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優勢 助脫貧——中國電子開展扶貧工作紀實
中國電子探索消費扶貧,加強產銷銜接工作。
開展定點扶貧是中國特色扶貧開發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的重要體現。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子)自1994 年承擔國家扶貧任務以來,累計幫扶貧困縣市和欠發達地區近30 個,投入幫扶資金逾億元,被授予“全國扶貧開發先進集體” “ 中央企業扶貧開發工作先進單位”“首批精準扶貧最具影響力企業”等榮譽稱號。
中國電子目前定點幫扶陜西省鎮安縣、四川省閬中市、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海南省臨高縣。近年來,中國電子黨組緊扣4 縣市2019 年前摘帽、12.5 萬貧困人口脫貧目標任務,加強對精準扶貧的組織領導和科學設計,建立高效指揮體系和“月調度”工作機制,以作風攻堅促進扶貧攻堅,結合主業優勢做強信息化扶貧、綠色產業扶貧、黨建扶貧等幫扶實踐,探索消費扶貧,著力構建聚力幫扶機制,豐富定點扶貧工作內容,把扶貧和扶志、扶智結合起來,大力引導成員企業到貧困地區發展產業、解決就業,激發脫貧內生動力。中國電子及成員企業近3 年累計帶動產業項目投資逾40 億元,吸收解決貧困地區群眾就業逾2 萬人。
產業扶貧強“造血”
中國電子2013 年與陜西省鎮安縣結為幫扶關系以來,接連派出3 任掛職干部,不斷加大工作力度,著力培育鎮安發展優勢,助推人才發展產業升級,扶貧工作機制不斷完善。結合縣里移民搬遷規劃,推動實施“三帶四聯”(大戶帶、企業帶、“三社”帶,聯產、聯業、聯股、聯營)產業扶貧,援建2000 平方米蠶桑扶貧工廠和50 個食用菌大棚。發揮“公司+ 合作社+ 農戶”利益聯結機制的作用和優勢,促進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實現貧困戶持續增收、穩定脫貧。經各方面不懈努力,2018 年,鎮安縣90 個貧困村出列、4264 人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9%,并已通過貧困退出市級核查,有望成為陜西省首個脫貧摘帽的深度貧困縣。
圍繞產業扶貧,深入推進優質資源產銷銜接。著力提升農產品品質、品牌和產業鏈,邀請知名銷售渠道進行商務考察,促成北京迎朝聚源科技有限公司與陜西省鎮安縣商務辦簽訂農產品銷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確定1000 萬元采購意向。組織集產業培訓、社交電商、社區營銷、大數據扶貧于一體的中國電子精準扶貧“鏈接幸福鄉村”行動暨“幸扶暖冬”消費扶貧聯合推廣月活動。為鎮安縣培養電商人才、致富帶頭人和“農紅”“新農人”,搭建了農特產品上行的新渠道、新模式、新平臺。將鎮安縣確立為“中國電子智慧扶貧產銷對接試驗基地”,引入培訓資源設立“中國社交電子商務人才培訓基地”。
松桃縣是武陵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中國電子著眼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推動迓駕鎮馬安村山體滑坡形成的堰塞湖變“天賜湖”,打好生態牌,做強綜合體,做活“山水文章”。投入幫扶資金并帶動貧困戶用財政扶貧資金及“精扶貸”入股,發展村集體經濟,打造“一湖三園”小康田園綜合體,讓垂釣觀光、蓮子花生、櫻花苗木等形成的山地立體經濟帶,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生態引擎。
