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蒙攜手奔小康擘畫協作新圖景
為了響應黨中央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偉大號召,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的囑托,經中宣部掛職扶貧干部牽線搭橋,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統籌和長沙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湖南長沙縣在做好省內跨區域扶貧的工作外,受“閔寧模式”的感召,發揮中部發達地區的優勢,主動與內蒙古科右中旗開展“攜手奔小康行動”,短短一年多時間,兩地深入推進政務、產業、民生、人文等領域合作,擘畫了東西協作的新圖景。
一、堅持志智雙扶,轉變思想觀念
長沙縣設立“脫貧激勵基金”,每年捐贈200萬元,支持科右中旗開展脫貧致富典型評選表彰活動。援建“24小時悅讀空間”,打造全旗首個智能化、自助式閱讀平臺,讓全民“悅”讀成為可能。援建哈吐布其村部場所,支持和幫助哈吐布其嘎查創建“文明村鎮”。
從貧困家庭到普通民眾,從縣城廣場到偏遠鄉村,群眾感受到了黨的親切關懷、民族團結友愛和現代文明氣息,帶去了改革發展的理念和湖湘人敢為人先的精神,貧困群眾信心充足了,知識豐富了,眼界開闊了,激發了內生動力,形成了勞動致富新風尚。
二、立足脫貧致富,助推產業升級
長沙縣培育蔬菜產業,投資5000萬元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園,投資3.8億元建設農產品加工物流園,打造蔬菜產業鏈,目前已簽約流轉6428畝蔬菜種植基地,一次性支付3年租金539.99萬元,為當地120余戶農牧民每戶每年增收約1.5萬元,并長期穩定提供3000個就業崗位。建設“現代糧油產業化服務中心”,一期投資437萬元,打造智能化育秧基地和大米加工銷售基地,提升“興安盟大米”品牌。發展訂單農業,鼓勵企業采購科右中旗牛羊肉、葵花籽、大米、土豆等農畜副產品,兩年來的采購額達1.1億元。帶動民族手工業“王府刺繡”升級,舉辦10期“湘蒙牽手·繡美生活”刺繡技術培訓班,培訓繡娘3000余名,其中貧困人口1799名;長沙縣企業捐贈100萬元推進刺繡扶貧工作。
長沙縣以產業協作為主導,從“你賣我買”到“你我共建”,從優化第一產業到扶持第三產業,從提升傳統產業到培育新產業,助推科右中旗產業全面轉型升級,切實增加了農牧民收入,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更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三、著眼長期協作,深化交流互動
兩地黨政交流密切,僅主要領導帶隊互訪就達9次,而相關部門、企業間的考察調研、磋商洽談、項目協調則更頻繁。建立常態化交流機制,兩地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協調機制,設立獎勵資金,出臺優惠政策,開辟綠色通道,長沙縣分批接收科右中旗5名干部進行掛職鍛煉,并派駐2名干部赴科右中旗掛職兩年,設立辦事機構。各界交往十分活躍,長沙縣組織愛心家庭與科右中旗貧困家庭開展“情系草原·圓夢中國”活動,捐資助學23萬元,113對家庭締結命運共同體;縣內企業家組團赴科右中旗考察多達10余次,愛心企業家主動要求結對幫扶殘障兒童和貧困學生;選派4名重點中學骨干教師到科右中旗支教,邀請對方4名教師來縣進修。
雙方著眼長期協作,深化友好交流,不僅實現了蒙漢一家親,架起了民族友誼橋梁,更使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共贏的合作理念深入人心。
一年多來,長沙縣與科右中旗的攜手協作,為東西部結對發展、區域經濟協作發展,構建產業鏈實現產業融合、共享發展積累了新的實踐經驗。黨的領導是關鍵。正是因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才讓兩地深入對接、休戚與共;如果沒有兩地省、市領導的高度重視,統籌安排、指導推進、健全機制,雙方交流合作也不會如此順暢。產業協作是根本??朴抑衅焱翉V地肥,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得天獨厚,長沙縣則經濟發達,資金、技術、市場等比較優勢突出。差異產生互補,協作方能共贏,互惠互利成為產業協作的前提。情感認同是保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兩地協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官方、民間密切交往和常態化交流機制健全的背景下,形成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深厚的情感認同,從而使兩地的合作持久深入。
說明:以上材料均由申報者提供。
