靠人腦,深入開展遍訪貧困村貧困戶活動,對照貧困戶識別程序和標準,進村入戶、逐一排查,多次開展精準識別“回頭看”。充分發揮群眾監督作用,專門設立“扶貧專線”,及時受理群眾反映的精準識別不到位問題。通過這些措施,把貧困對象真正找準。有的地方還探索出一些“土辦法”。例如,畢節市威寧縣迤那鎮五星村在實踐中總結了“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的“四看法”?!八目捶ā卑焉霞壵吲c具體實踐結合起來,效果立竿見影,選出的貧困對象群眾都服氣。
另一方面,充分運用大數據手段,建立貴州“精準扶貧云”,組織有關部門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有關數據逐一比對,有效校準貧困人口信息。這一招很管用,通過數據比對,我們發現,有些貧困戶名下有小轎車、商品房,有的貧困戶家中還有國家公職人員,有的還有工商登記,注冊開辦了公司。對這些識別出來的對象,通過走訪摸排,實事求是地將他們從貧困名單中剔除出去。
把貧困對象找準了,就要瞄準病根精準施策。我們針對致貧原因開“藥方”,結合脫貧攻堅的階段性任務,集中精力打了“四場硬仗”。
一是以“組組通”硬化路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硬仗。以前,老鄉們每逢趕場天,凌晨四五點就要摸黑出門,最大的期盼就是千萬別下雨,這樣路能好走些。由于出村的路不通,老鄉們即使種出了好東西,也背不出去、賣不出去,發展致富的路受阻。為了徹底改變這種狀況,2017年我們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村村通硬化路、村村通客運,在此基礎上,又用兩年多時間建成7.87萬公里通組硬化路?,F在路通了,進村寨的車多了,很多在外地工作的貴州人逢年過節自駕回家,車都可以直接開到家門口。通組硬化路讓山區群眾告別了“行路難”“發展難”,成為產業發展的“致富路”、子孫后代的“幸福路”。
二是易地扶貧搬遷硬仗。過去,貴州山區群眾居住環境比較差,而且大多生活在深山區、石山區、高寒山區等“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地方,就地采取扶貧措施,不僅成本高,而且很容易返貧。受降雨等因素影響,山區容易發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嚴重威脅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對這里的貧困群眾來講,要想改變生存狀況,“搬”是唯一的出路。我們率先打響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當頭炮”,到2019年11月,這場總規模達192萬人口的“大遷徙”順利完成,其中貧困人口155萬,搬遷規模占全國1/6,是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最多的省份。
三是產業扶貧硬仗。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調整農業結構,根據各地資源稟賦、氣候特點,念好“山字經”、種好“搖錢樹”,著力發展茶葉、食用菌、蔬菜等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建立了12位省領導領銜推進機制,每一位省領導領銜推進一個農業產業,做到精準施策、精準推進。全省農業增加值增速連續4年居全國前兩位,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萬元大關,群眾的腰包更鼓了。
四是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硬仗。連年壓縮黨政機關6%的行政經費用于教育精準扶貧,在全國率先建立省市縣鄉四級遠程醫療體系,建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醫療保障”。我們還結合貴州山區氣候特點,2015年以來改造農村各類危舊住房110.1萬戶,開展透風漏雨老舊住房整治30.6萬戶,全面解決741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一些山區群眾過去喝的是“望天水”,現在情況得到根本改善。
總書記特別強調落實脫貧攻堅的領導責任。我們自上而下建立由黨政主要負責同志任“雙組長”的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從省委書記、省長開始,省領導分別聯系幫扶16個深度貧困縣、定點包干20個極貧鄉鎮。市縣領導干部聯系幫扶2760個深度貧困村,派出4.57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到脫貧一線。有的駐村干部因為家離工作的村子比較遠,家里老人小孩沒人照顧,就直接將他們接到村里一起生活、一起戰斗,有的同志家里親人去世了,也來不及見上最后一面,還有的同志甚至倒在了脫貧攻堅的路上。