馬安村貧困戶李正軍身患癌癥,7 個子女4 個在上學,家中的全部生活來源靠他在外打工,難以維持家里生活開支。2017 年初,李正軍得知中國電子幫扶家鄉發展鄉村旅游,于是他回到村里務農,僅在旅游項目130 畝荷花和400 畝櫻花樹的種植上,就讓他每天有60 元的勞務收入,荷花園的蓮子、漁產和櫻花苗木等銷售還對貧困戶集體分紅,又為他當年增收2 萬元。這一年,李正軍一家順利脫貧。
智力扶貧提素質
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近年來,中國電子積極發揮網信產業國家隊綜合優勢,加大智力幫扶力度,結合幫扶地區實際需求和企業所長,利用“云教室”項目等載體,提高貧困群眾素質,激發內生動力,為貧困地區插上精準扶貧的信息化“翅膀”。
以定點幫扶的海南省臨高縣為例,為讓全縣1247 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接受良好的教育,中國電子在臨高職業技校和9個鎮級中學實施教育信息化扶貧工程,由援建電教設施向提高教育水平拓展,與政府合作建設數字學校,使縣鄉學校共享全國優質教育資源。由中國電子援建的“云教室”,僅臨高職業技校每年就承擔扶貧培訓約2000 人次,取得較好的扶貧扶智效果。2018 年中國電子又實施了多文學校智慧校園建設項目,著力打造農村信息化示范學校;開展了臨高第二思源實驗學校教育扶貧項目,惠及1815 名學生(含362名貧困學生)和 118 名教職工的教育教學工作。
在全力做好定點扶貧工作的同時,中國電子及成員企業還積極支持其他貧困地區發展建設。中國電子所屬中電長城網際系統應用有限公司與湖南省懷化市人民政府落實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開展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合作,為懷化市193 個鄉鎮、2459 個建制村建設運營集黨務、村務、政務、電子商務于一體的農村綜合服務平臺,以公共服務為基礎,以電商服務為抓手,以安全服務為后盾,市、縣、鄉、村四級聯動,全面提升了農村信息化數字化水平,讓農民享受到科技發展帶來的實惠。
黨建扶貧作引領
中國電子黨組重視以黨建帶扶貧,2018 年組織160 萬元特殊黨費,為貧困村捐建16 個“黨建扶貧工作站”。在閬中市,中國電子捐建的黨建扶貧工作站,讓城鄉教育資源共享、鎮村黨員管理、技能培訓、親情聯絡有了新平臺。目前已開辦農民夜校50 余場,培訓干部群眾逾800 人次,為留守家庭提供溝通服務2000 余人次,成為人氣最旺、主意最多的致富溝通場。2018 年,閬中市61 個貧困村出列、17953 人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6%,被評為“中國十佳脫貧攻堅與精準扶貧示范縣市”。
在貴州省松桃縣,與地方共建“片區黨組織”,將組織優勢轉化為脫貧優勢。依托中國電子援助幫帶,松桃縣圍繞產業發展、園區建設,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建在脫貧攻堅一線,延伸組織服務觸角,開展強村、弱村共建,強幫弱、大帶小,有效破解支部力量單一、工作薄弱問題,補強了基層黨建短板,實現基層組織建設協調發展。派出松桃縣甘龍鎮麻陽村第一書記前,麻陽村黨建幾乎處于癱瘓狀態,被上級組織評定為“軟弱渙散村”,中國振華電子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從選派駐村干部、打造脫貧骨干、提供基礎保障、凝聚民心民力、解決后顧之憂等方面深下功夫,使村黨支部真正當好群眾的“主心骨”和“領路人”。麻陽村村民說:“現在的村支兩委是麻陽村最有希望的村支兩委,麻陽村迎來了改變現狀的最好機會!”