湘蒙攜手奔小康擘畫協作新圖景
時間:2019-03-04 19:38:26
來源:中國扶貧網
作者:長沙縣人民政府
為了響應黨中央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偉大號召,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的囑托,經中宣部掛職扶貧干部牽線搭橋,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統籌和長沙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湖南長沙縣在做好省內跨區域扶貧的工作外,受“閔寧模式”的感召,發揮中部發達地區的優勢,主動與內蒙古科右中旗開展“攜手奔小康行動”,短短一年多時間,兩地深入推進政務、產業、民生、人文等領域合作,擘畫了東西協作的新圖景。
一、堅持志智雙扶,轉變思想觀念
長沙縣設立“脫貧激勵基金”,每年捐贈200萬元,支持科右中旗開展脫貧致富典型評選表彰活動。援建“24小時悅讀空間”,打造全旗首個智能化、自助式閱讀平臺,讓全民“悅”讀成為可能。援建哈吐布其村部場所,支持和幫助哈吐布其嘎查創建“文明村鎮”。
從貧困家庭到普通民眾,從縣城廣場到偏遠鄉村,群眾感受到了黨的親切關懷、民族團結友愛和現代文明氣息,帶去了改革發展的理念和湖湘人敢為人先的精神,貧困群眾信心充足了,知識豐富了,眼界開闊了,激發了內生動力,形成了勞動致富新風尚。
二、立足脫貧致富,助推產業升級
長沙縣培育蔬菜產業,投資5000萬元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園,投資3.8億元建設農產品加工物流園,打造蔬菜產業鏈,目前已簽約流轉6428畝蔬菜種植基地,一次性支付3年租金539.99萬元,為當地120余戶農牧民每戶每年增收約1.5萬元,并長期穩定提供3000個就業崗位。建設“現代糧油產業化服務中心”,一期投資437萬元,打造智能化育秧基地和大米加工銷售基地,提升“興安盟大米”品牌。發展訂單農業,鼓勵企業采購科右中旗牛羊肉、葵花籽、大米、土豆等農畜副產品,兩年來的采購額達1.1億元。帶動民族手工業“王府刺繡”升級,舉辦10期“湘蒙牽手·繡美生活”刺繡技術培訓班,培訓繡娘3000余名,其中貧困人口1799名;長沙縣企業捐贈100萬元推進刺繡扶貧工作。
長沙縣以產業協作為主導,從“你賣我買”到“你我共建”,從優化第一產業到扶持第三產業,從提升傳統產業到培育新產業,助推科右中旗產業全面轉型升級,切實增加了農牧民收入,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更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三、著眼長期協作,深化交流互動
兩地黨政交流密切,僅主要領導帶隊互訪就達9次,而相關部門、企業間的考察調研、磋商洽談、項目協調則更頻繁。建立常態化交流機制,兩地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協調機制,設立獎勵資金,出臺優惠政策,開辟綠色通道,長沙縣分批接收科右中旗5名干部進行掛職鍛煉,并派駐2名干部赴科右中旗掛職兩年,設立辦事機構。各界交往十分活躍,長沙縣組織愛心家庭與科右中旗貧困家庭開展“情系草原·圓夢中國”活動,捐資助學23萬元,113對家庭締結命運共同體;縣內企業家組團赴科右中旗考察多達10余次,愛心企業家主動要求結對幫扶殘障兒童和貧困學生;選派4名重點中學骨干教師到科右中旗支教,邀請對方4名教師來縣進修。
雙方著眼長期協作,深化友好交流,不僅實現了蒙漢一家親,架起了民族友誼橋梁,更使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共贏的合作理念深入人心。
一年多來,長沙縣與科右中旗的攜手協作,為東西部結對發展、區域經濟協作發展,構建產業鏈實現產業融合、共享發展積累了新的實踐經驗。黨的領導是關鍵。正是因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才讓兩地深入對接、休戚與共;如果沒有兩地省、市領導的高度重視,統籌安排、指導推進、健全機制,雙方交流合作也不會如此順暢。產業協作是根本??朴抑衅焱翉V地肥,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得天獨厚,長沙縣則經濟發達,資金、技術、市場等比較優勢突出。差異產生互補,協作方能共贏,互惠互利成為產業協作的前提。情感認同是保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兩地協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官方、民間密切交往和常態化交流機制健全的背景下,形成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深厚的情感認同,從而使兩地的合作持久深入。
說明:以上材料均由申報者提供。
責任編輯:朱峰 張院靜