我的定點幫扶縣是畢節市納雍縣,該縣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5萬。我通過蹲點調研、明察暗訪等形式,走遍了納雍縣所有鄉鎮。在調研中,有一位叫闞昌貴的老人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這位老人原來住在納雍縣鍋圈巖苗族彝族鄉土補村,兒子去世、兒媳改嫁,只剩他與老伴撫養3個未成年的孫子。由于一次意外,老人雙腳受傷卻沒有醫治,結果小病拖成大病,已經無法站立。我2019年6月隨機走訪時到了他家,發現這個問題后,立即責成當地政府及時救治,全力幫助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2020年11月,我再次到了他家,老人已經搬進城鎮,受傷的雙腿已經明顯好轉,生活也越來越好。老人激動地對我說,“感謝共產黨,沒有共產黨,我就爛在大山里了”。這也讓我感到,作為黨員干部,必須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終把根深深扎在群眾之中。
采訪組:畢節是全國最貧困的片區之一,1988年建立扶貧開發和生態建設試驗區。30多年來,在統一戰線及社會各方面大力支持下,畢節發生了巨大變化,被習近平總書記肯定為“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一個生動典型”。請您談談,畢節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諶貽琴:畢節位于我省西北部,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雨水落下,順著地下“巖溶漏斗”就流走了,祖祖輩輩都缺水、盼水。上世紀80年代,畢節在寫給省委的一份報告中提到:裸露石山等難利用地達230萬畝,每年還在以2萬畝至3萬畝的速度增加,水土流失面積占總面積的52.13%。生態惡化,往往與貧困落后緊密交織、互為因果,伴隨著人口膨脹而愈演愈烈。
30多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和關心關懷下,畢節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步,與全國全省一道如期脫貧。從2014年底,到2020年11月23日最后3個貧困縣脫貧摘帽,在這場爭分奪秒的攻堅戰中,畢節平均每年有27.7萬人脫貧。畢節之所以能夠如期脫貧,我們感到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原因。
首先得益于黨的領導堅強有力,這是畢節如期脫貧的根本前提。這里面就包括幾代中央領導同志的關心關懷。1985年,新華社記者劉子富在《國內動態清樣》上以《赫章縣有一萬二千多戶農民斷糧,少數民族十分困難卻無一人埋怨國家》為題,報道了畢節市赫章縣及海雀村的貧困狀況。時任中央書記處書記的習仲勛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貴州省委對這類地區,規定個時限,有個可行措施,有計劃、有步驟地扎扎實實地多做工作,改變這種面貌。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中央確定深圳對口幫扶畢節后,在深圳居住的習仲勛、齊心兩位老人捐了一個月工資,以實際行動支持畢節脫貧,讓我們感受到了老一輩革命家對貧困群眾深深的牽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牽掛著畢節試驗區的發展,先后3次就畢節試驗區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特別是2014年5月,對畢節提出“為貧困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闖出一條新路子,同時也在多黨合作服務改革發展實踐中探索新經驗”的“兩新使命”要求;2018年7月,要求畢節試驗區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寄予畢節試驗區建成貫徹新發展理念示范區的殷切期望??倳涍€在不同場合的講話中多次提到畢節脫貧攻堅工作,對推動實施好《深入推進畢節試驗區改革發展規劃(2013—2020年)》提出了明確要求??倳浗衲甏汗澢跋σ暡熨F州,首站就到畢節。在考察過程中,總書記還滿懷深情地說,這些年來,一直牽掛著畢節發展。正是有幾代中央領導同志的關心,特別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畢節才會有今天的發展成就,這也是包括畢節在內的全省貧困地區如期脫貧的根本原因。