25 年來中國電子不忘初心,以“鏈接幸福世界”核心理念和電子報國、信息惠民、發展共享的扶貧觀,把建成世界一流企業的向往與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緊密結合,深入推進“網信產業+ 黨建引領+人才賦能”幫扶實踐,從“鏈接幸福鄉村”落筆,開辟了扶貧扶智與企業發展相結合的新路徑,為精準脫貧、智慧脫貧貢獻了央企方案和力量,譜寫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新篇章。(作者系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主任、扶貧辦主任)
揚優勢 助脫貧——中國電子開展扶貧工作紀實
時間:2019-03-11 16:56:09
來源:中國扶貧雜志2019年02期
作者:韓宗遠
中國電子探索消費扶貧,加強產銷銜接工作。
開展定點扶貧是中國特色扶貧開發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的重要體現。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子)自1994 年承擔國家扶貧任務以來,累計幫扶貧困縣市和欠發達地區近30 個,投入幫扶資金逾億元,被授予“全國扶貧開發先進集體” “ 中央企業扶貧開發工作先進單位”“首批精準扶貧最具影響力企業”等榮譽稱號。
中國電子目前定點幫扶陜西省鎮安縣、四川省閬中市、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海南省臨高縣。近年來,中國電子黨組緊扣4 縣市2019 年前摘帽、12.5 萬貧困人口脫貧目標任務,加強對精準扶貧的組織領導和科學設計,建立高效指揮體系和“月調度”工作機制,以作風攻堅促進扶貧攻堅,結合主業優勢做強信息化扶貧、綠色產業扶貧、黨建扶貧等幫扶實踐,探索消費扶貧,著力構建聚力幫扶機制,豐富定點扶貧工作內容,把扶貧和扶志、扶智結合起來,大力引導成員企業到貧困地區發展產業、解決就業,激發脫貧內生動力。中國電子及成員企業近3 年累計帶動產業項目投資逾40 億元,吸收解決貧困地區群眾就業逾2 萬人。
產業扶貧強“造血”
中國電子2013 年與陜西省鎮安縣結為幫扶關系以來,接連派出3 任掛職干部,不斷加大工作力度,著力培育鎮安發展優勢,助推人才發展產業升級,扶貧工作機制不斷完善。結合縣里移民搬遷規劃,推動實施“三帶四聯”(大戶帶、企業帶、“三社”帶,聯產、聯業、聯股、聯營)產業扶貧,援建2000 平方米蠶桑扶貧工廠和50 個食用菌大棚。發揮“公司+ 合作社+ 農戶”利益聯結機制的作用和優勢,促進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實現貧困戶持續增收、穩定脫貧。經各方面不懈努力,2018 年,鎮安縣90 個貧困村出列、4264 人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9%,并已通過貧困退出市級核查,有望成為陜西省首個脫貧摘帽的深度貧困縣。
圍繞產業扶貧,深入推進優質資源產銷銜接。著力提升農產品品質、品牌和產業鏈,邀請知名銷售渠道進行商務考察,促成北京迎朝聚源科技有限公司與陜西省鎮安縣商務辦簽訂農產品銷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確定1000 萬元采購意向。組織集產業培訓、社交電商、社區營銷、大數據扶貧于一體的中國電子精準扶貧“鏈接幸福鄉村”行動暨“幸扶暖冬”消費扶貧聯合推廣月活動。為鎮安縣培養電商人才、致富帶頭人和“農紅”“新農人”,搭建了農特產品上行的新渠道、新模式、新平臺。將鎮安縣確立為“中國電子智慧扶貧產銷對接試驗基地”,引入培訓資源設立“中國社交電子商務人才培訓基地”。
松桃縣是武陵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中國電子著眼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推動迓駕鎮馬安村山體滑坡形成的堰塞湖變“天賜湖”,打好生態牌,做強綜合體,做活“山水文章”。投入幫扶資金并帶動貧困戶用財政扶貧資金及“精扶貸”入股,發展村集體經濟,打造“一湖三園”小康田園綜合體,讓垂釣觀光、蓮子花生、櫻花苗木等形成的山地立體經濟帶,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生態引擎。