其次得益于各級干部和群眾艱苦努力,這是畢節如期脫貧的關鍵因素。對畢節的脫貧工作,省委、省政府一直都高度重視。省委多次召開會議研究畢節試驗區工作,2018年8月還專門制定下發文件,從農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9個方面明確46條具體措施,全力支持畢節試驗區發展。在中央和省委堅強領導下,畢節各族干部群眾發揚革命加拼命的精神,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用勤勞雙手擺脫了貧困。前面提到的赫章縣海雀村,曾被聯合國專家視為“不適宜人類居住”的石旮旯。在條件極其艱苦、環境極其惡劣的情況下,老支書文朝榮同志帶領群眾植樹造林,用良種良法解決吃飯問題,幾十年如一日地帶領群眾求生存、求發展,海雀從一個人均年收入僅33元的貧困村變成遠近聞名的小康村?!昂H钢儭背蔀楫吂澞酥临F州告別千年貧困的一個生動縮影。
再次得益于社會各方積極助力,這是畢節如期脫貧的重要支撐。畢節試驗區建立之初,統一戰線力量就參與到畢節試驗區建設中。30多年來,統一戰線不離不棄,探索建立一個民主黨派對口幫扶一個縣的扶貧模式,近500名副部級以上領導同志來考察,累計投入資金500多億元、協調項目2000多個,傾情支援畢節。國家有關部委持續加大幫扶力度,廣州、深圳支持畢節,近年來兩市累計投入各類幫扶資金20多億元,還派出掛職干部與我們并肩作戰。2019年起廣藥集團與我們合作,開發出“刺檸吉”飲品,在畢節還建有基地,帶動群眾脫貧致富。此外,恒大集團還整縣幫扶畢節大方縣,投入110億元支持畢節,幫助打造西南地區最大的蔬菜種植和肉牛養殖兩大基地,大力支持畢節搬遷扶貧,還派出2100多人的扶貧隊伍,與當地干部群眾并肩作戰。1000多家企業幫扶1200多個貧困村,社會各界紛紛向畢節伸來援手。這些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體現了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為畢節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強大力量支撐。
采訪組:請您談談,經過脫貧攻堅戰的洗禮,貴州發生了哪些歷史性巨變?
諶貽琴:這些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全省共同奮斗,貴州實現了從解決溫飽、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黨的十九大期間,習近平總書記贊譽貴州取得的成績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大踏步前進的一個縮影”;今年春節前夕視察貴州時,稱贊“沿途所見,一派欣欣向榮景象”。貴州的巨變是全方位的,突出的、耀眼的是三個方面。
一是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對貴州來講,貧困落后是主要矛盾,加快發展是根本任務。特別是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鼓起勁來抓發展、彎下腰來拔窮根、攜起手來奔小康,經濟發展實現大踏步前進。全省地區生產總值1.78萬億元,過去5年經濟總量在全國的位次上升5位、排在第20位,實現了趕超進位的歷史性突破。經濟增速連續10年居全國前三,創造了經濟增速連續領先全國的“黃金十年”!
二是交通基礎設施實現重大突破。過去,我們吃了不少“交通不通”的苦。2015年,我們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四通八達,通組硬化路修到了群眾家門口,高速鐵路連通周邊省會,與全國主要城市形成2—8小時高鐵交通圈,通航機場實現市州全覆蓋,烏江“黃金水道”全線通航,世界前100座高橋有46座在貴州,堪稱世界“橋梁博物館”。如今的貴州,萬橋飛架、天塹變通途,山區群眾從此不再“望路興嘆”!
三是干部群眾精神狀態實現根本性轉變。經過這些年大戰大考的洗禮,全省干部群眾越干越想干、越干越會干,精神狀態發生深刻變化。2018年2月,黔東南州丹寨縣排調鎮高峰村15名殘疾群眾給我寫信,講了他們搬遷到城鎮后,自力更生開辦合作社發展酸筍產業的情況。他們在信中還特別提到,“不能等著黨和政府送小康,要自立自強,帶動更多鄉親脫貧致富”。我給他們回了信,稱贊這種自立自強的精神非??少F,鼓勵他們再接再厲,讓酸筍產業成為鄉親們的增收產業、幸福產業。正是在這種奮斗精神的感召下,廣大群眾用勤勞雙手擺脫了貧困,創造了美好生活。大家在城鎮都住上了新房子,就業有了保障,特別是教育條件的改善,有力斬斷貧困“代際傳遞”,世代貧困的宿命被徹底改寫!
精神的變化是最可貴的變化。2017年10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黨的十九大貴州省代表團討論時指出,希望貴州的同志大力培育和弘揚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干實干、后發趕超的精神,續寫新時代貴州發展新篇章,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把總書記提出的“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干實干、后發趕超”精神,確立為新時代貴州精神。貴州打贏脫貧攻堅戰,所依憑的就是這樣的精神,所煥發出來的也是這樣的精神。我深深感到,只要我們大力培育和弘揚新時代貴州精神,就能不斷激發貴州干部群眾強大的內生動力,就能最大限度凝聚起貴州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建設好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
譜寫中國減貧奇跡的貴州篇章
時間:2021-02-26 16:39:36
來源:學習時報
作者:
采訪對象: 諶貽琴,女,白族,1959年12月生,貴州織金人。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任貴州省委副書記、省長,2020年11月任貴州省委書記,2021年1月任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采 訪 組:王政壹 李苗苗 楊大志 黃珊
采訪日期:2021年2月20日
采訪地點:貴州省委辦公大樓1樓貴賓廳
采訪組:諶書記,您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貴州脫貧攻堅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特別是今年春節前夕,專程到貴州視察指導。請您談談,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脫貧攻堅有哪些重要指示,這一次考察又有哪些囑托?
諶貽琴:貴州曾經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的省份,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非常牽掛貴州脫貧攻堅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2014年3月,總書記參加全國兩會貴州代表團審議,要求我們扎實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實施精準扶貧。2015年6月,總書記親臨貴州視察,聽取省委省政府工作匯報后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貴州的扶貧開發任務十分繁重,要求我們把扶貧開發工作抓緊抓緊再抓緊、做實做實再做實,堅決打贏扶貧開發這場攻堅戰。視察期間,圍繞武陵山、烏蒙山、滇桂黔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扶貧攻堅,總書記專門主持召開部分省區市扶貧攻堅與“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握時間節點,努力補齊短板,科學謀劃好“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
黨的十九大期間,總書記作為貴州選舉產生的黨代表,多次參加貴州省代表團活動,對貴州脫貧攻堅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這對我們是極大的鼓舞??倳涍€說,“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重中之重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已經進入倒計時,決不能猶豫懈怠,發起總攻在此一舉”。
2018年7月,在畢節試驗區建立30周年之際,總書記再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我們盡銳出戰、務求精準,確保畢節試驗區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同時,要著眼長遠、提前謀劃,做好同2020年后鄉村振興戰略的銜接,努力把畢節試驗區建設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示范區。
2021年2月,在農歷牛年春節到來之際,總書記親臨我省視察指導,深入畢節、貴陽等地的農村、社區、超市考察調研,看望各族干部群眾,給我們帶來新年的美好祝福和黨中央的關懷慰問,飽含了對貴州各族干部群眾的特殊關懷、特別厚愛??倳浽谖沂∶撠毠匀蝿杖缙谕瓿傻闹卮髸r刻視察貴州,給予了全省各族干部群眾巨大鼓舞、巨大激勵??倳浰街?,干部群眾歡欣鼓舞,熱烈歡呼“總書記好”,載歌載舞表達對總書記的愛戴之情。
這次考察的首站,總書記就到了貴州脫貧任務最重的畢節市,深入黔西縣新仁苗族鄉化屋村,專程去看鄉親們脫貧后的實際情況。在化屋村,總書記深入考察了扶貧產業發展、易地扶貧搬遷等有關情況,與群眾拉家常,詳細了解“兩不愁三保障”情況。在得知群眾生產生活得到較好安置后,總書記很欣慰,深刻指出,就業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本措施,叮囑我們積極發展鄉村產業,方便群眾在家門口就業,讓群眾既有收入,又能兼顧家庭??倳涍€考察了村里的苗繡扶貧車間,點贊苗繡既是傳統的也是時尚的,既是文化也是產業,一針一線繡出來,何其精彩;勉勵大家一定要把苗繡發揚光大。離開村子時,總書記動情地對大家講,實現小康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要鞏固脫貧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按照既定的目標踏踏實實走下去,把產業發展好,把鄉村建設得更好,創造更加多彩多姿的生活。
總書記對貴州脫貧攻堅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對我們來說既是殷殷囑托,更是巨大鞭策。我們深深感受到,必須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落實好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盡銳出戰、務求精準”,向貴州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發起總攻,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F在,全省92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66個貧困縣順利摘帽,歷史性地撕掉千百年來絕對貧困標簽,與全國一道取得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我們踐行了莊嚴承諾,沒有辜負總書記的囑托,沒有辜負4000多萬貴州父老鄉親的期望。
采訪組:貴州是我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山高谷深、溝壑縱橫,“九山半水半分田”,這是貴州在歷史上長期貧困的重要原因,給脫貧攻堅帶來很大困難。請您談談,貴州的脫貧攻堅主要有哪些“難題”?