馬安村貧困戶李正軍身患癌癥,7 個子女4 個在上學,家中的全部生活來源靠他在外打工,難以維持家里生活開支。2017 年初,李正軍得知中國電子幫扶家鄉發展鄉村旅游,于是他回到村里務農,僅在旅游項目130 畝荷花和400 畝櫻花樹的種植上,就讓他每天有60 元的勞務收入,荷花園的蓮子、漁產和櫻花苗木等銷售還對貧困戶集體分紅,又為他當年增收2 萬元。這一年,李正軍一家順利脫貧。
智力扶貧提素質
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近年來,中國電子積極發揮網信產業國家隊綜合優勢,加大智力幫扶力度,結合幫扶地區實際需求和企業所長,利用“云教室”項目等載體,提高貧困群眾素質,激發內生動力,為貧困地區插上精準扶貧的信息化“翅膀”。
以定點幫扶的海南省臨高縣為例,為讓全縣1247 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接受良好的教育,中國電子在臨高職業技校和9個鎮級中學實施教育信息化扶貧工程,由援建電教設施向提高教育水平拓展,與政府合作建設數字學校,使縣鄉學校共享全國優質教育資源。由中國電子援建的“云教室”,僅臨高職業技校每年就承擔扶貧培訓約2000 人次,取得較好的扶貧扶智效果。2018 年中國電子又實施了多文學校智慧校園建設項目,著力打造農村信息化示范學校;開展了臨高第二思源實驗學校教育扶貧項目,惠及1815 名學生(含362名貧困學生)和 118 名教職工的教育教學工作。
在全力做好定點扶貧工作的同時,中國電子及成員企業還積極支持其他貧困地區發展建設。中國電子所屬中電長城網際系統應用有限公司與湖南省懷化市人民政府落實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開展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合作,為懷化市193 個鄉鎮、2459 個建制村建設運營集黨務、村務、政務、電子商務于一體的農村綜合服務平臺,以公共服務為基礎,以電商服務為抓手,以安全服務為后盾,市、縣、鄉、村四級聯動,全面提升了農村信息化數字化水平,讓農民享受到科技發展帶來的實惠。
黨建扶貧作引領
中國電子黨組重視以黨建帶扶貧,2018 年組織160 萬元特殊黨費,為貧困村捐建16 個“黨建扶貧工作站”。在閬中市,中國電子捐建的黨建扶貧工作站,讓城鄉教育資源共享、鎮村黨員管理、技能培訓、親情聯絡有了新平臺。目前已開辦農民夜校50 余場,培訓干部群眾逾800 人次,為留守家庭提供溝通服務2000 余人次,成為人氣最旺、主意最多的致富溝通場。2018 年,閬中市61 個貧困村出列、17953 人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6%,被評為“中國十佳脫貧攻堅與精準扶貧示范縣市”。
在貴州省松桃縣,與地方共建“片區黨組織”,將組織優勢轉化為脫貧優勢。依托中國電子援助幫帶,松桃縣圍繞產業發展、園區建設,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建在脫貧攻堅一線,延伸組織服務觸角,開展強村、弱村共建,強幫弱、大帶小,有效破解支部力量單一、工作薄弱問題,補強了基層黨建短板,實現基層組織建設協調發展。派出松桃縣甘龍鎮麻陽村第一書記前,麻陽村黨建幾乎處于癱瘓狀態,被上級組織評定為“軟弱渙散村”,中國振華電子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從選派駐村干部、打造脫貧骨干、提供基礎保障、凝聚民心民力、解決后顧之憂等方面深下功夫,使村黨支部真正當好群眾的“主心骨”和“領路人”。麻陽村村民說:“現在的村支兩委是麻陽村最有希望的村支兩委,麻陽村迎來了改變現狀的最好機會!”
25 年來中國電子不忘初心,以“鏈接幸福世界”核心理念和電子報國、信息惠民、發展共享的扶貧觀,把建成世界一流企業的向往與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緊密結合,深入推進“網信產業+ 黨建引領+人才賦能”幫扶實踐,從“鏈接幸福鄉村”落筆,開辟了扶貧扶智與企業發展相結合的新路徑,為精準脫貧、智慧脫貧貢獻了央企方案和力量,譜寫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新篇章。(作者系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主任、扶貧辦主任)
責任編輯: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