諶貽琴:你們所講的確實是千百年來長期制約貴州發展的瓶頸。2012年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23萬、貧困發生率26.8%,全省88個縣(市、區)中,有國家級貧困縣66個,有扶貧開發任務的縣83個,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具體來講,主要面臨四個“難題”。
一是自然條件較差。貴州位于我國西南地區內陸腹地,喀斯特地貌廣布,大部分山區土層較薄,養水不易、固土艱難,水土流失嚴重,石漠化問題比較突出,有的地方“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群眾生產生活比較困難。
二是群眾出行難。許多地方出門就是山,山路崎嶇蜿蜒,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峭壁,群眾出行困難。外面的東西進不來,里面的東西出不去,導致群眾發展無出路。
三是產業發展基礎薄弱。大部分農民祖祖輩輩種的都是玉米、洋芋、水稻“老三件”,效益低,有時連基本口糧都沒法自給?!伴_荒開到天邊邊,種地種到山尖尖;起早貪黑都不說,種一坡來收一籮”。這句順口溜就反映了百姓的艱辛與無奈。產業不興、腰包不鼓,制約著貴州農村群眾脫貧致富。
四是教育醫療條件落后。貴州山區過去教學點少,教育硬件不足,簡陋的校舍、殘缺的課桌,奔波一兩個小時的崎嶇上學路,再加上師資力量等軟件資源匱乏,貧困的大山困住了山區孩子求知的渴望。廣大農村群眾看病,大多靠背著簡單藥箱的“赤腳醫生”,醫療保障水平比較低,這既是部分群眾致貧的一個原因,也影響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還嚴重制約了貧困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2015年6月,總書記來貴州視察時列出一組數據:貴州還有600多萬貧困人口,全國第一;貧困發生率18%,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0.8個百分點;全省85.3%的面積、91.2%的貧困人口、90.6%的貧困鄉鎮、92.1%的貧困村、82.5%的民族鄉鎮都處于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這是當時的實際情況,也充分說明貴州脫貧攻堅任務之艱巨。
采訪組:面對如此艱巨的任務,貴州如何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打贏脫貧攻堅戰?
諶貽琴: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對貴州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指示,為我們指了方向、教了方法。我們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形成了一套系統完備、環環相扣的脫貧攻堅“貴州戰首先要把扶貧對象摸清搞準。前些年,一些地方少數非貧困人口被列為貧困戶、“戴錯帽子”,少數貧困戶被排斥在外、“沒有帽子戴”,群眾意見比較大。近年來,我們積極探索創新,在精準識別上下足了功夫。通過“人腦+電腦”的方式,精準鎖定了貧困對象,走好精準扶貧第一步。
一方面,充分依靠人腦,深入開展遍訪貧困村貧困戶活動,對照貧困戶識別程序和標準,進村入戶、逐一排查,多次開展精準識別“回頭看”。充分發揮群眾監督作用,專門設立“扶貧專線”,及時受理群眾反映的精準識別不到位問題。通過這些措施,把貧困對象真正找準。有的地方還探索出一些“土辦法”。例如,畢節市威寧縣迤那鎮五星村在實踐中總結了“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的“四看法”?!八目捶ā卑焉霞壵吲c具體實踐結合起來,效果立竿見影,選出的貧困對象群眾都服氣。
另一方面,充分運用大數據手段,建立貴州“精準扶貧云”,組織有關部門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有關數據逐一比對,有效校準貧困人口信息。這一招很管用,通過數據比對,我們發現,有些貧困戶名下有小轎車、商品房,有的貧困戶家中還有國家公職人員,有的還有工商登記,注冊開辦了公司。對這些識別出來的對象,通過走訪摸排,實事求是地將他們從貧困名單中剔除出去。
把貧困對象找準了,就要瞄準病根精準施策。我們針對致貧原因開“藥方”,結合脫貧攻堅的階段性任務,集中精力打了“四場硬仗”。
一是以“組組通”硬化路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硬仗。以前,老鄉們每逢趕場天,凌晨四五點就要摸黑出門,最大的期盼就是千萬別下雨,這樣路能好走些。由于出村的路不通,老鄉們即使種出了好東西,也背不出去、賣不出去,發展致富的路受阻。為了徹底改變這種狀況,2017年我們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村村通硬化路、村村通客運,在此基礎上,又用兩年多時間建成7.87萬公里通組硬化路?,F在路通了,進村寨的車多了,很多在外地工作的貴州人逢年過節自駕回家,車都可以直接開到家門口。通組硬化路讓山區群眾告別了“行路難”“發展難”,成為產業發展的“致富路”、子孫后代的“幸福路”。
二是易地扶貧搬遷硬仗。過去,貴州山區群眾居住環境比較差,而且大多生活在深山區、石山區、高寒山區等“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地方,就地采取扶貧措施,不僅成本高,而且很容易返貧。受降雨等因素影響,山區容易發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嚴重威脅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對這里的貧困群眾來講,要想改變生存狀況,“搬”是唯一的出路。我們率先打響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當頭炮”,到2019年11月,這場總規模達192萬人口的“大遷徙”順利完成,其中貧困人口155萬,搬遷規模占全國1/6,是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最多的省份。
三是產業扶貧硬仗。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調整農業結構,根據各地資源稟賦、氣候特點,念好“山字經”、種好“搖錢樹”,著力發展茶葉、食用菌、蔬菜等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建立了12位省領導領銜推進機制,每一位省領導領銜推進一個農業產業,做到精準施策、精準推進。全省農業增加值增速連續4年居全國前兩位,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萬元大關,群眾的腰包更鼓了。
四是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硬仗。連年壓縮黨政機關6%的行政經費用于教育精準扶貧,在全國率先建立省市縣鄉四級遠程醫療體系,建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醫療保障”。我們還結合貴州山區氣候特點,2015年以來改造農村各類危舊住房110.1萬戶,開展透風漏雨老舊住房整治30.6萬戶,全面解決741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一些山區群眾過去喝的是“望天水”,現在情況得到根本改善。
總書記特別強調落實脫貧攻堅的領導責任。我們自上而下建立由黨政主要負責同志任“雙組長”的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從省委書記、省長開始,省領導分別聯系幫扶16個深度貧困縣、定點包干20個極貧鄉鎮。市縣領導干部聯系幫扶2760個深度貧困村,派出4.57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到脫貧一線。有的駐村干部因為家離工作的村子比較遠,家里老人小孩沒人照顧,就直接將他們接到村里一起生活、一起戰斗,有的同志家里親人去世了,也來不及見上最后一面,還有的同志甚至倒在了脫貧攻堅的路上。
我的定點幫扶縣是畢節市納雍縣,該縣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5萬。我通過蹲點調研、明察暗訪等形式,走遍了納雍縣所有鄉鎮。在調研中,有一位叫闞昌貴的老人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這位老人原來住在納雍縣鍋圈巖苗族彝族鄉土補村,兒子去世、兒媳改嫁,只剩他與老伴撫養3個未成年的孫子。由于一次意外,老人雙腳受傷卻沒有醫治,結果小病拖成大病,已經無法站立。我2019年6月隨機走訪時到了他家,發現這個問題后,立即責成當地政府及時救治,全力幫助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2020年11月,我再次到了他家,老人已經搬進城鎮,受傷的雙腿已經明顯好轉,生活也越來越好。老人激動地對我說,“感謝共產黨,沒有共產黨,我就爛在大山里了”。這也讓我感到,作為黨員干部,必須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終把根深深扎在群眾之中。
采訪組:畢節是全國最貧困的片區之一,1988年建立扶貧開發和生態建設試驗區。30多年來,在統一戰線及社會各方面大力支持下,畢節發生了巨大變化,被習近平總書記肯定為“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一個生動典型”。請您談談,畢節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諶貽琴:畢節位于我省西北部,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雨水落下,順著地下“巖溶漏斗”就流走了,祖祖輩輩都缺水、盼水。上世紀80年代,畢節在寫給省委的一份報告中提到:裸露石山等難利用地達230萬畝,每年還在以2萬畝至3萬畝的速度增加,水土流失面積占總面積的52.13%。生態惡化,往往與貧困落后緊密交織、互為因果,伴隨著人口膨脹而愈演愈烈。
30多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和關心關懷下,畢節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步,與全國全省一道如期脫貧。從2014年底,到2020年11月23日最后3個貧困縣脫貧摘帽,在這場爭分奪秒的攻堅戰中,畢節平均每年有27.7萬人脫貧。畢節之所以能夠如期脫貧,我們感到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原因。
首先得益于黨的領導堅強有力,這是畢節如期脫貧的根本前提。這里面就包括幾代中央領導同志的關心關懷。1985年,新華社記者劉子富在《國內動態清樣》上以《赫章縣有一萬二千多戶農民斷糧,少數民族十分困難卻無一人埋怨國家》為題,報道了畢節市赫章縣及海雀村的貧困狀況。時任中央書記處書記的習仲勛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貴州省委對這類地區,規定個時限,有個可行措施,有計劃、有步驟地扎扎實實地多做工作,改變這種面貌。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中央確定深圳對口幫扶畢節后,在深圳居住的習仲勛、齊心兩位老人捐了一個月工資,以實際行動支持畢節脫貧,讓我們感受到了老一輩革命家對貧困群眾深深的牽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牽掛著畢節試驗區的發展,先后3次就畢節試驗區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特別是2014年5月,對畢節提出“為貧困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闖出一條新路子,同時也在多黨合作服務改革發展實踐中探索新經驗”的“兩新使命”要求;2018年7月,要求畢節試驗區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寄予畢節試驗區建成貫徹新發展理念示范區的殷切期望??倳涍€在不同場合的講話中多次提到畢節脫貧攻堅工作,對推動實施好《深入推進畢節試驗區改革發展規劃(2013—2020年)》提出了明確要求??倳浗衲甏汗澢跋σ暡熨F州,首站就到畢節。在考察過程中,總書記還滿懷深情地說,這些年來,一直牽掛著畢節發展。正是有幾代中央領導同志的關心,特別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畢節才會有今天的發展成就,這也是包括畢節在內的全省貧困地區如期脫貧的根本原因。
其次得益于各級干部和群眾艱苦努力,這是畢節如期脫貧的關鍵因素。對畢節的脫貧工作,省委、省政府一直都高度重視。省委多次召開會議研究畢節試驗區工作,2018年8月還專門制定下發文件,從農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9個方面明確46條具體措施,全力支持畢節試驗區發展。在中央和省委堅強領導下,畢節各族干部群眾發揚革命加拼命的精神,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用勤勞雙手擺脫了貧困。前面提到的赫章縣海雀村,曾被聯合國專家視為“不適宜人類居住”的石旮旯。在條件極其艱苦、環境極其惡劣的情況下,老支書文朝榮同志帶領群眾植樹造林,用良種良法解決吃飯問題,幾十年如一日地帶領群眾求生存、求發展,海雀從一個人均年收入僅33元的貧困村變成遠近聞名的小康村?!昂H钢儭背蔀楫吂澞酥临F州告別千年貧困的一個生動縮影。
再次得益于社會各方積極助力,這是畢節如期脫貧的重要支撐。畢節試驗區建立之初,統一戰線力量就參與到畢節試驗區建設中。30多年來,統一戰線不離不棄,探索建立一個民主黨派對口幫扶一個縣的扶貧模式,近500名副部級以上領導同志來考察,累計投入資金500多億元、協調項目2000多個,傾情支援畢節。國家有關部委持續加大幫扶力度,廣州、深圳支持畢節,近年來兩市累計投入各類幫扶資金20多億元,還派出掛職干部與我們并肩作戰。2019年起廣藥集團與我們合作,開發出“刺檸吉”飲品,在畢節還建有基地,帶動群眾脫貧致富。此外,恒大集團還整縣幫扶畢節大方縣,投入110億元支持畢節,幫助打造西南地區最大的蔬菜種植和肉牛養殖兩大基地,大力支持畢節搬遷扶貧,還派出2100多人的扶貧隊伍,與當地干部群眾并肩作戰。1000多家企業幫扶1200多個貧困村,社會各界紛紛向畢節伸來援手。這些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體現了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為畢節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強大力量支撐。
采訪組:請您談談,經過脫貧攻堅戰的洗禮,貴州發生了哪些歷史性巨變?
諶貽琴:這些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全省共同奮斗,貴州實現了從解決溫飽、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黨的十九大期間,習近平總書記贊譽貴州取得的成績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大踏步前進的一個縮影”;今年春節前夕視察貴州時,稱贊“沿途所見,一派欣欣向榮景象”。貴州的巨變是全方位的,突出的、耀眼的是三個方面。
一是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對貴州來講,貧困落后是主要矛盾,加快發展是根本任務。特別是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鼓起勁來抓發展、彎下腰來拔窮根、攜起手來奔小康,經濟發展實現大踏步前進。全省地區生產總值1.78萬億元,過去5年經濟總量在全國的位次上升5位、排在第20位,實現了趕超進位的歷史性突破。經濟增速連續10年居全國前三,創造了經濟增速連續領先全國的“黃金十年”!
二是交通基礎設施實現重大突破。過去,我們吃了不少“交通不通”的苦。2015年,我們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四通八達,通組硬化路修到了群眾家門口,高速鐵路連通周邊省會,與全國主要城市形成2—8小時高鐵交通圈,通航機場實現市州全覆蓋,烏江“黃金水道”全線通航,世界前100座高橋有46座在貴州,堪稱世界“橋梁博物館”。如今的貴州,萬橋飛架、天塹變通途,山區群眾從此不再“望路興嘆”!
三是干部群眾精神狀態實現根本性轉變。經過這些年大戰大考的洗禮,全省干部群眾越干越想干、越干越會干,精神狀態發生深刻變化。2018年2月,黔東南州丹寨縣排調鎮高峰村15名殘疾群眾給我寫信,講了他們搬遷到城鎮后,自力更生開辦合作社發展酸筍產業的情況。他們在信中還特別提到,“不能等著黨和政府送小康,要自立自強,帶動更多鄉親脫貧致富”。我給他們回了信,稱贊這種自立自強的精神非??少F,鼓勵他們再接再厲,讓酸筍產業成為鄉親們的增收產業、幸福產業。正是在這種奮斗精神的感召下,廣大群眾用勤勞雙手擺脫了貧困,創造了美好生活。大家在城鎮都住上了新房子,就業有了保障,特別是教育條件的改善,有力斬斷貧困“代際傳遞”,世代貧困的宿命被徹底改寫!
精神的變化是最可貴的變化。2017年10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黨的十九大貴州省代表團討論時指出,希望貴州的同志大力培育和弘揚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干實干、后發趕超的精神,續寫新時代貴州發展新篇章,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把總書記提出的“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干實干、后發趕超”精神,確立為新時代貴州精神。貴州打贏脫貧攻堅戰,所依憑的就是這樣的精神,所煥發出來的也是這樣的精神。我深深感到,只要我們大力培育和弘揚新時代貴州精神,就能不斷激發貴州干部群眾強大的內生動力,就能最大限度凝聚起貴州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建設好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
責任編輯: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